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瓛走出队列,指着林萧正色呵斥道:大胆林萧!竟敢在圣驾面前如此悖逆无礼,还口出狂言,妄图颠覆大明江山,其心可诛!
臣恳请陛下将这奸贼就地正法!
林萧抬眼看向蒋瓛,眼神中竟闪过一丝感激。
得罪了这等奸佞小人,果然后患无穷。
此前自己不过驳斥过他一次,他就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如今看来,竟是种恶因得善果——有这特务头子在旁边推波助澜,自己离死期不远了!
然而,御座上的朱元璋却厉声斥责道:放肆!朕在问话,你插什么嘴?给朕出去反省!
卑职遵旨!蒋瓛嘴角微微上扬,下意识领命,正准备示意下属把林萧拿下,却突然反应过来——陛下这是要赶自己出去?
他难以置信地看向朱元璋,又听见皇帝怒喝:还不快滚!
是!蒋瓛赶忙躬身行礼,以最快的速度退出了大殿。
满朝文武无不大惊失色: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按以往的脾气,此时早该命令锦衣卫把这口出狂言的林萧拖出去杖毙了,为何反倒把锦衣卫首领轰了出去?
难道陛下生了一场病,性子都变了?
林萧同样目瞪口呆地看着蒋瓛离去的背影,心中诧异:这是什么情况?
老朱为何让蒋瓛滚蛋?难道不该让他把我拖下去治罪吗?
事实上,朱元璋虽然性格暴烈,却始终是一位深谙权术的上位者,总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冷静下来。
此时,盛怒中的他突然被林萧那句陛下身为元末的过来人戳中痛点——若不是元廷无道,他又怎会落得全家饿死、出家乞讨,最终加入红巾军推翻元朝的境地?
自己本就是破而后立的践行者,可这办法,却万万不能用在大明身上。
破而后立,你说得没错。
朱元璋看向林萧,继续追问道,但倘若要在保全朝廷的前提下扭转局势,又该如何?
林萧听了,眼中再度燃起光亮:太好了!只要老朱还揪着我不放,我便还有求死的机会!
自然是下放皇权!必要时,甚至需另立朝廷!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连同随侍太监都屏住了呼吸——这般大逆不道的话,怎能随便说出口?这可是要诛九族的重罪!
朱元璋下意识攥紧双拳,先前压下的怒火再度翻涌。
他历经千辛万苦强化皇权,甚至不惜诛杀胡惟庸及一众淮西勋贵,最终废除丞相制度,如今竟有人当面提议分权,这分明是在挑战他的权威!
这林萧,留不得!
朱元璋此时震怒异常,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就连眼眸也渐渐泛起了红色,
林萧清晰地感受到朱元璋身上散发出来的滔天杀意,
果然不出所料,
皇权对于老朱来说,就是绝对不能触碰的逆鳞,
谁要是沾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这一次求死,看来是稳当了!
在老朱尚未开口之际,他紧接着火上浇油道:
“倘若我大明沦落到元末那般境地,却还不想走向覆灭,”
“唯有我所说的那两个法子可行。”
“所谓下放皇权,”
“主要是指把中枢的权力下放到地方,让地方衙门与忠于朝廷的势力,像藩王们,紧密地联合起来,”
“通过给予他们部分权力和利益,如此一来,他们便会拥有较大的权限与积极性,能够依据地方的实际乱象进行处理,”
“而不是让朝廷中枢躲在京城里,不了解实际状况,胡乱指挥。”
“就拿元顺帝来说,他不了解地方的具体乱象,还喜好干预前线的军事,元末有多少名将都是被他折腾死的?”
“像脱脱、察罕帖木儿、王保保这些名将,哪个没受到过朝廷的牵制?他们根本无法正常地平叛。”
“要是这些人能够正常地平叛,”
“红巾军怎会有那般大的势头?元末群雄又怎会有机会逐鹿华夏?”
“您又哪来的机会呢?恐怕陛下都未必有建立大明的机会。”
“再者,元廷平叛时没了银子,先是给平民百姓加税,接着又向地主富户收税,最后为了收银子,甚至对官员门阀大族进行抄家,只能说元顺帝狠起来,对所有人都毫不留情。”
“而元廷这般行事,简直是把所有势力都推向了对立面。”
“百姓们没了活路,地主和官僚集团的切身利益又遭受严重损害,”
“这样的朝廷,谁会去拥护呢?”
“要是元顺帝懂得下放皇权,给予地方衙门更多诸如财政、募兵等方面的权力,给地方大户许诺利益,”
“让下面的势力联合起来,自行组织民团自保,稳定住地方的局势,”
“如此一来,不敢说能扭转乾坤,至少可以确保元朝不会这么快就崩塌。”
“这在我大明也是同样的道理,倘若大明到了元末那种地步,不想灭亡,下放皇权是必须要做的。”
“至于另立朝廷,那是因为到了王朝末世,原朝廷上层已被既得利益者所把控,”
“皇帝必须跳出来,甩掉身边的班底,才有一丝希望,”
“不过到了那个阶段,皇帝基本也和元顺帝差不多,心气已然崩塌,想让他们重振河山,就别指望了。”
“另立朝廷,得从皇帝开始,从头到尾进行更换,这样才更符合实际……”
“臣说完了,希望陛下明鉴!”
林萧的这一番论调,也是从后世的历史经验中总结而来,
王朝末世,
土地兼并严重,阶层固化,
外忧内患不断,再加上天灾接连不断,
所有的矛盾一下子集中爆发,乱世真正来临,
想要保住朝廷的基业不崩塌,唯有尽可能地捆绑地方势力,让地方势力因利益而愿意站在朝廷一边,勉强维持局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