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不管发生什么,务必不要多说话

换源:

  朱元璋的眼神习惯性地冷了下来,追问道:“嗯?!他说了些什么?”

小贵子喉头动了动,咽了咽口水,说道:

“这些话,马统领已一字不差地记录完毕,奴才与随行侍卫都已按了手印。”

说罢,他将手中的文卷呈上,随后退下与马允执并肩而立,二人皆不约而同地缩起身子,静默等候着皇帝的怒火。

朱元璋眉头紧蹙,展开文卷阅看。

短短数秒之间,他的脸色红一阵、紫一阵、黑一阵,眼中怒火几欲喷发。

他心中暗骂:这老儿实在太过悖逆,竟敢说什么处置胡惟庸之事严重扩大化……本官看不下去……还要以性命和鲜血来警示咱?

还说自有后人评判咱?他竟还妄图留取丹心照汗青?当真是荒谬至极!咱真是悔不该放了他,当初就该直接将他斩了。

朱允炆见祖父久久未回应,关切地问道:皇爷爷,您怎么了?脸色不大好,身子还在发抖,莫不是哪里不舒服?可要宣太医来诊治?

朕并无大碍。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强压心头怒火答道。

刚刚才在允炆面前讲过要以宽仁治理天下,总不好自己打自己的脸,

再说这林萧确实是个有才干的人,

你看看这个。

朱允炆从祖父手中接过小贵子呈上的文书,匆匆一看,顿时脸色发白,

皇爷爷,这林大人的话,实在是大逆不道,

是否该加以惩戒?

朱元璋摆摆手,用平淡的语气说道:这就是所谓的刺头人才,朕要用其才学,就得容忍他的缺点。身为上位者,要有胸襟。这也是你该学习的。

随即又转头看向小贵子和马允执,吩咐道:

这事朕已知晓,

他是言官,又在诏狱里关了许久,难免心中有怨气,就让他说两句发泄发泄吧。

皇爷爷胸襟宽广,孙儿衷心佩服!朱允炆心中对祖父满是服气,

这都能容忍,

怪不得皇爷爷能凭借一只破碗,开创大明王朝,成为千古一帝,

这帝王的宽宏气度,古往今来,有谁能比得上?!

陛下英明!小贵子二人听了,先是一愣,随后赶忙跟着皇孙的节奏,施礼下拜。

皇帝,

他变了!

换作以前,早就杀无赦了,

现在却宽仁得有些让人陌生。

朱元璋心中有了重大决定,

只是都紧紧地藏在心里,

等到合适的时机,再直接公布决定,

立储这样的大事也不例外。

朱元璋当下并没有告诉朱允炆,自己打算立他为皇太孙的想法,

只是又多留了朱允炆好一会儿,

亲自教导他一些帝王之术,并鼓励他要多多进取。

以至于,朱元璋前往太庙时又迟到了,

到了偏殿,

朱元璋发现只有朱慈烺还在。

拜见太祖爷,太宗爷和父皇刚刚已经离开了,

不过臣孙有好消息,自从听了您的教诲,

臣孙充分信任底下的贤良之臣,各种谣言不攻自破,洪、孙、史、马等大人都是忠于朝廷的,目前前线的局势已经稳定,女真人开始撤退,南京城内的人心也已安定,

多亏有您老人家赐计,社稷之危得以缓解。

说完,朱慈烺还激动地跪地行礼。

很好!朱元璋也面露喜色,轻轻呼出一口气说道。

主要还是那林萧的功劳,

是他的话启发了朕,

想要大明基业长久稳固,就是得多任用贤才,

像林萧这种有才无德之人,朕得尽量容忍他的缺点,

无奈他的缺点太突出,

说话总是难听,老说一些扎朕心窝子的话,

不知道朕能容忍多久。

想到这里,朱元璋眼眸一闪,看向朱慈烺说道:

小孙儿,我大明历朝历代的官员档案都还保存着吧?

你帮朕查一个人,他叫林萧,是洪武二十五年上任的礼科给事中,

朕想知道他之后的情况如何。

大明翰林院的史官们,会整理保存好朝廷的各种人事档案,作为重要史料流传后世。

听到要查人,朱慈烺心中警觉起来,

他生怕太祖爷让他查靖难相关的事情,从而得罪太宗爷,

这是老祖宗父子之间的事,他是碰都不敢碰,

但听说要查的是一个普通的七品官,

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是!臣孙回去就去查翰林院的国史旧档,

明日向您禀报。

······

洪武年间,

次日,

早朝的队伍中,

杨彦挤到林萧身边,苦口婆心地说道:林大人,您身陷囹圄,九死一生,如今难得脱身,还幸运地官复原职,真是值得庆贺。

今日朝会有很多礼部的事务要奏报,

您也是礼部的一员,不能坏了礼部的事,到时候只管好好站在队伍里,不管发生什么,务必不要多说话,

这是上峰亲口指示的,

记住了吗?

言外之意是今天礼部有很多事要奏报,你可别坏了自己人的事。

多谢上峰和您的提醒,下官自然不会拿礼部的事进谏,但是其他衙门的事,如果陛下哪里说得不对,下官还是会照样进谏。林萧强打精神回答道。

在诏狱里混吃等死了许久,

他一时有些无法适应这种摸黑早起的办公生涯,

这破差事,真是一天都不想干了,

还是抓紧求死,回去享福才是正经事。

杨彦还想再劝几句,林大人,您别...

可他们已经走到奉天殿门口,按规矩要保持沉默,杨彦也就没有机会再劝导了。

片刻之后,

朱元璋进入大殿登上宝座,群臣行大礼,早朝正式开始,

林萧也瞬间来了精神,在队列中等待其他衙门合适的议题,以便进行劝谏。

只不过今日的早朝,确实如杨彦所说,很多都是礼部的事,

本着团结同僚的原则,林萧遵守对杨彦的承诺,没有拿礼部的事找老朱的麻烦。

礼部尚书任亨泰有有色目人的血统,头发呈深棕色,

他站在大殿中央高声奏报各项事务:

...礼部拟定黔宁王沐英的谥号为昭靖,陵址选在江宁的观音山之原...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