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解缙怼朱棣,取死之道。

换源:

  “怎么可能?你在说梦话呢王大人?每分钟打出六百分子弹?那我还说我是万人敌呢......”

朱高煦碎碎念一样反驳着王明,但反驳的时候他还是挺贼的,在看到朱棣脸色不对之后他立刻闭上嘴巴不说了。

“这就是我说的假如禁海百年的后果,我先说一个假设,假设你们拥有了那种级别的武器,你们会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有这种先进的武器,我几十个人就能拿下一个帝国!!”

(这里指的是西班牙海上霸主时代100人征服印加帝国,300人征服墨西国。)

朱棣坐不住了,他开口问道

“王卿,那这个武器你既然能想到的话,能否制造出来?只要能造出来,朕立刻给封国公爵位.......”

朱棣的脑海里已经想到了怎么用这把武器给蒙古骑兵布置一个地狱口袋..

“陛下,臣只是做个假设......”

马克沁机枪要是真能做出来的话那代表着骑兵为王的时代将彻底结束。

“好,那卿继续说吧。”

王明看向了百官:“这就是开启海洋贸易,重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的原因就是我们太穷了,作为农事帝国,大明一年的粮收大约在3000万石左右。”

“但仅仅凭借粮收我们怎么能让大明变得更强?”

“诸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亲自去种过田?”

大臣们面面相觑,成为朝廷官员之后谁还会去种田?

那不是脑子有病是什么?

哪怕是名下有地他们都懒得去看一眼,只会把这种事情交给管家。

“户部的官员也没有了解过吗?”

王明的声音大了起来,声音把户部官员吓得一个哆嗦

郁新叹了口气站出来说道:“王大人,户部的大部分官员对于种田自然是熟悉的.......”

“大部分?”

王明忽然感觉自己的心里冒起了一股无名之火

这算什么?

这踏马不是砖家建议农民进城买房,然后开车回村里种地?

算了,过段时间务实的夏原吉回来应该就好了,而且他相信跟朱元璋性格相似的朱棣肯定理解了自己的意思。

王明偷瞄了一眼,朱棣此时的脸色果然有些阴郁

“罢了,我直接说吧,简单的来说就是种地的都是要看天吃饭,一旦风调雨顺,今年的收成就会很好。”

“但如果是干旱年份呢?那么百姓们就会因为吃不起饭而把土地都卖了,或者把自己的儿子女儿卖给别人做奴仆。”

“最严重的就是易子而食!”

“说了这么多我最想说的还是那一句话,重启海洋贸易,大明必能在经济上远超弱宋,在军事上可迈盛唐。”

“而作为这个时代的官员们,你们也将会收获更多的俸禄以及载入史册的机会!”

说完的王明朝着朱棣点了点头

朱棣朝着王忠点点头

很快,一个男人走进了殿内

“南洋商人施正卿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说你所经历的给这帮大臣们听听。”

“遵命。”

施正卿脸色有些凄然:“皇上,我海外华商华民久居异邦、远离故土,犹如在大海之上漂泊的孤舟

不仅要忍受外人的盘剥,还要躲避海盗的追杀

命都不保,何谈生计?

我海外华民虽与大明远隔重洋,但是心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故土。

老人们死后,会交代后辈念着大明老家。

我们也都是华夏子孙,皇恩浩荡、泽被天下,可是我们有苦又能向谁诉?

我们太感到无依无靠了,难道我们是大明的弃儿吗?”

王明也不知道这家伙是朱棣安排的还是真正的南洋商人,如果是朱棣安排的话只能说这个人的表演确实到位。

比后世小鲜肉的演技要强多了。

朱棣听后,沉吟半晌:“海外华人与我同宗同祖,弃之不顾,何谈天朝国威?”

“大明海域同样是朕的国土,又岂容海盗、倭寇横行作乱?

永乐王朝必须造大船,巡洋万里。

犯我大明者,务必惩罚;杀我臣民者,务必追究!”

朱棣觉得经过王明和自己的戏之后大臣们应该不会反对了吧,于是他开口说道:“下西洋和重启海洋贸易你们怎么看?”

朱棣先看向的是自己的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人精也,他圆滑的说道:“太祖曾下禁海令,要求‘片板不得下海’。

他老人家深谋远虑,禁海是国势所迫。

父皇要开海禁下西洋,也是深谋远虑,也是为国计民生。”

朱棣又看向了解缙

解缙跪下严肃道:“皇上,海禁不能破,祖训不可违!”

朱棣的怒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解缙,你再说一遍?”

“太祖曾说过,一人出海者,斩;三人出海者,斩其家;三人以上出海者,诛三族。率领船队者,必被灭族!”

解缙义正言辞道。

“解缙!你想当方孝孺乎?”朱棣狠狠的拍了一下龙椅,怒不可遏的看向解缙。

他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不怕死,明明自己的本意也是为了让大明变得更好

阻碍大明变得更好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死!!!

“我须臾不敢轻狂怠慢、数典忘祖。”

解缙倔劲上来,十头牛都拉不回。

ps:求鲜花评价票支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