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瑄!”
大殿中。
朱允炆拿着手上的一封军报,在大殿上走来走去。
上下两排牙齿咬得咯吱咯吱作响,眼瞳中喷射着怒火,处在极度暴怒的边缘。
对于他而言。
自从该死的四叔过了淮河,自己就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
常常噩梦连连,半夜惊醒。
不是今天哪个府投降了。
就是明天前线传回来大败的消息。
长此以往。
朱允炆那本来就处于紧绷状态下的心弦,一次又一次的被再度拉紧,如今已然处在崩溃的边缘。
愁云渐渐爬上鬓角。
不过是二三十岁的年纪,头上却已经有了丝丝缕缕的霜雪华发。
“陈瑄可恶,辜负于朕!”
朱允炆狠狠地把手中战报掷在地上。
并抬起右脚,踩在战报上,狠狠地一顿蹂躏碾压。
“朕把他提拔成都督府佥事,任命他担任水师统领这等重任!”
“而他,居然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该杀!该杀!”
朱允炆连连怒喝。
那歇斯底里的模样,就像是一只即将待宰的羔羊,在死前奋力地折腾四肢,大声嘶吼。
可悲而又可叹。
旁边站着的方孝孺默默不语。
片刻后。
他转身看了眼外边的天色,拱了拱手,声音如往常般平淡自然。
“陛下,事已至此,多言无益。”
“时候不早了。”
“还是开朝会吧,今天还要有大事宣布,耽误不得啊,陛下!”
方孝孺劝说完。
就直起腰来,站在一旁,看着朱允炆,再次陷入沉默之中。
正如他所说。
建文朝廷的局势已经至此,再如何发怒也是无益。
“唉……”
方孝孺默默叹息一声。
看着天际间升起的一抹鱼肚白,心想不知自己还能在人间,看到几回这样日出的景象。
“罢了。”
“殉道而死,也算是全了忠义二字……”
方孝孺苦涩一笑,跟随着稍稍平息怒火的朱允炆朝着不远处的朝会之地走去。
忽然。
走在前边的朱允炆顿住脚步,转头道:
“方先生,还请先去传个旨意!”
“陛下请讲。”
方孝孺微微躬身。
“陈瑄如今还没有彻底投向燕逆,局势尚可挽回些许!”
“你且去让人传旨给陈瑄,嗯…就翰林待诏解缙吧!”
“就说朕今日召开大朝会,在京官员无论品阶高低必须到场,让他暂且放下手头事物,快点赶来,朕有要事与他商议!”
说到这。
朱允炆忽然阴恻恻的笑了几声。
“他如今只是有异动,还未真反!”
“如此,他就必然会前来,一旦入了宫,届时……”
朱允炆笑声中满是危险。
他虽然平日里被称为宽和仁厚,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狭隘之人。
而且,还继承了老朱家的传统,多疑!
方孝孺在旁点头应是。
行了一礼后,转身匆匆离去,到外边找如今还是翰林待诏的解缙去了。
注视着方孝孺离去的背影。
藏匿在朝霞光辉阴影处的朱允炆抿了抿嘴,思虑一会后,继续向着朝会地点走去。
不多时。
天色已经近乎大明,在京文武百官依次按照序列和品级排好,在禁卫的注视下依次上朝而去。
在京诸王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朱楹前边就挨着他的十九哥谷王朱橞,旁边则是沈王朱模,韩王朱松等人。
“楹弟!”
“不知道你对于今天这大朝会,有什么看法和猜测呢?”
走在御道上。
谷王朱橞忽然凑近一些,低声询问。
朱楹闻言,沉默不语,翻着眼皮,无精打采的爬着台阶,根本就没搭理他。
所谓说多错多。
朱楹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漏了馅。
虽然说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就是谷王朱橞和李景隆一起当的开门侠,但万一朱橞为了拿开城门的首功,提前坑死了他,那可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况且。
这样表现出一副快要精尽人亡,半死不活的模样,才最是符合他朱楹的风流荒唐人设。
谷王朱橞一看朱楹这副死人模样。
心中本来想试探他的心思顿时死了,伸手拍了拍朱楹的肩膀,说了句良言。
“悠着点……”
“你还年轻,要注意节制……”
说话间。
百官已经进殿。
只是。
排在前边的官员看着眼前的大殿,却都是一愣,因为在那金阶之上,赫然多出来了几把椅子!
“什么意思……?”
百官心中疑惑万分。
互相你看我,我看你,用眼神交流着自己的看法和猜测。
就在此时。
建文帝朱允炆一身衮冕,大步走来。
礼官出列,带领着百官刚要行礼参拜,便看见金阶之上的建文皇帝忽然伸手制止。
“罢了!”
“今日这礼,就免了吧!”
“最后一次大朝会了,也就不劳烦诸位爱卿了……”
朱允炆声音沙哑。
说话间摆手转身,坐在龙椅上,身形显得格外的孤独于凄凉。
“陛下!”
“陛下…呜呜……”
一瞬间。
大殿中许多文臣匍匐在地,哭嚎着,顷刻之间泪流满面。
哗啦啦。
大殿上跪倒一大片,仅有朱楹他们几个亲王和一些洪武勋贵没有下跪口呼臣等无能。
“呵呵,收买人心呢……”
朱楹心中一阵冷笑。
这时节,是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能看出来建文朝廷已经完蛋了。
在这最后一场大朝会上。
建文帝整了这么个活,根本用意,无非就是打感情牌,好让自己的统治回光返照一阵罢了。
朱楹扭头回望。
只见徐家兄弟和李景隆已经跪倒在地。
虽然心中谋划着活捉朱允炆的计划,但三人还是表现出了一个合格演员的基本素养,匍匐在地,模样恭谨。
甚至。
李景隆还挤出眼泪来,如一众文官一样,哭得甚是悲伤。
“好演技,不愧是你!”
朱楹在心中默默给他点了个赞。
正思索间,大殿上出了朱楹等寥寥几人,已经尽数跪倒,站在朱楹身侧的韩王朱松扯了扯朱楹的衣袖,示意与他一起跪下。
朱楹充耳不闻。
依旧安安静静的站在那里,不声不响,一副死人模样。
就在这时,朱允炆忽然再度说道:
“诸位爱卿请起吧。”
“几位王叔,还请上座,今日就不必多礼了!”
言罢。
朱允炆再度叹息一声。
殿内百官又是一阵哭泣,有些翰林院文官甚至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似要晕厥过去一般。
“假仁假义!”
朱楹心中冷哼,也不跟大侄子客气,转头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靠着椅背,默默闭眼。
谷王等人也随之就坐。
过了良久,在礼官的规劝下,百官重新站好,收敛悲伤,准备议事。
“李景隆哭的极为真挚,看来确实是难得的忠臣啊……”
“还有这徐家兄弟。”
“徐辉祖不必多说,一直以来都忠诚于朕,倒是徐增寿,居然也向朕表忠,莫不是在大牢里待久了,不敢在私通燕逆了?”
龙椅上的建文帝朱允炆心中一阵盘算。
分析完百官方才的行为举止之后,朱允炆便转头看向了他的几位叔叔。
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
“谷王此人心思深沉,需要加以防范。”
“韩王,沈王单纯,似乎不谙世事,应该没事。”
朱允炆眼神扫向韩王,沈王,只在他们身上停留片刻,以后便转到了最末了的朱楹身上。
“至于安王……”
朱云松细细打量。
却忽然眉头一皱,神色瞬间不悦起来。
诸多眼睛尖的官员顺着皇帝的视线看去,顿时都是微微发愣,怔在原地。
只见。
安王朱楹安坐在椅子上,闭紧上眼,胸膛缓缓起伏。
他。
居然在大朝会上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