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婵打断他,"那不是三司会审吗?"
"三司会审是指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共同审理重大案件,我们的事只是小冲突,轮不到三司,"叶蕴尘说明。
"哦。"婵婵半懂不懂。
叶蕴尘接着说,"还好有六扇门赵捕头作证,说是吕大傻先挑衅,我们是出于自卫,所以我们占理。"
婵婵点点头,"赵姐姐虽然胆小但还算讲义气嘛。"
"第三,因为上面对待官员和贵族都采取了严厉的打压措施,尤其是对那些贵族,一旦找到一点儿错处,轻则斥责,重则查抄家产、诛灭全族,所以谁敢不整天担惊受怕、如履薄冰?!"
"这个案件虽然牵涉到官员和监生之间的争斗,但居然是为了争夺一个婢女。这样的事情如果传出去,会让朝廷颜面尽失,也会让皇上找到借口来整顿官场,因此大家都被吓到了,这个案子能拖就拖,不能拖也要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还记得那个穿着华丽的公子吗?!"叶蕴尘突然问。
婵婵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赶紧点头说:"记得,他本来想管这事儿的,结果以为赵姐姐是锦衣卫的人,就被吓跑了。"
"那个公子的身份可不一般,他的几个随从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能让这些老兵当随从的,起码是个侯爷的儿子,甚至可能是公爵府的继承人。连这种人都因为‘锦衣卫’三个字而退缩,你觉得其他官员们会不害怕吗?!"
在动手之前,叶蕴尘早就把其中的利益关系看得清清楚楚。
现在的朱元璋对贵族和朝中大员的态度非常明显——打压,想方设法地打压。
如果说胡惟庸案是为了终结丞相权力过大的问题,顺便处理了一批自找死路的贵族,那么空印案就是为了让官场风气变得干净一些。
这两桩大案里,死了很多很多的人。即使是洪武十五年,仍有不少官员或贵族因涉案而被全家连坐。
在这种紧张氛围下,哪个贵族子弟还敢惹事生非?!
难道不怕朱元璋的刀更锋利了吗?!
还是觉得自家死的人还不够多?!
因此,别说吕大傻子只是个小角色,就算他是公侯家的少爷,叶蕴尘也照打不误。
这叫什么?!
这叫一无所有者,无所畏惧。
"我叶蕴尘做任何事,何须向别人解释……哈哈……你够胆大,够猖狂,想我年轻时也不敢像你这么张扬,得老老实实的做人……"奉天殿内,朱元璋发出了一串不知是讥笑还是赞赏的冷笑声。
毛骧在一旁站着,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尽管毛骧和他手下的锦衣卫在外面横行霸道,但在皇宫里,在这位快要步入六十的老皇上面前,依旧像是被驯服的小狗。
"这样一个狂妄的小子,居然是乡下一个暴发户的儿子?!我这辈子见过不少厉害对手,可是这般嚣张的人也只有陈九四(陈友谅)了。难道真有可能是他投胎转生?!"朱元璋嘀咕着说。
沉默了一会儿后,他摇了摇头又自语道,"不一样啊……陈九四既大胆也狡猾无情,对他来说出卖主子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自然。可这个小子虽然有点傲气,但行为正直坦荡,并不滥杀无辜……算了,既然太子挺看重他的,就让太子好好教导他吧,说不定将来真的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尽管朱元璋的话毛骧听得很清楚,但是他依然低头垂眉,十分小心谨慎。
一走出奉天殿的大门,他就决心要把听到的一切都忘记,一个字也不能记住。
否则,自己的小命可能就要没了。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终于回神,接着问,"巡城御史是怎么审理这件事情的?"
毛骧赶紧回应道,"由于此案牵扯到了当朝官员以及国子监学生。"
老朱冷笑一声,淡然地说,"三年没通过考核,这种无能之辈也叫国子监学生?!"
不过毛骧似乎没听见这句话一样,等老朱说完后才接着说道,"因此巡城御史没敢独断专行,而是将案件上报至都察院,同时知会应天府与国子监共同审查此事。至于叶蕴尘,尽管吕大人强烈建议拘留他,但是御史最终还是决定让他回到上元县等待进一步的调查。"
老朱稍微点了点头。
即使巡城御史有推卸责任的意思,但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是符合朱元璋心意的。
在老朱心里,那个姓吕的大傻子挨顿揍也没啥不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