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 累计家业

换源:

  朱元璋惊讶侧目,发现这玩意只有他能看见。

【一语天机!】

技能发动后,朱元璋被吸入光亮中,堕入无尽黑暗。

“这厮竟会妖术!是妖人也!”

朱元璋喃喃念道。

下一瞬,他本能地循着光亮望去。

赫然发现。

一个身穿黄袍的年轻帝王,正对着城墙漫声痛哭。

好熟悉的身影……

他不自觉走近。

突然,朱元璋不敢再靠近半步。

那是他委以重任的孙儿……

“允炆你……为何满身血???”

朱元璋,傻了。

他倾尽大半生心血的明朝,竟有一日被兵临城下???

“允炆!”

“小心!”

朱元璋呼喊着,顾不上身体状况,奔向城墙高处。

可是无论如何努力,始终无法触达。

他这才发现,周围人都看不见他。

就在此时。

血泊中的太孙,严格说,此刻应该是建文帝了。

建文扭过头来,惨然落泪。

顿时万物同悲!

紧接着,无数石头砸向城墙,每一颗皆硕大如缸,落下时连大地都在颤抖……

“是胡人,胡人杀过来了……”

“不怕,咱亲自主修的城墙,可不是泥巴糊的!”

“只要统帅诸王,审时度势,坚守阵地,定能熬过此关,保住大明根基!”

受到【一语天机】的影响。

他看不见李澈未曾提到的场景,因此也看不见进攻方是谁。

所以,下意识以为被前元余孽攻打过来了。

朱元璋口中的城墙,不仅厚度惊人,更是号称史上最硬。

应天府城墙由他亲自过问,用花岗岩、糯米、石灰等物混合制成,阴干后坚固无比,可固守百年不破。

可事与愿违。

尽管城墙是完好无损的。

敌人还是杀进来了!

还没等看清来者何人,下一秒,视角转战皇宫。

宫外隐约传来喊杀声。

漫天火烧云,将华丽殿宇染成血红色。

远处浓烟密布,宫中乱作一团,俨然一片人人自危的景象。

紧接着,建文帝在悲愤交加中,没入熊熊大火!

一切发生太快,一向明智的朱元璋竟然当场愣住,浑身动弹不得。

他目光浑浊的目睹全过程。

喃喃声不断。

“允炆……这是……死了么?”

“天杀的胡人!”

“天杀的……”

随着身体轻飘飘的腾空,朱元璋再次感受到虚无感。

世界再度遁入黑暗。

等他再睁眼时,面前的大火,狼烟,城墙不在。

还是熟悉的督察院!后堂!

身边人惊恐地望向他,无一不是目露关切。

当朱元璋定格时,身边人不敢惊扰。

直到,朱元璋身形萧瑟,口中念叨着“死了”“死了”。

朱允炆生怕唯一的靠山没了:“皇爷爷,您还好吗?”

叮!

朱元璋仿佛被电流击中,僵硬地转过头来。

等瞧真切后,眼中居然闪过失而复得的神色。

他浑身颤抖。

不敢相信刚才那一幕,是朱允炆的未来!

龙袍染血、烈火永焚……

他将会毕生难忘!

还没等他多想,朱允炆迫不及待地提醒着:“时候不早

了,不如直接定罪,以绝后患。”

“此人实在太能吹嘘,再放任下去恐生变数。”

回过神的朱元璋,若有所思。

原本极其浓烈的杀心,也冷静许多,他仔细思量那趟神游,种种细节细如发丝。

纵使理智再抵赖,心里更偏向于——此事是真的!

或许,李澈懂得些神通法术,对自己进行了迷惑,但那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他也不敢赌!

朱元璋压低嗓音,淡淡道:“不。”

“让他继续说。”

朱允炆不敢相信,也猜不透皇爷爷打什么算盘。

这本该一纸皇令斩草除根才对。

但他也不敢违逆,只能照办。

朱允炆没留意到,一双锐利深眸正打量着他。

伴随上下几眼,朱元璋想到刚才看到的景象,就感觉头皮发麻。

仅凭肉眼对比,那画面中的年轻皇帝,只比眼前的允炆大了几岁。

几年而已。

距离当下并不遥远。

可大明朝竟然落得一个城破君亡的下场!

他将一个近乎完美的开局传递后人,本想图个海晏河清的未来。

谁知,眼前的大明,竟是最“昌盛”的阶段。

再怎么着,也不应该混到这个份上。

我朝气运会就此终结?

我朝会不会走秦朝老路,二世而亡?!

那允炆岂非是个败家子!

渐渐地,越想越后怕……

想当初,自己出身微寒,却不堪平庸,一路开朝立业。

过程,用了整整十七年!

十七年看似很长,能让婴孩长成大小伙子。

但放眼史书长河,哪有人出身贫贱却逆袭称王的典故啊!

刘邦算一个,但汉高祖再差也是亭长。

但真要比起来,刘邦家中光景,已经算“富户”了。

可他还是用十七年,走完了几十年才能完成的路。

一举超越多少代的累计家业!

朱元璋眯起眼睛,实在想不通好大孙能怎么作妖,才落得那种下场。

难道真如李澈所言。

新君继位猜忌叔叔,不惜削藩改制么?

同时。

外边的前厅。

黄子澄、齐泰等人也是面面相觑。

这次李澈所说的,不光针砭时政,还涉嫌侮辱太孙。

黄子澄愤然出列,直接指着李澈的鼻子:“你活腻歪了!”

“太孙虽然年幼,却仁孝有加,有太子当年风范。”

“不仅仁慈宽厚,还时时把陛下圣言记在心中,是个超越古今、严守礼法的孝子贤孙!”

“若不是太孙人品高洁,仅凭你刚刚这番话,就该凌迟处死!”

李澈冷笑一声,只觉得有趣。

他看着厉声高呼的黄子澄,不慌不忙地接招:“人品高洁?仁慈宽厚?”

“统御一国,是只靠人品吗?”

“我倒想听听黄大人的高见。”

黄子澄皱眉,只觉得这句指控不可思议。

“荒唐!”

“没有高尚情操,如何统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