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抬棺出征!曹国公真乃大忠臣

换源:

  昨日傍晚。

在得知自己将作为此次的正使,出城和谈之后,李景隆顿时感觉五雷轰顶。

当即一头钻进朱楹的马车。

伸手抱住自己表叔的胳膊,脸上写满了惶急和不知所措。

“表叔啊,你可得给我出出主意啊!”

“我跟四叔有仇。”

“我害怕我一去,他就喊来刀斧手,把我推出帐外一刀结果了我啊……!”

朱楹:……

还算宽敞的车厢里。

朱楹费了好一番力气,才把李景隆抱住自己的双手给掰开,随后叹了口气,轻声宽慰道:

“我已经有计划了,你莫要担心!”

“明天我会让人在城门处等你,届时,你就带着我给你的东西去朱棣大营罢。”

“放心。”

“表叔我保你性命无忧!”

……

思绪回到现在。

朱楹抬手捏了捏眉间,复而呵呵一笑。

“我认为这次,他不会给我们整出什么幺蛾子来的!”

“相信一次曹国公大人吧……!”

徐辉祖和徐增寿对视一眼。

兄弟二人都默契的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对李景隆深深地不信任。

不过,不信任也没办法。

既然要响应靖难,自然要和城外的燕王建立联系。

而在造反四人组中。

徐增寿是妥妥的“燕逆同党”。

朱楹作为藩王,也是深受朱允炆的怀疑和提防。

徐辉祖身份又太过于重要。

所以。

他们三人无论是谁消失在朱允炆视线之中,出城密谋燕王,恐怕都得坏事。

但是,唯独李景隆不会。

他作为洪武朝勋贵,曾经跟朱棣有旧,如今却又有仇怨。

就是这种人。

才能够让心思谨慎、多疑的朱允炆放心。

并任命他为和谈正使,出城前去燕军大营商谈议和之事。

光明正大的商量造反……

“哼……”

朱楹冷哼一声。

“我的好大侄儿朱允炆啊!”

“你千算万算,却终究没有算到今时今日李景隆就已经跳反了!”

朱楹忽然拊掌大笑。

转身望着徐家兄弟,伸手指向城门的方向,畅快笑道:

“李景隆!”

“就是建文小儿的送葬人啊,哈哈哈哈……!”

片刻之后。

率领着使团抵达南京金川门,即将出城之时。

翘首以盼的李景隆,终于在城门根附近,看见了朱楹给他留下的保命之物!

一口棺材!

李景隆:???

“国公爷!国公爷好!”

朱楹府中亲信仆役小跑着从远处奔来。

跑到李景隆近前,喘了口粗气之后,设置不远处的那口棺材呵呵笑道:

“国公爷!”

“我家王爷说了,让您抬着这口棺材出城!”

“他说您是朝廷的大忠臣!忠肝义胆,天下罕有!此去和谈,不成功,便成仁!”

“所以备着口棺材,以防万一!”

李景隆:???

“啊?!”

李景隆一脸见了鬼的模样。

呆呆愣愣的看着远处停放着的棺材,额头上顿时浮现出密密麻麻的一层冷汗。

“表叔这是……”

李景隆心中满是疑惑。

只是还没等他开口询问,眼前这人便忽然退后一步,紧接着抬起双手,恭敬行礼,大声赞扬道:

“曹国公大人忠肝义胆,乃我大明忠臣!”

“抬棺出城!”

“此去,必报圣恩!”

“不成功,便成仁!!!”

说罢。

城门周围顿时一阵喧嚣。

一位位文人士子听他所言,又看到不远处的棺材,和李景隆的使团队伍。

一股敬佩之意。

当即就从这些读书人心田之中涌出!

“忠臣啊!”

“曹国公大人,不愧是我大明朝的忠臣良将之后啊……!”

一时间。

漫天的赞叹与唏嘘声,将坐在高头战马上的李景隆淹没。

而处在世界中心的李景隆。

虽然面不改色,但心中已然苦笑连连,心如死灰般毫无生气。

“完了……”

“这次,怕是真要被表叔给坑死了……”

李景隆哀叹一声。

“事已至此,就算我不是忠臣,也要装成一个天大的忠臣才行了……”

李景隆挥了挥手,派人把棺材抬到队伍中,随后语气铿锵有力的在马上发表了一番慷慨陈词。

言辞真挚,语气激昂。

言罢。

四周赞叹声不绝于耳。

于是乎,在一片赞美声中。

大明忠臣李景隆却已经率队出城,只给一众文人士子留下了一个孤勇忠臣的坚强背影。

远处。

看到这一幕的徐家兄弟目瞪口呆。

有些迟滞的一屁股坐在长条凳子上,看着面前悠然喝茶的朱楹。

“安王殿下,你这是……”

徐增寿迟疑开口。

朱楹淡然一笑,拿起大茶碗灌了一口,轻声道:

“没什么,为李景隆打造一副人设罢了!”

“人设?”

徐辉祖疑惑询问。

“对。”

“简单来说,就是帮李景隆树立起一个忠君爱国的形象!”

朱楹又喝了口茶。

转头把口里的茶沫子喷了出来。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朱允炆的信任!”

“只有在获得到他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出其不意,内外合击,将其活捉!”

“所以。”

“我需要让朱允炆觉得李景隆,是忠诚于他的忠臣!”

朱楹摸出些许银钱,抛给茶摊老板。

“走罢,回去睡觉了!”

“这两天甚是繁忙,回去补个觉,晚上还要有关乎到大明皇族血脉延续的重要活动呢!”

朱楹伸了个懒腰。

沐浴着朝阳晨曦,背影渐渐消失在徐家兄弟二人视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