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蛀虫之恨,汉王府管

换源:

  他不求儿子大富大贵,只求儿子能在大明内一个小地方做个小官就好。

对此,朱高煦自然不会拒绝,毕竟人家给自己卖了一辈子命,一点小要求还是要满足。

于是,朱高煦让随从拿出不少银子上下打点,他再出面说情。

而后,一个纨绔子弟便进入考场中,随便应答试卷,就等着走马上任!

这名吏部小官,也是朱高煦的人,肯定要为朱高煦奔走此事。

听到朱高煦,杨阶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

对方是王爷,哪怕将要就藩,但在京城中的势力依然不减。

况且朱高煦可是朱棣的儿子,身为臣子,杨阶也不能不给面子。

科举看似是古人的上升之路,但也是人情世故的其中一环。

“给丙级评定,让他到哪个县衙去就好了……”

杨阶无奈的试卷扔到一边,丙级评定虽然不高,却也能让对方得到官职。

吏部小官听到杨阶评定,顿时露出花一样的笑脸,伸手就要接过试卷。

可还不能碰到纸,试卷便被齐树春一把拦下。

“汉王的人,便安排到他汉王身边,参加这次科举干什么!”

“这种狗屎也能得到丙级评定,我看你们真是糊涂了!”

齐树春气的差点将试卷撕碎,他无法接受科举中这么肮脏的来往。

合格的评定是有数量的规定,给了这个纨绔子弟,便有人要落榜。

每年一度的科举,能为朝廷带来巨大的效益,少了一个名额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齐树春不懂,朱高煦在诏狱中和他学习了那么多,怎么现在还是这个德行?

而且这件事情又不能让朱棣知道,现在他们只能自行消化。

“常山伯,您与汉王爷交好,这种玩笑就不要开了吧?”

“可能在打点的过程中有疏漏,常山伯您放心,过后我一定和汉王爷示意!”

“您的那份,汉王爷肯定要加倍补偿!”

见齐树春抗拒,吏部小官还以为是对方没吃到好处才会为难。

他只能上前劝阻,并承诺时候补偿齐树春。

“鼠目寸光,我看你这官职也有不少水分!”

齐树春冷喝一声,对方谄媚的笑容戛然而止。

“今天我就将话放在这,你们评定出的成绩我要一一查看,哪个都跑不掉。”

“要是再送上这种滥竽充数的考卷,我便追究到那人的身上。”

“你们若是不服大可以试试,看看是你们硬,还是我硬!”

面对吏目小官如此态度,齐树春甚至懒得和对方多说什么。

今晚他也没有回家的意思,直接坐下来,监督评定试卷的官员。

小事,齐树春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在大事上,一点都不能马虎!

“你有本事,可以现在就去找汉王,我倒要看看汉王如何能操控科举!”

齐树春让出一条路,让那吏部小官随意活动。

他不怕朱高煦前来质问,甚至更希望朱高煦能来。

吏部小官见齐树春这样,当即冷哼一声,走出门外。

找就找,他肯定不能这样罢休,一定要让朱高煦出来说话!

他知道齐树春现在在朝堂上得意,但要和朱棣的亲儿子比,还是差点!

“首座,这次可是惹了大麻烦,你说你怎么这样执拗啊……”

吏部小官走后,在场的官员全都主动与齐树春拉开距离。

只有杨阶上前,苦口婆心的说道。

让那小子到县衙就任,并不会掀起多大的风浪,甚至他都不会在任很长时间。

丙级评定,在县衙中的地位也只是比捕快高出一点,这都在杨阶的计算之中。

如此劣人,将其划分到偏隅之地,根本影响不到大局。

在之前,也有不少先例如此,这也是维护朝堂的办法之一。

“杨阶你糊涂啊,你要知道这种人和蛀虫一样。”

“一小个蛀虫,看似不起眼,但他寄生在大树中,日久天长便会腐蚀出一个窟窿。”

“你们不在乎一两个蛀虫,但你们可想过这么多年,已经放任多少蛀虫的寄生?”

“聚沙成塔,若是现在不能肃清内部的腐坏,等到真正发现那天就来不及了!”

齐树春痛心疾首,这一次幸亏是自己参加到科举中,才能看到这么邪恶的环节。

在他之前多年,每次科举都有相似的例子产生,如今早在大明内部盘根错节。

这些人平常没有任何影响,到关键时刻,甚至会影响一个王朝的走向。

齐树春现在也终于明白,为何当初崇祯在朝堂筹措银两抗敌,现场鸦雀无声。

等闯贼入城,那些银两竟用无数麻袋都装不满……

这便是蛀虫最后的作用,让大明这颗空乏的树木彻底垮掉!

“我虽然是副考官,但命令你们还是绰绰有余。”

“你们可以不按照我的意思继续给那些烂人机会,但要被我发现,我可不会好说话……”

“在这里打你们谁一个半死,我相信陛下那边也不会训斥我什么。”

坐在孔夫子画像下,齐树春看着在场所有官员,掷地有声。

他可不在乎眼下是哪里,更不在乎站在对立面的是谁。

只要对方和自己对着干,那就得问问自己抗不抗揍!

杨阶轻叹一声,哪怕知道齐树春是为了朝廷,可也担心首座的安全。

这样一弄,他是彻底得罪这些考生背后的人了……

随后,离去的吏部小官带着一位穿着华丽的中年人进入。

这中年人态度傲慢,几乎是用鼻孔看着在场的所有人。

“常山伯,这是汉王爷府上管家。”

吏部小官靠近齐树春,并不敢与后者太过嚣张。

他刚才赶往汉王府,只是自己身份低微,看不到朱高煦本人。

就连管家亲自亲来,都是朱高煦得知事情原委,亲自命令。

否则这个小官,和汉王府管家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常山伯是吧,汉王爷嘱托在下,让我转告你……”

“那考生乃是汉王爷好友之子,常山伯网开一面,汉王爷自然不能怠慢。”

说罢,管家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其上金印闪烁,让在场目光都折射过来。

“十万两!”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传说汉王是最有钱的王爷,看来一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