【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唯大明续命200的于谦一生的写照!】
【于谦被杀后,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抄家的官员来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
【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
【抄家的官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认定这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
【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唯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
【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
“我大明还有如此风骨之人,此人当为百官榜样,当为朕的榜样!”
朱棣不禁有些动容。
朱瞻墡心中是有怀疑的。
他不是怀疑于谦的廉洁和节俭。
而似乎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了。
于谦家里是钱塘望族。
太祖、高祖、祖父都曾为官。
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穷困呢?
只能说于谦的生活不奢靡。
至于穷困,只能说是不可能的。
【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
【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白无疑的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八年后,朱见深刚刚继位,便下了一道诏书,为于谦平反。】
【到万历年间,明神宗也对于谦敬仰有加,授予谥号“忠肃”,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绩。】
朱棣开口问道:“这个于谦知不知道自己是我大明的救世主?”
杨士奇杨荣等人面面相觑。
他们哪里知道。
这人只是翰林院的庶吉士而已。
与他们的地位千差万别。
朱瞻墡开口说道:“孙臣前几日与于谦打过交道,看他的样子,似乎并不知情。”
杨士奇此时开口了。
“陛下,此人既有大才,且品德高洁,再放在翰林院有些不合适。臣等明日与蹇公一叙,当给于谦找个好的去处。”
谁知朱棣却是摆了摆手。
“于谦之事你们不必管了,朕自有他的去处。”
“陛下!”
杨士奇急了。
这人既是未来大明的股肱之臣。
任命当从文渊阁和吏部出。
皇帝如此作为。
竟是让于谦成为了天子门生。
朱棣根本不给杨士奇说话的机会。
“朕意已决,不必再说了!马钰,晚些时候你去传旨,于谦任詹事府左春坊赞善!”
众人都是一惊,就连朱瞻墡也不例外。
他脑海中继承了原主的记忆。
自然知道这个赞善是个什么官职。
虽然只是詹事府左春坊的小官。
却是正儿八经的从六品。
于谦从不入流到从六品。
相当于一跃提升了七级。
就算当科的三甲也没有这般待遇。
詹事府是辅导东宫太子的机构。
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陛下,是不是给的官职有些高了,于谦仅为翰林院庶吉士,可授予詹事府通事舍人或录事一职!”
通事舍人和录事都是九品官。
符合于谦的升职流程。
朱棣一瞪眼,怒气冲冲的说道:“于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却被不孝子孙如此对待,别说一个赞善,就算朕封他为詹事府少詹事也不为过!”
众人一阵无语。
少詹事是正四品。
妥妥的詹事府二把手。
若真是如此,于谦可谓一步登天。
“此时不必再议,于谦的功绩,配得上朕的擢拔!”
“陛下圣明!”众人只能无奈的说道。
杨士奇等人感到无奈又可惜。
若是此命令从三省六部发出。
于谦自当对他们感恩戴德。
但这是陛下的简擢,于谦感激的只有当今圣上。
朱瞻墡心里有些好奇。
于谦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孙氏又赐给了自己。
朱祁镇这个皇帝几乎不可能存在了。
未来的于谦会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呢?
朱瞻墡根本没想过朱棣已有易储之心。
他觉得朱瞻基从小被当做皇帝接班人培养。
必然还是朱棣最属意之人。
至于他自己。
朱瞻墡是万万不敢想的。
在他的心目中。
能够做一个闲散王爷潇洒一生,已是自己穿越而来最大的福利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