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魔

换源:

  看架势,有些底气在身上了。

只听他不急不徐道:”你口口声声为了大明,以鸡毛当令箭,是吃准了大明不杀忠臣?“

”可你打错了主意。“

”忠与不忠,绝非一人说了算。“

”君子论迹不论心,只看你的科举试卷就真相大白了。“

”诸君请看!“

啪!

黄子澄抄起一旁的竹藤,指向悬挂在殿中的试卷。

众人视线犹如飞箭射向,全神贯注盯着。

黄子澄一字一句道:”你的亲笔,不会不认得吧?“

李澈看着那纸,因为连日翻阅有些发黄了。

那标志性的的歪扭字迹,想否认都难。

”认得,咋了?“

”你承认就好。“

黄子澄激动地走向詹徽,用尽全力高喊道。

”《皇明祖训》有云:

凡是我朝官员,参奏藩王小过的人,离间朱家者,斩!

凡是捕风捉影,无实际证据就妄言者,斩!

凡是庶民揭露王府琐碎事情者,当成奸佞细作,斩!

你可知道凭此试卷,便能治你死罪!“

黄子澄声音高亢,生怕幕后的朱元璋听不真切。

他背对着试卷,把早已烂熟于心的内容当众背诵:

”你只见藩王岁禄赐田,却不见九大藩王镇守边疆,以身入局御北元。“

”你只见大明供养王爷,却不见陛下宁肯骨肉分离,也须保证天下太平!“

”你只见万民上缴田税,却不见国土面积浩大,需要藩王辛苦筹谋,才换来一方富庶水土。“

”大明有今天,离不开藩王贡献,更离不开陛下的殚精竭虑。“

”如此雄图伟制,到你口中,却成了【天下养朱】?“

”如此忧国忧民,却成了【搜刮民脂】【拖累大明】?“

语毕。

黄子澄早已满脸通红,气势如日中天。

”众人看不清你嘴脸,我却知道。“

”你纯纯蔫儿坏,将抛头颅洒热血的藩王勋贵置于何地?“

”抹黑污蔑藩王,引导煽动百姓,暗示众人攻讦藩王制。“

”如此费尽心机,分明是想瓦解边疆九大塞王,逐一瓦

解民心,好让敌国军队找到可乘之机!“

“你等敌国细作,不必再隐藏了,当抽皮剥骨,以儆效尤!!!”

声音刚落。

詹徽情不自禁,都想为黄子澄鼓掌了。

没想到是个深藏不露的,难怪能拜入太孙门下。

藩王守国门,以身守社稷,这把藩王作用点出后,李澈写书挑战的行为,等于自证与大明社稷江山为敌,与大明国门为敌啊!

不管李澈如何粉饰起因,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忠孝理由,都没有用了。

从攻讦藩王那一刻起,死亡,就是李澈的唯一归宿。

“早知如此,我也该抓住这点才是......”

百官面露震撼,一致觉得黄子澄此番上阵,铁定能让陛下大赏。

帘子后。

“允炆,这一次你做得不错,等此案了结,此人可重用。”

“是!孙儿日后定会......”

朱允炆嘴角上扬,总算啊,靠着黄子澄大出一口气。

听皇爷爷难得夸赞,朱允炆心思活络多了。

就在这时。

前殿似乎有变故。

朱允炆脸色一变:“这细作还想发表临终遗言?”

李澈扭动脖子,枷锁响得格外清脆。

“你的本事,也就这样吧?”

他淡淡回复,全然没被【细作论】牵扯鼻子走,反而将枷锁戴出了舒适感。

百官不禁冷笑,或者嘲讽,目不转睛地看向这个濒死戏子。

都被扣了一口大锅,还想翻出什么浪?

“黄大人失忆了吗?”

“好,我帮你回忆回忆。”

“潭王命宫人将排泄物制成弹丸,还命令他们描述感受,如果好吃,就让她们继续吃,满宫无人敢说不字,此为无德。

还是潭王,用砖砌成斗兽场,让军士与猛虎在搏杀,只为享乐。”

“秦王朱樉驻守边疆,本该爱兵如子,却把军民家中的寡妇召入府中作陪,此为无耻。”

”齐王朱榑听信谗言,屠戮指挥千百户校尉等,人数超过五百。”

“靖江王朱守谦好杀人,动辄打死军中人士,有的是鞭死,有的是拳打脚踢。

死后抄家抄人,引动民怨!”

殿内的文武官员屏住呼吸,目露震惊神色。

黄子澄刚刚还神气十足,现在不复存在了!

不少官员紧咬牙关,疑惑看向左右。

这些消息,要么封锁,要么禁止传出封地,只有朝中紧

要人士得以议论。

李澈是怎么知道的!

众人都忘记了这是三司会审,他们只知道,这是陛下的逆鳞。

谁碰谁死!

詹徽面色大变,忍不住猜测李澈意欲何为。

再这么说下去,翻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还得死多少人???

可显然,李澈的“魔爪”快要伸向咽喉,不会就这么结束的。

“藩王镇守不假,借故剥削也是真。”

“边疆民众还没被外邦马兵伤害,就先被藩王杀光、抢光,如何不起怨言?如何不出反心?”

“百姓何其无辜?年年岁岁交粮,本该换来平安喜乐,结果不仅被烧杀掠强,还要对藩王子弟感恩戴德?”

“这不仅是大明的笑话,更是遗臭万年!”

“倘若藩王真贤能,百姓何必抱怨?

倘若秦王朱樉不亲手,太子殿下何必为其求情,导致劳累过度!

本来正值壮年,却因殚精竭虑,染了风寒......“

李澈没有再说下去,只是淡淡向上看着。

目光不仅越过黄子澄。

更是越过了詹徽。

太子朱标不死,哪里轮得到这些货色上蹿下跳?

一群乌合之众!

他越不说话,众人自动联想得越厉害。

风寒......

该死的风寒。

就是那场风寒,害得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打乱了朱元璋的全盘计划。

若非嫡子突然去世,也轮不到朱允炆上位,也不至于死这么多淮西勋贵。

一切的一切,源于风寒,更是因为藩王作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