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农苑的百亩御田,在陈渊的亲自擘画与百名羽林卫士雷厉风行的执行下,不过短短数日,便已尽数播下了“仙薯”的种块。
接下来的日子,便进入了看似平淡,实则每一步都暗藏玄机的田间管理阶段。
陈渊几乎每日都会亲至田间,事无巨细地巡视。他并未如寻常农人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埋头苦干,更多的时候,他只是负手立于田垄之旁,时而凝神观察土壤的干湿,时而抬头望天,辨认云层风向,仿佛在与这片土地进行着某种神秘的沟通。
他指挥羽林卫士们进行的日常管理,在司农寺的两位老农博士——李善和张正眼中,更是充满了“离经叛道”的古怪。
譬如浇水。这京郊六月,虽未到酷暑,但日头也渐渐毒辣起来。按照传统农法,遇此天气,当于正午或午后,大量浇灌,以解作物暑热。但陈渊却严令,仙薯田只可在清晨日出之前,或傍晚日落之后进行浇灌,且水量需严格控制,以“地表微润,深层不积”为准。
“陈公子!”李善终于忍不住,在一次清晨巡视时,拦住了陈渊,语气中带着几分长者的固执,“老朽以为,如此惜水,不合农时啊!眼下日头渐长,仙薯幼苗正需水分滋养,您这般少量浇灌,又避开日中,岂非……岂非让仙薯干渴?”
陈渊闻言,淡然一笑,从容解释道:“李博士有所不知。仙人曾云:‘万物生长,阴阳调和为贵。’正午阳气鼎盛,地表燥热,此时骤然浇灌凉水,冷热相激,最易损伤作物根系,此乃其一。”
他伸出两根手指,继续道:“其二,仙薯乃神物,自有其吞吐呼吸之法。清晨露重,傍晚风凉,此时土温适宜,水汽充盈,方是活水滋养根脉、助其生发吐纳的最佳时机。至于水量,仙薯根系深广,自有其吸纳天地灵气之能,过湿反而易致根腐叶黄,此非福也。”
一番话说得李善一愣一愣的。什么“阴阳调和”、“吞吐呼吸”,听着玄乎,但仔细一品,又似乎……有那么点道理?
又如松土除草。传统农法,讲究“锄禾日当午”,深锄细作,务求将杂草连根拔起,不留后患。但陈渊却只让士兵们在仙薯出苗后,于垄间进行极浅的松土,对那些刚刚冒头的小草,也只是命人小心翼翼地手工拔除,严禁深锄。
张正见了,连连摇头:“陈公子,您这般除草,如同妇人描花,不顶用啊!杂草生命强韧,今日拔了,明日又生。不深锄断其根,如何能绝后患?而且,这般浅松,与不松何异?”
陈渊背着手,踱到一株刚刚破土的嫩绿薯苗旁,指着那娇弱的叶片道:“张博士,仙人有言:‘龙有逆鳞,薯有嫩根。’仙薯初生,其根系虽深,然表层须根亦是吸收养分、感知地气的关键。深锄,固然能除尽杂草,却也极易伤及仙薯须根,扰其‘龙脉’,实乃得不偿失。”
“至于这浅松……”陈渊微微一笑,“其妙处在于,既能斩断初生杂草之根,又能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更不伤仙薯分毫。此乃‘顺势而为,固本培元’之仙法也。”
诸如此类的“仙家农学理论”,每日都在皇家农苑上演。
无论是用草木灰水混以少量硫磺粉末(陈渊让王振特批寻来的)喷洒叶面,号称“百草辟邪液,可祛病除虫”;还是在特定时节,命人收集露水,言说“此乃天降甘霖,蕴含生机”,用以点灌幼苗。
陈渊的每一个举动,在李善和张正两位“大明农业顶尖专家”看来,都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怪诞”与“奢侈”。
他们数次试图用自己浸淫数十年的耕种经验和《齐民要术》等农学典籍上的记载,来驳斥陈渊的“歪理邪说”。
然而,每一次,陈渊都能引经据典——当然,这些“经”和“典”大多是他口中那位“神农后裔”的仙人所言——将他们的质疑一一化解,甚至反过来,用一套套听起来云山雾罩,细品却又似乎自成体系的理论,给他们好好“科普”一番。
渐渐地,李善和张正,从最初的满腹狐疑、不屑一顾,变成了后来的惊疑不定、沉默不语,到最后,竟隐隐开始带着一丝……期待和请教的意味。
他们发现,自己那一套沿用了数百上千年的“祖宗之法”,在这个年轻人面前,似乎……真的有些不够看了?
户部派来的杨郎中,也时不时会以“关心御田农事,体察圣上忧劳”为名,前来农苑“视察”一二。
他比李善和张正要圆滑得多,从不明着质疑陈渊,只是每次都笑呵呵地询问仙薯的长势,关心有无困难,言语间却总在不经意地打探陈渊那些“仙法”的细节和“仙人”的来历。
陈渊自然是应对如流,该说的滴水不漏,不该说的半句不提,只将一切都归功于“仙人点化,天佑大明”。
杨郎中每次都是满意而归,至于他回去后,如何向户部尚书,乃至更高层面汇报,那就不是陈渊需要立刻关心的事情了。
他很清楚,无论这些官员们心中作何感想,无论他们向上汇报了什么。
最终能决定一切的,只有一样东西——
那就是三个月后,这百亩御田之中,“仙薯”的产量!
日子一天天过去。
皇家农苑中的那些嫩绿薯苗,在陈渊的“仙法”照料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成长起来。
它们的叶片,比寻常的茄科作物更加肥厚、油绿,在阳光下闪烁着健康的光泽。它们的茎秆,也显得格外粗壮、坚韧,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李善和张正,几乎是每日都要来田间转上七八圈,蹲在垄边,仔细观察着那些薯苗,脸上的表情,也从最初的麻木,渐渐变成了一种混杂着难以置信和隐隐兴奋的复杂神色。
这……这“仙薯”的长势,似乎……真的有些不同寻常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