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纠结的朱棣(新书求收藏!)

换源:

  乾清殿。

一众文武官员面色肃穆的分成数列,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绣兽,双方泾渭分明。

所谓衣冠禽兽,就是源自明朝官员的服饰规定,本是褒义,夸赞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

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人衣合一,衣冠禽兽也就变成了贬义词。

“就在一个时辰前,安南那边传来了急报。”

在众人的等待中,高居主位上的朱棣缓缓开口,语气冷冽,如腊月的寒风:

“黄中护送陈天平刚到安南境内就遭遇了重兵伏击,五千兵马死伤近半,至于陈天平,已被对方凌迟处死。”

话落,殿中气氛瞬间变得更加严肃,落针可闻,空气都仿佛凝滞一般。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朱棣那股压抑着的怒火,一时间大气都不敢出。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作为朝堂的核心,在场众人对这件事的缘由都很清楚,大概就是:

猴子版司马老贼‘黎季犛(mao)’为了谋权篡位,用各种手段铲除陈朝王室,结果却漏了一个陈天平。

理所当然的,陈天平就跑到了宗主国大明这里来告状并寻求帮助。

在经过一番调查、问责等勾心斗角的事宜后,‘鸡毛’那边服软,表示愿意迎回陈天平奉其为王。

于是乎,在半个月前,朱棣派了广西都督佥事黄中,带领五千兵马护送陈天平回安南继位。

却不想,这只是‘鸡毛’的一个奸计,他只是想弄死陈天平,压根就没打算对大明妥协。

此举无疑是狠狠的打了大明的脸,也打了朱棣和一些提议和谈的大臣的脸。

‘原来是此事,那必须插一手了,这次必须一次就将猴子打死,绝不给它反复蹦跶的机会。’

朱高烁低着头,眼中闪过一抹恍然,同时杀意涌现。

他记得正史中,大明在拿下安南后,因为重心在北方的游牧身上,所以对其并没有太过看重,以至于之后引出了不少事端。

不过这次有了他,一切都将不同。

所有白眼狼都该杀、都该死。

与此同时,殿内其他人也在快速转动大脑。

针对朱棣的性格,思考着该如何恰当的给予回应。

如几位文官就想的很多,比如‘要不要劝皇上和谈’、‘打起来花费多少’等等。

而几位武将的内心则已经被兴奋包裹,目露欢喜,嘴角差点比AK还难压。

有仗打,还可能是灭国之战,想想就激动。

“区区安南,小国寡民,作为臣属,多年来履受大明天恩却不思恩典,此番竟敢以下犯上,行此欺君罔上大逆不道之事,实乃当诛!”

“皇上,微臣请战,若不能屠灭安南,臣愿以人头相抵。”

蓦然,一道响亮的嗓门响彻大殿,打破压抑的气氛。

开口的乃是张玉。

本该死在‘靖难之役’的他,因为朱高烁的重点关注活了下来,被封‘荣国公’,是无可争议的大明军方第一人。

和他一样被朱高烁救的,还有徐增寿、金乡侯王真等人。

“老国公说得对,安南就是一头养不熟的野狗,前几年就多次在云广边界生事,屡教屡犯,不思悔改,实在当灭!”

“皇上,末将也认为该诛灭安南,否则我大明国威何在?”

“不错,若不灭安南,我大明如何继续威慑周边众番属和卫司?”

“皇上,末将请战!”

有张玉打头,朱能、王真等人纷纷景从,大声请战。

那高昂的情绪,恨不得立马就踏平安南。

胡广、夏原吉、杨士奇等文官见状,十分默契的保持沉默。

“不错,安南弹丸之地却狼子野心,多行违逆之事,若不灭之,世人还以为朕和大明好欺负!”

看着众人,朱棣满意的点点头,言语中杀气腾腾,让人不敢直视。

不过众将的请战,却给他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那就是——

选谁为主将?

朱棣目光首先略过张玉和朱能。

前者有勇有谋,是个合格的统帅,与他而言,等同徐达于朱元璋。

后者作战凶猛,堪称常遇春第二。

两者随便一人主将出征,攻下小小的安南都没有问题。

但是,张玉已经六十四岁,虽然身子骨依旧强健硬朗,可征战数千里外的毒气烟瘴之地,他多少有些忧虑。

朱能近来的身体也出了些状况,同样也让他无法完全放心。

总之,不管两人谁出了意外,朱棣肯定都会痛心疾首。

“可惜,九江和辉祖不能轻动,不然我也无需这般纠结。”

想到表侄李景隆和大舅哥徐辉祖,朱棣心中不禁叹息。

这两人的能力都很强,作战经验丰富,且都指挥过大兵团,但碍于一些事,朱棣对他们有些大不待见。

至于其他武将,如丘福、王真等,勇则勇矣,统帅兵团级作战却差了不少。

“父皇,儿臣有事要说!”

就在朱棣暗自沉思时,朱高烁徒然开口,瞬间引得所有人瞩目。

心中都很好奇,他这位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之后又突然低调起来的梁王爷,为何忽然又高调了!

就连朱棣,也有些好奇,轻捋胡须道:“哦?你有何事,说说看?”

“自秦汉之始,安南就是我华夏领土,千百年来,数次分离,此番趁机收回,也算是旧土重归。”

先是一番定论,明确态度,朱高烁语气微微一顿,认真道:

“只是,安南之地丛林密布,瘴气如烟,老林中藏着不知多少毒虫毒物。”

“到了夏季,又会变得炎热多雨,很容易引发病症,一般非当地人很难适应那里的环境。”

“冒然打过去,若运气不好,可能士兵战亡率还没有病死率高。”

随着朱高烁的诉说,张玉等人不自觉的微微皱起眉头。

安南地靠广西云南,对那一带的地理气候情况,他们都有所听闻,只是没想到会这般恶劣。

只是他们不解,朱高烁这番话究竟是何意?

听着有点像是要阻拦出兵的意思,但似乎还有后话。

……

PS:新书求收藏!求鲜花!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