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咱家等人是来宣读并执行圣谕的,哪有什么敢不敢的?!

换源:

  马允执随即破口骂道:

“圣谕已下,哪由得你说走不走,”

“来人!把他架出去。”

说罢,

便有两名大内侍卫走上前来。

林萧后退一步,大声说道:

“你们敢!?”

“哼~!”传旨太监阴笑一声,“简直胡闹,咱家等人是来宣读并执行圣谕的,哪有什么敢不敢的?!”

“快给咱家动手,”

“早点办完差事,好回宫向皇爷禀报情况。”

说着,他的目光瞥向了院门口。

马允执顺着传旨太监的目光望过去,立刻明白了对方话里的弦外之音。

当务之急是赶紧返回皇宫,把林萧说过的“大逆不道之语”禀报给皇帝,绝不能让锦衣卫抢了先。

对于他们这些皇帝身边的近侍而言,遇事不能及时禀报可是大忌。

很快,林萧就被两名大内侍卫从左右两边架住了。他扭头向叶升投去“求助”的目光,说道:“叶侯爷,我实在不想走啊……”

叶升苦笑着摇了摇头,回应道:“林大人,能出去可是好事。

我相信你的正直,也相信你有报恩之心。

既然陛下已经赦免了你,你就好好活着吧。

你刚才的肺腑之言,也让本侯心中的一些疑惑解开了。多保重!”

其实,叶升已经完全认定林萧是胡党成员了。

不过,他并没有因为林萧刚才慷慨激昂地表达求死的决心,现在却得到赦免而感到心里不平衡。

他是真心希望林萧这样的“后辈同党”能够好好活下去。

但林萧心里的想法却完全不一样。

他心想:我才不想活着呢,我巴不得赶紧死掉回到现代去享福。

于是,他大声对叶升说道:“叶侯爷,您放心!我绝对不会一个人苟活于世,我一定会去找陛下,为您申诉的。”

林萧一边被大内侍卫往外架着,一边大声叫嚷着。没过多久,整个内院就又恢复了寂静。

在御书房内,待朱元璋处理完政务稍作休憩时,朱允炆适时抓住时机,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恭谨地放置在御案之上,启禀道:

“皇祖父,先前您考校的那个议题,即若我大明遭遇地方势力坐大、朝廷权威式微,社稷有分崩离析之虞时该如何中兴,孙儿如今已略有想法。”

朱元璋心中早将朱允炆视作储君的首要人选,因此对这位乖孙在朝政方面的见解颇具兴致,遂拿起文卷阅览,说道:

“哦?且细细道来。”

朱允炆深知这是皇祖父有意考察他能否脱稿应答,便回应道:“遵旨!臣孙以为,中兴社稷的核心要义在于朝廷需打破常规选拔人才。

像皇祖父这般英明神武、才智谋略远超常人的千古帝王,我大明后世君主定然难以企及。

故而,后世的大明皇帝必须多多倚仗贤能之士的辅佐,方能治理好朝廷。

应当效仿古代那些贤明的帝王,做到虚怀若谷接纳大臣的谏言,乐于采纳正确的意见……总而言之,唯有让人才皆能充分施展自身才学,让物什都能得到合理运用,方必定可挽救危局。

此乃臣孙的一些浅见,请皇祖父指点。”

“哈哈哈哈!甚好!”朱元璋纵声大笑,不住颔首,显然对朱允炆的“答卷”极为满意,“你能想到‘重用人才’这一层,咱心里很是宽慰。”

朱允炆欣喜地行礼拜谢,说道:“谢皇祖父褒奖。

臣孙能有此感悟,主要还是仰赖皇祖父为臣孙指派了诸多优秀的师傅,如刘师傅、黄师傅,他们皆是才学渊博之人。

臣孙在学业上有困惑不解之处,皆向他们请教解惑。

是以臣孙由此联想到,遇事当集思广益,多向贤良之士征询意见。

最关键的是,臣孙有幸能出入御书房,得以目睹皇祖父有条不紊地处理政务,指挥大臣行事。臣孙在一旁耳濡目染,深受启发。”

朱允炆这一番恰如其分的赞誉,令朱元璋心中愈发欢喜,说道:“好好好!当真是个聪慧的孩子。

你不仅用心跟随几位大儒研习学问,还懂得观察和借鉴咱处事用人的方法。

咱处事主要便是你方才提及的那几点,以宽厚仁慈的态度对待下属,让人才都能各展其才,这些都值得你悉心领悟。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宽广的胸襟,有容人之量。

虽说咱平日脾气较为急躁,对人要求严苛,但像朝中某些脾气倔强、爱挑毛病的大臣,无论他们做出何种出格之事,咱都会最大限度地包容他们。”

“谢皇祖父教诲,孙儿必定会悉心领悟,定要像皇祖父和父王那般心胸开阔,以宽厚仁慈之心对待他人。”

朱允炆再度磕头致谢,面上显露出一副深受启迪的神情。

“心胸宽广,宽厚待人……”朱元璋望着朱允炆规规矩矩地向自己施礼,轻声喃喃自语。

恍惚之间,他仿若觉得朱标又回到了自己眼前。允炆不愧是标儿的亲生骨肉,不仅举止神态与标儿如出一辙,思想见解亦和标儿极为相似。

多年前,标儿亦是这般在咱面前,言说要心胸宽广、宽厚待人,且他也确实践行了这一点。

天下人皆知标儿必定会是一位仁厚的君主,只可惜天不假年,咱痛失标儿,大明天下也未能迎来标儿的治世。

如今,这一切终有了弥补的契机,允炆便是标儿最合适的继承人。

由他继承储君之位,进而登上皇位,必定会如标儿那般施行仁政,团结宗室,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安定祥和。咱无需再迟疑,需尽快立允炆为皇太孙!这想必也是标儿在天之灵所期望的。

念及朱标,朱元璋坚毅的眼眸中微微泛起泪光。

此时,传旨太监与马允执一同步入内室向皇帝复命,他们先行施礼。

朱元璋迅速收敛心中的情绪,语气平淡地问道:“马允执、小贵子,圣谕传达妥当了吗?人可放了?”

小贵子与马允执相互对视一眼,颔首称是,叩拜道:“回禀皇爷,人已然释放。

只是那位林大人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语,恰好被奴才一行人及守院的锦衣卫听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