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高到让人仰望

换源:

  且那人用命相抵,真正做到了大宝谏二字。

“这位真的不怕死吗?”

几个锦衣卫目瞪口呆,之前只以为李澈是为了求官,装颠而已,如今一看,这是真疯了。

棺材铺里。

掌柜的抬眼,以为是谁家大孝子了。

连忙上前朗声道:“请问是为谁买棺?”

“小店有鸡翅木、黄花梨木、普通楠木、金丝楠木……”

“我用。”

“什么?”

掌柜的上下打量李澈,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是要给谁用?”

“我。”

“……再说一遍是谁?”

“是我。”

“……”

李澈说完,掌柜直接愣住了。

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给自己买棺材?

这怕不是个疯子吧。

李澈对着棺木,一抹笑容涌上嘴角。

“松木不错,给本官来一副!”

“大人,这……”

但掌柜的听到李澈自称本官,大概猜出李澈买棺的目的,有点不太敢卖。

谁家好人上赶着给自己买棺材啊?

你是进谏,还是找死呢?

如果皇上认为,这是文臣大宝谏,倒是还能网开一面。

要是皇上不这么认为……

直接原地掩埋吧!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笔好生意。

想到这里,掌柜心虚的张开十指。

“官爷,这松木棺要这个数……”

“十两?就这烂松木?咋不去抢!正常松木棺不过二三两银子啊。”

“官爷,这点银子对您来说,算得了啥呀。”

掌柜的虽然自知理亏,但也合情合理。

像李澈这种作死法,估计熬不到见皇帝,就会被乱棍打死!

还不如趁他活着,狠狠捞一把。

李澈自然不愿意被当肥猪宰,幽声道:

“二两银子,愿意卖就拿下。”

看李澈如此坚决,最后掌柜的还是想做笔生意,便宜打包卖了。

走出棺材铺,日头正烈,李澈亲自扛起棺材,朝着皇宫走去。

幸亏上次大宝谏后,他武力值翻倍,身体肯定比普通人强。

嘴里还不停念叨着:



屈原说,虽九死其犹未悔。

那我斗胆多死一次。

直到陛下认同为止!”

身后,掌柜的和其他顾客看在眼里,心里咯噔一下。

没见过这么认死理的官!

二十五年了,朝廷熙熙攘攘,却鲜少见只认死理、一心求死的纯臣!

这哪是求死?

分明是为了心中的理念!

再眨眼,李澈已经走出去好远。

不只是棺材铺不解,满长街都为身着白衣之人让路。

人们不明白,到底为了什么,让一个刚上任的大理寺卿如此孤勇!

“那是一日连升七八级的大理寺卿么?我在诏狱附近见过的。”

“他扛着棺材要去哪儿啊?不会要击鼓鸣冤吧?”

“说不定呢!怀里好像有封书信……”

“他一个大理寺卿能有什么冤屈?该不会是为了刚被捕的蓝玉吧?”

为了凉国公?

疯了!

凉国公现在是什么?

一块无人敢碰的烫手山芋!

有多烫手?

满门沦入诏狱!

旧友不敢帮扶!

全族避之不及!

在抄家面前,就算是丹书铁券也能作废,即便这是朱元璋亲手签发的,也不顶用!

何况人家凉国公还有两块!

这种情况,李澈还没资格发言。

一旁。

负责跟踪的锦衣卫愣在原地,不敢相信那疯癫男子,竟真要捅破天!

“你说他真敢参奏么,不会说说而已吧?”

“说说而已?事情闹得这么大,连棺材都备了一副,李澈能善罢甘休么!”

“蠢货一个,蓝玉案岂是他能染指的,自打我第一次见他,就知是短命鬼的相……”

其余锦衣卫没有多言。

因为口舌之争意义不大了,因为那个男人,无论为谁抬棺,都是全京师最有种的男人。

于是他面无表情地说道:“蓝玉案关系密切,不得有任何闪失,快向指挥使报告。”

长街的人们,无一不是盯着李澈。

只见他无惧流言蜚语,埋头猛干。

这条见证奉天繁华的长街,愣是被李澈走出了战场般的气势。

路上经过锦衣卫、六部、大都督府,他都没停下。

仅仅靠一双腿,一双手,直达皇城门下!

正午时分,阳光越发毒辣,禁军照例巡逻,迅速锁定那一人一棺。

唰!

一支利箭穿透长空,精准插入青砖。

那箭距离李澈,只有半步距离。

随着李澈抬头,白净脸蛋如深潭难测,看不出神情变化。

“站住!

再往前一步,弓弩可不长眼睛。”

禁军洪亮的声音响彻南门。

只要李澈敢抬腿,哪怕只是一小步。

数百枚虎头弓将会同时发动。

但禁军没想到,李澈站直身体,将棺木竖在地上,高举《洗冤书》而在他身上,还放着一份《大锆》。

李澈一言不发,禁军手指上的弓弩也僵硬了。

显然禁军中已经有人认出大锆。

朱元璋曾经下令,手持《大锆》者,必有冤情,沿途官员皆不可拦。

何况此人早有先见之明,亲手扛着棺木来了!

城墙高地,遍布禁军旗帜!

此刻竟都愣在原地,不敢轻易上前一步。

紧随其后的锦衣卫探子,心头浮起一丝敬仰。

锦衣卫内部说这小子疯癫乖张。

今日他却要亲眼见证,这小子肯定要碰大案要案。

当真无畏生死!

不正常。

这太不正常了!

看来李澈有点血性。

可惜,头脑欠缺太多,终难补足啊。

周围聚拢的目光越来越多。

一滴汗从李澈太阳穴滑落,分不清是紧张还是太热。

可能会有点紧张,毕竟这群不认识的禁军,正举着弓弩利剑,对准他的脑门!

当禁军还没想好

怎么处理李澈时,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登闻鼓前!

直到靠近,才发掘登闻鼓高耸如象。

高到挡住日头!

高到让人仰望!

光是鸣冤锤,便有手臂粗,非得双手用力才能抱起。

他伸出五指,轻松捏起鸣冤锤的其中一端。

仅仅是一个挥动,就砸出好大的波动!

上至禁军,下至百姓,像被惊雷击中,骨子里的畏惧足以唤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