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给朝臣讲述开海的重要性

换源:

  杨士奇瞠目结舌的看着王明,他是怎么敢在朝堂上这么说话的,难道就不怕陛下砍了他的脑袋吗?

而胡广更是悄悄的把已经伸出去的半只脚缩了回来

刚刚他也准备劝朱棣的,但被彼其娘也这四个字吓傻了。

怎么有人在朝堂之上说出那么粗俗的言语呢?

而且这人还是内阁首辅呢!

真怕陛下被带坏啊....

朱棣:带坏?如果不是为了维持帝王的威严,老子骂的比他还要臭!

跟着武将长大的朱棣脾气肯定是火爆的,骂人算什么?生气了要说控制不住拿刀捅人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你你你.......作为内阁首辅竟然如此粗鄙......吾羞与之为伍,陛下,臣,乞骸骨!”

一个脸色通红的大臣放话道。

其实他的意思并不是想要辞职不干,而是在向朱棣表示,你的首辅实在是太侮辱人了,你不管管吗?

“准!”

朱棣没有任何犹豫的摆手道。

这下,乞骸骨的大臣傻了,现在可是建朝初期啊,我一个那么有工作经验的大臣,你竟然不留?

“还有吗?还有要走的吗?”

朱棣大眼直勾勾的看着地上跪着的数名大臣

“臣请致士......”

“臣......”

“都准了,蹇义,都记住了吗?”

蹇义连忙回道:“禀陛下,臣记住了。”

“好,既然致仕事了,那么朕就来跟你们算算咆哮朝堂的罪责,禁卫军何在,拖出去打十大板子。”

这里说话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是重打的话哪怕是十棍,这些文臣在军士全力出手下也会有可能会被打死......

“陛下......陛下饶命啊......臣不致仕了......”

但禁军已经进入殿中,将人直接拖了出去

朱高炽不忍的闭上了眼睛,但心里却如明镜,自己的便宜老爹肯定是铁了心要违背祖训开海禁了。

不过违背祖训算得了什么?

你们也不看看老爹是怎么坐上这个位置的.......祖训又怎么可能会成为限制他的规矩?

不过这王志远好像真的非常受老爹的喜爱啊,明明刚刚叫得最大声的人就是他......

但现在就只有他一人能平静的站在文臣武将的中间。

朱高炽知道,重点马上要来了,永乐朝的首任内阁首辅要在朝会上发出自己的第一次策论。

杨士奇、杨荣、杨溥将注意力从门外的惨叫收了回来

武将勋贵们也都是上下打量着这个身材比他们其中很多将军都要魁梧的内阁首辅。

“王卿,给他们说说你的想法。”

“是,陛下。”

王明刚准备跪奏的时候朱棣又开口了

“不用跪了,以后朕特许你奏事时不跪,站着说。”

“谢陛下。”

王明快速的在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语言

“海洋贸易,国家发展的最要一环。”

“我们都知道在弱宋时期它们在海洋贸易的税银上每年都能获取上百万两银子。”

“而我们呢,我们拥有着比弱宋更加宽广的海域,我们能够比他们开启更多的临海港口。”

“众所周知,沿海地区的渔民世世代代都是靠打渔为生,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剥夺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

“难道禁海之后他们就不会下海捉鱼了吗?禁海之后倭寇就不会来侵犯沿海地区了吗?”

“与鞑靼互贸了他们就没有劫掠我们汉民了吗?不会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劫掠也是他们认为的生存方式。”

“在这里,臣想给陛下和各位大臣一个忠告,仁义道德并不能折服那些异族,能够折服异族的,只有我们士兵的鲜血和火器!”

说到这,王明的声音又大了起来

“不要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誉之中,除了一个虚名,对于朝堂,对于大明的百姓,完全没有任何用处。”

“要记住一个真理,落后就会挨打。”

“一旦我们的封锁海域数10年,甚至上百年,在于国外没有联系的这些时间中”

“倘若人家发明了能打四里(两公里)地的大炮我们该怎么应付?倘若人家发明了多管连发火铳(机枪)我们又该如何对付?”

“我们必须要把海外的信息都掌握在我们手中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王明一个人的声音回荡在奉天殿之中

朱高煦忍不住了,他发问道:“王大人,你说的四里大炮我能理解,不就是加强版的大将军炮吗?”

“但是多管连发火铳是什么东西?”

王明的脸上露出了森然:“是我给火铳做了个究极进阶联想,那是一种每分钟能打出六百发子弹的杀戮机器!”

“火力交叉之下,人马俱碎,骑兵的噩梦克星......”

ps:求鲜花评价票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