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说话说一半

换源:

  “殿下你看,白帽子已经送过来了。”见到皇宫的来信,道衍嘴角浮起一股神秘的微笑。

朱棣将信鸽脚下的字条取下之后,便将鸽子放回了侍卫手中。

“楚王回朝,燕王速回应天参加家宴。”

朱棣看着字条上的文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道衍闭着双眼,拨弄了一圈佛珠,道:“是陛下要燕王回应天一叙吧。”

朱棣狐疑地看了道衍一眼,伸出手去在道衍眼前晃了晃。

“别晃了,贫僧没偷看,也没瞎。”道衍没好气地说道。

朱棣惊异地看着道衍:“道衍,你还真是厉害,这都被你猜中了。”

道衍拨弄了一下佛珠,道:“贫僧并不是猜中的,而是通过占卜之术算出来的。”

朱棣对导演的占卜之术一向半信半疑:“你这占卜之术,真有这么厉害?”

“那你说说,陛下为何召我入京?”

道衍平静地回答:“必然是六皇子回应天了。”

听着这话,朱棣心中对道衍说他有帝王之相的说法又信服了几分。

“道衍,那我此次进京,应当如何自处?”对于道衍的建议,朱棣一向是十分看重的。

虽然不完全相信他的那一套占卜之术,但是道衍每次给朱棣的建议,都让朱棣获益良多。

“卦不可算尽。”道衍道,“此行,贫道只送给殿下四个字,‘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朱棣一字一句地复述着,思考着其中的含义。

正欲向道衍询问更为详细的解释时,道衍已然是转身离开了朱棣的视线。

“这和尚,一直就这么神神叨叨地。”

朱棣自言自语道。

“‘随遇而安,’这算是什么谋划。”

“此次去应天,要是碰到更厉害的谋士,我回来一定将你这个北平首席谋士给换掉!”

当然,最后一句话,朱棣是在心中默默吐槽的,并非真的想换掉道衍。

道衍的实力,他至今也捉摸不透。

在朱棣眼中,道衍的实力,就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李善长、刘伯温之流,也比不上。

只不过,道衍老是说话说一半,剩下的,全靠朱棣自己去领悟。

朱棣也曾找道衍理论过,说他作为谋士,怎么常常出谋划策不把话说明白。

然而道衍的解释却是,要锻炼朱棣独立自主的能力。

谋士的计策,终究只是计策。

身为决策者的朱棣,必须要学会自己选择对于自己最为有利的计策去执行。

而不是一味听任谋士的安排。

在道衍刻意的锻炼以及朱棣自己努力下,如今的朱棣,已然成长为了一方雄主。

然而,这样的能力,是否可以统御天下,朱棣心中还有几分疑惑。

对于皇位,朱棣是一直有野心的。

只不过有太子朱标和楚王朱桢在前面,他深知,自己的才能,是远不及二人的。

现在朱标已然薨逝,老六对皇位一向又不看重,那这样的话,父皇会不会真的将皇位传位于我?

此刻,朱棣心中也动了心思。

“来人呐,给我准备准备,我现在就要去应天!”朱棣一向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老六现在是什么想法,父皇是否有传位于我的意向。

这一切,只要去了应天,便知道答案了。

此刻的皇室之中,除了朱棣以外,还有一人也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

……

应天,东宫。

太子妃吕氏一身素衣,面容哀愁。

“娘,我要出去玩,我要出去玩。”

虽然已经十五岁,但朱允炆却像个傻子般,在这个节骨眼上,想要出去玩。

吕氏一巴掌打在了朱允炆的脸上。

“你爹都死了,还不知道长大?”

“以后这宫里,就只剩下咱们孤儿寡母了!”

“若是你不争气,讨不了你皇爷爷的关心。”

“那咱们娘俩儿,今后只能看别人的脸色了。”

朱允炆捂着被母亲打痛的脸,心中很是委屈。

父亲在世时,母亲从来没有打过他。

只要他能讨得父亲朱标关心,母亲便什么都依着他。

但自从父亲病重以来,母亲便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对自己动辄打骂。

朱允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他想要出去玩,他有错吗?

太子薨逝,整个大明朝内,最为伤心的,除了朱元璋,便是太子妃吕氏了。

吕氏的伤心和朱元璋的伤心完全不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