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在位期间,经济稳定,文化昌盛,社会繁荣,军事强大,史称“仁宣之治”】
【朱瞻基为了牵制文臣,开设了宦官学堂,让宦官读书写字,提升宦官的权利,正是他的这一举动,埋下了宦官专权的隐患。】
【朱瞻基唯一让人诟病的是,他以没有儿子为理由,废了贤良淑德的胡皇后,改立孙氏为皇后。】
朱棣的脸色这才好了一些。
既然能被后人称为“仁宣之治”,说明太孙的能力超群,没有辜负自己从小开始培养。
至于宦官和废后,这些都不算什么。
既然现在知道了问题所在,以后改也就是了。
只是杨荣等人的脸色不好看了。
朱瞻基扶持宦官,是为了对付文官集团。
在场的众人都是文官集团,脸色能好才怪。
没想到被他们寄予厚望的太孙,竟是这般行事作风。
【公元1435年,朱瞻基病逝,享年36岁,仅仅当了十年皇帝!】
朱棣腿一软,差点就要坐在地上。
马钰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陛下.....”
朱棣怔怔地望着天幕,目眦欲裂。
太子朱高炽当了十个月皇帝,他尚可以接受。
但年轻力壮的太孙朱瞻基,竟然只是在位十年。
驾崩的时候仅仅36岁?
这爷俩,一个赛一个的短寿!
大明王朝想要长治久安,稳定是最重要的。
频繁更换皇帝,会引起朝堂动荡和社会的不稳定。
朱瞻基称为太孙之前,朱棣曾经询问过杨士奇的意见。
“一个好圣孙,大明可旺三代。”正是杨士奇的这句话,让朱棣坚定了决心。
但是,这句话现在看就是个笑话。
朱棣理想中的三代至少是五十年。
十年才管个鸟用!
“人算不如天算!”朱棣半晌后才发出一声感慨。
他的内心有些萧索。
若是十年前知道此事还则罢了,但他现在只有两年时间了。
换掉朱高炽的太子?会引起朝堂震荡,牵一发而动全身,谁知道会有怎样的后果?
继续保持现状?朱棣心有不甘!
他不动声色的看了杨士奇一眼。
不过这事也不能怪对方。
从“仁宣之治”这个盛世上可以看出,朱瞻基是一名合格的帝王。
寿数属于天意,任谁也没有办法。
..
东宫,正院。
朱瞻基一下子跌坐到地上,面如死灰。
朱高炽和张氏都愣住了。
他们想到各种不好的情况,却没想到儿子会英年早逝。
“爹,我该怎么办?”
朱瞻基眼神空洞,这个消息让他一时之间慌了。
朱棣是什么人,他心里太清楚了。
绝不会因为自己是长孙而置大明江山于不顾。
在江山社稷面前,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被牺牲。
如果老爹的太子身份和自己的太孙身份被废,他们一家的下场不会好过瓦罐鸡。
以二叔和三叔的狠绝,怎会让巨大的威胁活在这个世上?
“事到如今只有一个解决方法。”朱高炽缓缓说道。
朱瞻基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下子扑倒老爹脚边。
“爹,什么方法,您快说啊!”
“你不是还有儿子吗?如果你的儿子也是明君,或可解如今的危局。”
“对啊!爹您说的太对了!”
......
东宫,别院。
“哎哟哟,怎么会这样,陛下何等威武,怎的太子殿下和太孙殿下如此.....陛下该有多伤心。”王昶忍不住说道。
“王昶,你还入戏了?”朱瞻墡笑着说道。
“皇孙说笑了,咱家也是替大明江山社稷担心。”王昶赔笑道。
“呵,这才哪到哪,最倒灶的事还没发生呢!”朱瞻墡轻笑。
“皇孙殿下,您刚才说什么?奴婢没听清。”
虽然穿越过来三年了,还是有些不适应太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虽然是朱棣的孙子,但朱瞻墡并没见过这位永乐大帝。
朱棣来东宫的次数倒是不少。
只不过每次的目光都在朱瞻基身上。
他知道朱棣对朱瞻基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短寿只是开胃菜而已。
等到朱棣看到叫门天子的时候,那才是末日的开端!
.....
皇城,汉王府。
“哈哈哈!报应啊!这个小兔崽子遭报应了,36岁就死了,活该!”
朱高煦哈哈大笑,心情也愉悦多了。
朱高燧也阴笑道:“不知道老爷子现在是什么心情?”
他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利用这件事,得到的利益最大化。
.....
【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后,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
【大明战神朱祁镇,粉墨登场!】
朱棣阴郁的表情一扫而空,脸上开始浮现出笑容。
“朕一生征战,尚没落得个战神之名,瞻基的这个儿子竟然被称为大明战神?”
“哈哈哈,大明战神?朕倒要看看,这个后世儿孙取得了多大的功绩?”
马钰也跟着说道:“恭喜陛下,定是这位正统皇帝一统草原,将外族彻彻底底的给灭喽。”
“不错,若是真取得这份功绩,倒当得起大明战神的名号!”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