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何为破而后立?你且详细说说

换源:

  由于凉国公蓝玉去四川平叛还未归来,目前朝中武将职位最高的便是他李景隆,

“外患”属于军事范畴,

所以,他必须出列表态。

此外,

朱元璋在养病期间,并非完全不管政事,

他并没有忘记朱由检提到的女真外患,

为了防患于未然,

他派了自己信赖的外甥孙李景隆去收集女真人的情况,

于是,李景隆也趁机汇报了自己办事的成果。

有了黄子澄、齐泰的定调,再加上李景隆的跟进表态,

原本讨论拯救危局的话题,变成了“歌颂”洪武皇帝的功绩,

众大臣纷纷出列附和,

说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话,

“我大明君臣上下一心,绝对不会出现大的危局……”

“内忧外患,那是元朝末年才有的……”

“元朝失去天命,顺帝昏庸无道,才丢了天下,我大明绝对不会重蹈覆辙……”

“陛下英明神武,我大明在您的指引下必定千秋万代……”

“……”

依旧站在队列里的林萧,听着这些“毫无营养”的话,

轻轻动了动嘴皮子,有些哭笑不得。

难怪这帮官员能够在庙堂之上占据一席之地,

他们个个都是人才,说话真是好听,

一个严肃且带有悲剧色彩的议题讨论会,竟然被他们不动声色地变成了“表忠心”的场合,

坏的事情都能说成大好事,

我都不忍心插入话题,说点大实话,

破坏这一片和谐的局面了。

此时,高坐在御座上的朱元璋,已经无法忍受自己的议题被“带偏”,

“混账!”他满脸寒霜,愤怒地拍击着龙椅,呵斥道,“咱让你们讨论如何挽救危局,

结果你们一个个都在说空话,

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说出有用的东西,

都是一群饭桶!”

朱元璋是开国君主,是在马背上打下的天下,

虽然登基之后接受了儒家的“帝王礼仪培训”,

但他原有的言行习惯还是很难改变,

除了习惯性自称“咱”,而不是“朕”,

还有就是在盛怒之下,喜欢用粗俗的词语骂人。

皇帝暴怒,

满朝文武都心惊胆战,

已经出列的官员吓得纷纷跪地请罪,

没有出列发言的官员,则低头不语,在心里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站出来显摆。

而林萧却是个例外,

他不顾礼仪,抬眼目光炯炯地望向御台上的朱元璋,

这群人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老朱气得不轻啊,

找死的好机会来了。

朱元璋眉头紧皱,眼中怒火熊熊,

看着下方一众瑟瑟发抖的官员,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一个个别给咱傻站在那儿,

都好好想一想,

我大明将来如果像元末那样,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该怎么解决?”

话音刚落,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打破了大殿的死寂,

“几乎没有解决的办法!”

只见一位青袍官员,挺直修长的身躯,出列跪拜道,“臣礼科给事中林萧启奏,

陛下所说的局面,

除非破而后立,

否则根本无法解决!”

林萧铿锵有力的奏禀声,

在整个大殿中回荡。

“破而后立?”朱元璋口中喃喃重复了一遍,一边上下打量着林萧,

猛然间,

他想起下方这个青袍官员,正是一个月前在春和宫广场前,对自己发表诛心言论的言官,

“是你!

咱记得你,你就是当日那个拼死保护太医的狂妄后生。”

一想到那句“毁太子者,陛下也”,

朱元璋眼中的怒火,立刻烧得更旺了。

林萧本就因察觉皇帝仍记得自己而满心激荡,此时行躬身礼时,更是因情绪翻涌而忘了应守的礼仪规矩。

他抬头直视朱元璋,目光炽热地禀告道:回陛下,正是微臣!

心里却暗暗琢磨:朱老大果然记性了得,竟然还记得我先前那狂悖之举。

以他老朱家出了名的记仇脾气,今日怕是难逃一死了!

君臣二人目光相接片刻,朱元璋对林萧的冒犯之举愈发不满,只是因急于寻求破局之法,只能强按下心头怒火,问道:何为破而后立?你且详细说说。

遵旨!林萧拱手一拜,陛下方才提到,若大明重蹈元末覆辙,便意味着王朝濒临末世。

陛下亲身经历过元末之乱,应当深知那时朝廷从上到下已腐朽透顶——既得利益集团垄断资源、死守统治,底层百姓看不到活路于是举兵起义,外部势力则趁机而入、趁火打劫。

若大明走到这一步,唯有推翻旧制、重建新朝才是上策。

说罢,林萧梗着脖子,满脸期待地看向御座上的朱元璋。

他心里想:我都说出推翻大明这般话了,以老朱对江山的看重,肯定不可能再容我活着。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林萧竟会说出如此极端的话,顿时怒火冲天,猛地站起身来,双眼像猛虎一样死死盯着林萧,仿佛下一秒就要将他撕碎。

满朝文武看到这情形,无不失色惊慌——皇帝这是动了杀心啊!

仍跪伏在地上的黄子澄迅速瞥了林萧一眼,又急忙把目光投向冰冷的地面,圆脸上满是诧异之色。

推翻大明这般大逆不道的话,私下里议论都已是死罪,更何况在朝堂之上公然宣扬?

这林萧到底在想什么?虽说言官向来有冒死进谏的传统,但那也是为了博取名声和仕途,并非真的找死。

只能怪他刚调入京城做官不久,到底还是阅历太浅、不知收敛,先前就因死谏得罪过皇帝,如今更是变本加厉,这次怕是性命难保了。

黄子澄暗暗叹息一声,强压下心中的无奈和同情,继续保持标准的跪姿,生怕引火烧身。

站在武将行列中的蒋瓛却是难掩兴奋,浑身散发着大仇得报的畅快。

这姓林的简直愚蠢到极点!皇帝心思深沉又极重恩怨,他先前就已触怒龙颜,不仅不知悔改,如今更是变本加厉。

这谏臣的位置,又岂是这么好当的?

早知道他如此主动找死,自己又何必费尽心机把他牵扯进靖宁侯叶升的案子?眼下正好送他一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