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名正言顺的杀

换源:

  “难不成他比孔明还难对付?”

众人听了这话,羞愧到沉默不言。

詹徽见状,感觉阳的不行,只能来点阴的了。

“既如此,我们只能轮番上阵,一个个逼问李澈,重压之下,必有玉碎。”

“洗冤书是找不到抓手了,但李澈这个人,还是很有疑点的。”

众人原本的眉头终于松动了。

也就是说。

让李澈说错话,便就能定罪?!

现在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有了突破口后,官员们苦熬一夜,把所思所想记在纸上,只等会审开启。

次日天蒙蒙亮。

一小太监前来通知:“陛下有令,三司会审马上开始。”

詹徽一看日头,万里无云,黑云大雪早就不见踪迹。

看来陛下已经瞅准时候,不可能再出现晴天飞雪那样的乱子了。

也说明,皇帝一刻都等不了!

匆忙脚步声传来。

在众多锦衣卫簇拥下,朱元璋、朱允炆来了。

吏部尚书詹徽、刑部尚书杨靖率领众官跪下。

“免礼平身吧,可是想到法子了?”

“是,已经想到了。”

詹徽经过一夜钻研,此刻颇有信心。

“好,提人上来!”朱元璋声音大振。

由詹徽、杨靖、大理寺少卿崔文清主审,爷孙二人则在后堂,听他们审问。

詹微等人领命。

不多时。

李澈拖着枷锁脚链,来到殿中。

他眼神清澈,全然不像受过磨难的样子。

倒是看到熟悉的詹徽,才面露不屑。

“李澈,跪下!”

大理寺少卿崔文清拍动惊堂木,率先发难。

这一跪,是要立威。

“罪人李澈,你替蓝玉鸣冤,可是有所企图?”

“本官查阅书信,见你被蓝玉关照多年,情同父子啊!”

“一五一十交代,说!”

崔文清吐字清晰,满堂皆闻。

就连帘后的朱元璋,也认可点头,眼中流淌着自信。

李澈抬起沉重的头,扫向崔文清。

研究一夜,就这样而已?

蓝玉数十载征战,数十载操劳,数十载为国卖命,就栽

倒在这种人手里?

李澈眸中闪过一道光:

“你要说企图,是有的……”

“但不是为了蓝玉,是可惜华夏百姓。”

“眼下大明气象蒸腾,但月有阴晴圆缺,事物起起落落,岂能妄想圆满永驻?”

“若为官之道在于弄权造势,而不是有错就说,大明衰败,岂非板上钉钉么!”

“我既曾食禄,便没有吃白食的道理!”

这一席话,怼得崔文清哑口无言。

后边的朱元璋顿时感觉不满。

不仅没有抓住李澈的漏洞,反而助长了李澈的气势。

才开始就失掉了开门红,等于在战场上丢失首胜。

“颠倒黑白!”

“牙尖嘴利!”

朱元璋拳头握紧,情绪再度奔走。

真当他是三岁小孩么!

口口声声忠君爱国,干的全是大逆不道之事。

“皇爷爷,您得稳住,切莫被小人乱了心智。”朱允炆上前劝说。

朱元璋这暴脾气,越劝火越大:“这到底是三司会审,还是他李澈以下犯上的又一场所?”

老爷子愤然怒斥,让朱允炆哑口无言。

“这会儿刚刚开始,稍有差池也正常的。”朱允炆脸色一滞,声音立马弱了几分。

朱元璋给了官员们整整一晚的时间做准备。

这本该是消灭李澈气焰,抓住漏洞的最佳机会啊!

”正常?他们只当大明俸禄很好拿么。“

”这可是咱培养十年甚至十几年的老臣!“

”不应该,绝对不应该!“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可以说后槽牙快咬碎了。

李澈也不过念书十年而已,功名才及秀才。

而詹徽等人饱读诗书,最差的也是进士,换算起来,比李澈多读了好多年书。

这李澈的舌头,与大臣相比天差地别?

那这场三司会审必输不成?

朱元璋想不通这到底有什么难的:”历来断案审犯,主审人务必气势高涨,才可以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实现令行禁止的效果。

这么多的朝廷命官,要是缺少气势的话,与贩夫走卒有什么区别!

还让李澈有机会再奏狂言,简直放肆!“

老朱气得没眼看,视线收回,落在太孙身上:”若是换了你审理,会怎么看?“

朱允炆低下头去,声音好像小鸡啄米。

”孙儿,孙儿觉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信再给众大臣点时间......“

听到这个答案,朱元璋神情略显落寞。

他像朱允炆这般大的时候,已经父母双亡,加之时局混乱,早在刀尖上死过好几回了。

这孩子呢?

自幼长在蜜罐子里,仁义有余,胆气不足啊。

都被庶民堵到家门口了,不显示君威,还要留着宴请吗?

朱元璋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杀!

而且必须名正言顺的杀。

朱允炆感觉到皇爷爷不满,不来点狠招不行了,只好吐露道:”皇爷爷莫急。“

”孙儿其实,早有后手。“

霎那间,朱元璋看向乖孙,目中重燃希望。

”哦?真的?“

“您且瞧好了。”

...

大殿上。

从众人神情可看出,气愤的确焦灼,但双方人数差距有点大。

詹徽为首的官员端坐上位,形成黑压压的人墙。

李澈却只有自己,孤身应对所有人。

此时。

李澈望向詹徽,眉头往上一挑,仿佛期待着一品要员的下次出招。

詹徽俯瞰犯人,精明目光依旧,但袖中拳头也微微握紧。

就在詹徽等人想着对策时,一个高瘦身影走出列队。

此人面长如瓜,细眼吊梢,微微躬身便隐藏了面容。

他忽然出列,把其他人也惊了一跳。

那人高声情愿:“臣太孙伴读,黄子澄申请代问。”

詹徽顿时会意。

此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此时出头,应该是奉太孙之名前来挽尊的。

詹徽点点头,挥手允许了。

黄子澄转过身,绕着李澈转了一圈,步履气定神闲。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