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上太行,进宫面圣

换源:

  考场醉酒,嬉笑主考官,如今还能在客栈中就算命大的。

于谦可没奢望自己会高中,再说有这样的成绩,按那些官僚的小肚鸡肠也不会通过。

母亲亡故,考场失意,于谦感觉自己倒霉到极点。

今后余生,他又要出现在哪里,去做什么事情呢?

“若是不能高中,阁下有什么打算?”

齐树春没有放弃,依然追问着于谦。

想到这里,于谦苦笑一下,随后马上振作。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西山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是了!人生一世,不只是功名利禄这般,还有更广阔的道路在前方!

接下来,他于谦便要走遍世间每一处角落,用生命记载年华!

“好诗!”

齐树春对于谦更加的佩服,也不再寻他的开心。

“起来吧,皇上要见你……”

齐树春起身,朝门口走去,于谦听到这话,又一次紧张起来。

皇上传召,这是要做什么?

是让他下狱,还是直接杀了他?于谦揣测不到皇帝的心思。

于谦不怕死,但要是死的太窝囊肯定不行!

“放心,我只是将你的试卷拿给皇上看,他老人家对你的文章很满意!”

见于谦犹豫不决,齐树春只能耐心的解释。

“真的?皇上真的看中了我的文章!”

于谦由前一刻的踌躇,变成此刻的兴奋。

如果这样,今日非但不用死,更完成了当年的志愿!

“多谢大人为我推举!”

虽是一块石头,可于谦还是知道礼节的,他明白这一切都是齐树春在帮助自己。

这样的恩人,若不是大贪大污之徒,他于谦是乐意与其成为朋友。

“你这小子变脸还真快,赶紧和我进宫,时间没多少了!”

齐树春有些无奈,于谦的表情变化,比女人还快,真是个怪胎。

不等于谦收拾好,齐树春抓住对方朝皇宫走去,随后便见到朱棣。

“你就是常山伯看中的,那位考场醉酒的狂生?”

朱棣看着跪在地上的于谦,根本没从后者身上看出一点不凡。

如此模样,倒不像齐树春口中的样子。

“你的试卷朕已经看了,写的还算不错。”

“这样吧,朕不久后便要对蒙古用兵,你在此写出一套方略还让朕看。”

“如果可以,之前你所做一切,朕不予追究还破格提拔。”

“可你要是个绣花枕头,那就去诏狱里用下半生冷静一下吧!”

朱棣不给于谦任何说话的机会,直接下令,让于谦按照指示办。

而于谦倒也没有抗拒,拿起身前的毛笔,便要书写。

“回禀陛下,没有酒,我脑袋有些迟钝……”

于谦毛笔顿在纸上好一会,才挠着头说道。

好不容易来到皇宫,他怎么能轻易的放过?

都说皇宫里的陈酿最香,他于谦倒是要看看,宫中御酒会如何甘美?

“哈哈哈……”

朱棣和齐树春一同笑出来,这于谦胆子大到敢在御前要酒,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常山伯,这考生的胆量,可不在你之下啊!”

朱棣和一边的齐树春打趣,却也没有拒绝于谦。

他让太监拿来一壶酒,就看于谦一边拿壶,一边肆意泼墨。

时不时,品尝到美酒的嘴巴还发出吧唧声,这是他于谦喝过最好的酒!

约有三刻钟的时间,于谦便将毛笔放下,整理好自己的文章,同时打了一个酒嗝。

“皇上,我写好了,请皇上御览!”

于谦带着微醺站起身来,将文章呈上,朱棣和齐树春便仔细看起来。

文章朴实无藻,其中的意思很是明确,朱棣也不断的点头。

从这一次的文章来看,于谦确实是个人才,只是这个人才,锋芒太盛!

从字里行间便能看出,于谦的清高不会与人同流合污,这是可贵之处。

但同时,这也是于谦日后会在朝堂上让自己万劫不复的关键!

“常山伯,你如何看待?”

如今朱棣已经养成习惯,无论大事小情,只要齐树春在,他便会询问对方。

齐树春还是之前的想法,这于谦,必须要留在庙堂之上!

纵然于谦孤傲刚正,齐树春相信,自己还是能保护其周全。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领太学阁詹事,去那边磨磨心性吧!”

朱棣没有否决齐树春的意思,但若是直接将于谦安排到朝堂上,更会引起非议。

太学阁詹事,是太学阁首座的助理,如同秘书一样。

詹事负责首座的所有事情,这也是朱棣想要齐树春带着于谦慢慢历练。

齐树春领旨,而后来到于谦这边宣布朱棣的口谕,便有太监将于谦带走。

眼下于谦要为进入太学阁准备相应事情,齐树春也能抽空去查看考生成绩!

来到相对应地点,他便看到杨阶带着不少大臣正在批阅。

许多考生的成绩已经下来,但想要这些老学究赞赏,却是不容易。

寥寥几份及格的试卷,代表科举的艰辛,可这也是唯一改变前途的道路。

“这是谁的试卷,怎么在及格之中?”

突然,一份试卷被齐树春注意到。

试卷上的文字歪歪扭扭,比齐树春还不如。

至于上面写的话更是狗屁不通,让齐树春看的有些皱眉。

这种答卷要是能及格的话,怕是这次科举,没人会失败!

“这是谁放错了吗?它可不应该出现在及格的范围内!”

齐树春的话,也让杨阶上前查看,当看到其中内容后,杨阶的表情比齐树春还严重!

“一帮糊涂蛋,这种滥竽充数的人,怎么还会让他进考场!”

杨阶大声喝骂,他们是为国家挑选人才,可不能有一点马虎!

“杨大学士,常山伯,你们误会啦!”

这时,有一个吏部小官上前,一把将试卷抢过去,堆着满脸的笑意。

“二位,这个考生是汉王爷身边随从的儿子,也是汉王特意交代的……”

吏部小官压低声音,和齐树春还有杨阶说明其中的情况。

那名汉王的随从,跟随朱高煦多年,为朱高煦做了不少事情。

人到中年,总想让后代发扬,于是随从便找到朱高煦,为自家儿子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