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夹了一筷子肉进嘴里咀嚼了一番。
“这御厨做的菜,还真是不如老六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再尝尝老六的手艺啊。”
朱桢看出了朱元璋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想要扯开话题,因此直接不搭他的茬。
朱元璋见朱桢不接话,又哄起了身旁的朱允炆。
“允炆,咱们好久都没出宫了。”
明天咱们去你六叔的府上,让他拿出点新鲜玩意儿,给你玩一玩如何啊。
朱元璋知道,朱桢可是有不少宝贝。
朱桢每次拿出的新东西,都能让朱元璋眼前一亮。
朱允炆高兴道:“好啊,好啊。”
“孙儿早就听父亲说过,六叔是大明天才一般的人。”
“我早就想去拜访一下六叔了。”
“奈何这十年间,六叔一直不见踪影,如今六叔回来了,我定要多多拜访。”
看着朱允炆那真挚的眼神,朱桢心中有些明白,原本的走向中,朱元璋为什么要立朱允炆为皇储了。
如今的朱元璋,已是半百之人。
这个年纪的人,对于权力,自然看得不会如壮年时那么重。
一个乖巧听话的孙儿,和一个昭然若揭的儿子,在朱元璋的心里,自然不难选择。
只不过,若是孙儿上位,他必然要为其铺好路。
否则以朱允炆的性格,怎么可能坐稳皇位。
想到这里,朱元璋突然将目光转移到了朱桢身上。
“老六,关于那件事,你是怎么想的?”
朱桢明知故问:“什么事啊?”
朱元璋毕竟是大明的开国皇帝。
有些话,私下里和朱桢说,可以开口。
但是当着朱棣和朱允炆的面,他总不能直接问朱桢是否愿意接手皇位吧。
若是朱桢当面拒了他,岂不是很没有面子。
作为开国皇帝的傲气,不允许朱元璋做出如此有损龙颜的事。
一旁的朱棣,显然没有看出朱元璋的顾虑。
他用胳膊推了一下朱桢:“父皇就是问你,愿不愿意当储君。”
朱元璋上次和朱桢会面,已经察觉到现在的朱桢,仍然对皇位不感兴趣。
因此,不想朱棣现在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朱桢刚才的明知故问,也印证了朱元璋心里的想法。
朱元璋立马打断了朱棣:“胡说,我分明是问你六弟,是否愿意去北平协助你防卫北元。”
朱棣高兴道:“好啊,老六要是愿意来北平,别说是防卫北元了。”
“就算是端了北元的老巢,我都有信心。”
他们刚才闹腾那会儿,朱桢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此时一杯热茶下肚,朱桢感觉十分舒服:“四哥,我可不想去北平。”
“我此次回来应天,主要是因为大哥的事。”
“此外,想借调父皇的锦衣卫帮我查点事情。”
朱棣好心道:“什么事情还需劳烦父亲的锦衣卫啊,我北平那么多人,一样能帮你查。”
朱棣眼睛一转,似乎想到了什么,会心一笑道:“六弟,你在漠北这么多年,想必一直在查这件事吧。”
“北平和北元接壤,对于漠北的事情,上我那去查,不是更方便么。”
“父皇的这些锦衣卫啊,对大明的官员是了如指掌,对北元的事情,未必有我北平的人了解。”
朱棣说得没错,朱元璋当年一手打造锦衣卫,表面上是为了建造一支直属于自己的戍卫部队,实际上则是要建造一支监察百官的特务机构。
这些年来,锦衣卫在这件事情上,做得也十分优秀。
无论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还是即将发生的蓝玉案,锦衣卫在其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不是锦衣卫想方设法地搜集情报,也编造不出这些官员的那么多罪名。
皇权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多么严苛,而在于不可知。
有锦衣卫的存在,大明的官员无论什么时候都战战兢兢。
稍微做出出格的事情,便有可能被锦衣卫上报到朱元璋那里。
而朱元璋有文武百官的这些“黑料”在手中,则随时可以决定这些官员的生死。
朱桢二十几年来,很少和朱元璋提要求。
这次居然主动说想要借用一下锦衣卫,朱元璋自然不会回绝。
他直接拿出了一块金牌:“老六,你拿着这块金牌,全国的锦衣卫任你调遣。”
朱桢也不客气,接过金牌随手放入了口袋之中。
“谢父皇。”
朱棣看到后,咽了口口水。
这可是调动全国锦衣卫的令牌啊。
他没想到,朱桢只是这么随口一说,朱元璋竟然直接就把令牌给了朱桢了。
朱棣冲朱元璋笑道:“父皇,儿臣也想借调您的锦衣卫,查点儿东西。”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