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公子这么晚才回来呀?

换源:

  老朱叹了口气,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无奈道,"夫人啊,我今天的确是要去处理些事情,可真的不是为这些麻烦事儿。你放心回宫吧,等我收拾完那个小混蛋再回来找你。"

"小混蛋?!"马皇后立刻反应过来。

她脑海里这时出现了一张俊俏的脸庞。

而且这张脸看上去还有一种亲近感。

得知丈夫要找他麻烦后,心里竟然有些不安起来。

赶紧为叶蕴尘解释:"夫君之前不还说这个叶县令有潜力吗?!为何要给他难堪啊?!没错,他是胆子挺大,敢在公众面前背那样的诗词,但看得出来他对您还是很尊重的,那首诗主要还是针对那些权贵家的孩子们。"

"而且他还说了这天下依旧是陛下的,对这样的年轻人,稍微惩戒一下就好,绝不可伤了他的性命。"

听马皇后一通讲下来,老朱有些烦了。

挥了挥手打断她的絮叨,说道,"夫人你放心吧,我不是随意杀人的人。当然不会轻易对他动手,但是如果他给不了我个满意交代,看我不打折他的腿。"

说完,就向着上元县方向走去。

马皇后看着自己的丈夫脸上罕见的流露出一丝稚气的模样,一时之间又好笑又无奈。

等到朱元璋走远了,才收回目光依依不舍。

向旁边的冷艳宫女说,"百灵,咱们回去吧。"

"好的。"

随着冷艳宫女手势,河边等候的一行人立刻围上来。

护送着马皇后上了一辆外表朴素、内部却装饰得很奢华的马车离开了。

...

"哈欠..."叶蕴尘骑在马上打了好大的一个喷嚏。

嘴里嘟囔着,"谁背后骂我呢?!"

旁边的一个捕快笑着插话道,"大人,今天背后议论你的人可多了去了,特别是那些青楼姑娘嘴碎,估计现在正在编排您的种种坏事儿。"

有人继续玩笑道:"说不定还会做个稻草人来天天扎针咒你呢。"

"胡扯,我这么帅气他们怎么会舍得背后编派故事诽谤我呢?"叶蕴尘黑着脸生气地说道。

不过手下们也没被吓住。

只要不在正经场合下,叶蕴尘很少拿架子,反而经常与大家开开玩笑。

并且因为他肚子里好玩的段子多,常常把大伙逗得乐不可支。

不知不觉间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忠诚于叶蕴尘。

一方面是因他确实大方,上元县衙所有吏员及仆役拿到的工资是全国最高水平。

给足薪水当然容易赢得支持。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叶蕴尘从不做作,并没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要知道地方官与普通百姓地位差距巨大,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一般官员偶尔和颜悦色便能让下属感恩戴德了,而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命令和责罚。

叶蕴尘却不这样,能放下身份跟基层同甘共苦。

这样一来,怎能不得人心呢?

其实也不是有意为之的方法技巧。

只因为作为现代人的叶蕴尘,真正在心中淡化了很多封建观念罢了。

和手下开了几句玩笑之后,叶蕴尘这才重新开始回忆起今天的经历细节来。

今天虽然没钓到什么大鱼,但计划基本上算是完成了。

叶蕴尘想干什么?!

不是要在应天府跟那些贵族斗心眼,更不是要成为老朱手里砍向贵族的一把刀。

他和这些贵族没有仇怨,只要他们不在这片土地上胡作非为,无论他们在外边闹得多凶,都与他无关。

叶蕴尘并不打算做整个大明的救世主,没有责任帮所有受欺压的人伸张正义。

他只希望自己的辖区能平安无事。

再说,即使大明是个新兴的帝国,但它依旧是封建社会。老百姓受到压迫,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用历史书里的话来说,那就是"封建社会中的平民百姓都是被压迫和奴役的"。

如果真的想要解放所有人,除非叶蕴尘振臂高呼,带领大家造反。

推翻大明,创建一个新的国家。

但这之后呢?!

是不是他自己当皇帝,然后跟着自己打江山的兄弟们又变成新的权贵,再继续压迫普通百姓?

这不是屠龙者变恶龙的老故事吗?!

更何况他自己真的比老朱当得好吗?!

虽然老朱对官员和贵族都很严厉,但对普通百姓还不错。

很多他的规定确实显得原始粗陋,但这是由于他的个人学识和寒门出身决定的。而且有些制度放到当时来看并不落后。

要是自己不当皇帝,建立所谓的共和制?!

哈哈!

现在可是14世纪,不是21世纪。

走得太快容易出问题。

一千多年前的王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王莽篡汉后,搞了许多先进的改革吧?!

比如土地公有、设立贷款体系、政府参与经济、收取所得税、禁止奴隶买卖、修建廉租房等。

即便在14世纪的大明,这些制度也非常超前。

然而,它们几乎没有实际可行性,结果把原本强大的汉朝折腾得一塌糊涂,战火四起。

因此,王莽新政失败是理所当然。

既然前人教训还在眼前,叶蕴尘怎么可能会走上那条老路?!

所以还是踏实给老朱家打工算了。

他也并没有想断谁的财路。

毕竟他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而已。

今天之所以这么高调行事,其实动机很简单:

就是收回秦淮河北岸的管理权,让那边的酒店、青楼以及赌场不再成为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同时把这些地方变成县衙最大的税收来源,支持《上元县5年发展计划》的资金需求。

如此而已。

不过这些场所个个来头不小,哪家背后没有王爷或公爷撑腰?!

如果想从这些人那里拿钱出来,不大动干戈,他们会听话吗?!

不过今天的行动杀了两个不长眼的小喽啰,还查封了一家赌馆,应该暂时震慑住了这群人。

只要把他们震慑住,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等着对方主动来找他说和吧!

当然了。

前提是自己先要撑过明天的早朝。

因为他这一次已经得罪了所有权贵和皇亲国戚,这些人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明朝对付政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弹劾!

只要骂得够狠,连皇帝都拿你没办法。

就像嘉靖年间的海瑞一样(注释①)。

所以,叶蕴尘并不担心晚上会有贵族带着家兵杀进上元县,把他揪出来一刀两断。

让他忧虑的是,大量弹劾他的奏折会像雪花般飞入皇宫。

接着,老朱父子可能会顶不住压力,让锦衣卫带他去昭狱喝喝茶。

不过这点也不必太担心。

一是因为老朱性格刚烈,谁都不敢在他面前做主;别说一个七品小官被弹劾,就算是天下官员一起来反对他,也吓不倒他。

所以只要老朱愿意保他,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二是叶蕴尘今天的行动与老朱这几年的政策不谋而合。

因此,看到权贵吃亏,一些人的财路被断,老朱实际上是高兴的。

不过仍然有一个麻烦。

那就是那首反诗。

万一那些权贵甚至言官抓住这首诗大做文章,那叶蕴尘可就难办了。

想到这儿,叶蕴尘简直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

妈的。

当时怎么就不小心说出来了呢?!

但在那个气氛下,要是不念一首反诗似乎也说不过去。

没办法,只好提前拿出杀手锏。

叶蕴尘一边骑马,一边想着这些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身后忽然响起了一声呼唤,"贤弟,美瑜贤弟,等等为兄。"

叶蕴尘急忙拉紧手里的缰绳,胯下的马似乎不太高兴地摇了摇脑袋,但还是站住了。

他回头一看,只见朱标带着一名随从急急忙忙追了上来。

"我还以为你已经回京城了呢,没想到还没走?"叶蕴尘诧异地问道。他本以为朱标现在应该已经在宫里向父皇汇报今天的事了。

朱标脸上露出苦笑,"贤弟出了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一走了之?"

"皇上是明君,不会因为我砍了两个管事的头就责怪我,你不用担心……"叶蕴尘挥了挥手,一脸轻松地说。

朱标指着他无奈道,"你都快把天捅破了还不知道吗?算了,现在多说无用,咱们先回上元县衙再说吧。"

明朝的宵禁制度十分严格。

每天一更三点敲响夜鼓后禁止外出,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允许通行。

也就是从晚上八点多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多这段时间。

因此,当叶蕴尘他们回到上元县的时候,虽然天色已完全暗下来,但实际上才不过七点多。

一回到县衙,叶蕴尘便让人把嫌犯押进大牢,并让刑房书吏整理四海赌坊一案的所有资料。

其他房间的书吏也都没闲着。

户房在检查账目,吏房对今天每个公差的表现进行评价。

礼房负责义庄的设计和建设。

工房继续安排春耕事宜。

至于兵房虽然稍微轻松一些,但也需监管夜间驿站事务。

各司其职,一切井井有条。

交代完各房的工作后,叶蕴尘便带朱标和赵今夏去了县衙后面的院子。

朱标一脸惊讶,连忙问道,"贤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你居然不用在前厅坐镇?!"

叶蕴尘一脸不解,反问道,"为何要坐镇啊,所有命令都传达下去了,各房按职责办事不就行了?!"

"这些小官吏最容易偷懒,如果你不在场监督,很难保证不出问题。"朱标善意提醒道。

叶蕴尘微微摇头,笑了笑,"没关系,有了考成法,即使我不在,他们也会尽力而为。"

朱标一听来了兴趣,"那你赶紧讲讲,这考成法究竟是什么规定,能让这些平时最爱偷懒的小官吏变得如此勤勉?"

"肚子饿了头脑也空空,不如咱们边吃边聊?"叶蕴尘笑着说。

朱标听罢哈哈大笑起来,"也好也好,看来今天又得打扰贤弟一顿饭了,正好我也顺便见见雄英。"

叶蕴尘翻了个白眼——您总算记起自己有个儿子在这儿了?

三个人边说话边进了县衙后院。

婵婵见到叶蕴尘回来,一脸欣喜地从饭厅走出,惊喜地问,"公子这么晚才回来呀?!"

然后看见朱标和赵今夏,连忙打招呼,"郭公子,赵姐姐……"

朱标含笑回礼。

赵今夏揉了揉自己的肚子,说,"婵妹妹,有吃的吗?我和你家公子累了一天了,到现在滴水未进呢。"

"有的有的,饭菜都在厨房热着呢,你们快去饭厅坐着,我这就给你们端菜来……"婵婵就像一个小媳妇一般贴心。

赵今夏忙说,"我来帮你。"

叶蕴尘与朱标进了饭厅,正好看到一个小胖墩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饭。

听到脚步声,小胖墩这才抬起头来看看,发现是朱标和叶蕴尘,连忙打了个招呼,"爹爹,叶先生,你们怎么才回来啊?!"

接着又埋头继续狼吞虎咽起来。

朱标原本担心这个娇生惯养的儿子在县衙过不习惯。

但看他现在的模样,倒好像过得挺自在似的。

不过此刻朱标心不在儿子身上。

两人坐下后,朱标喝了一口茶,迫不及待地问,"贤弟,快告诉我,你那个考成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标注①:海瑞写的那封《直言天下第一事疏》里头把嘉靖皇帝批得是一文不值,差点就把皇帝给气出毛病来。要是在满清时代的话,恐怕早就被牵连整个家族了。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海瑞不但没被杀,后来还做到了应天巡抚、右都御史这样的高官位置。

叶蕴尘推行的考核办法是从张居正的新政策演变而来的。

用今天的话来说,张大人的考核法就是实行年度业绩考核。

每年初制定全年的工作目标,年末再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如果谁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也就是说工作成绩不合格,那就要降职了。

举个例子吧:好比松江府(标注①)的知府年初列出要做的所有事,并抄录成文,自己留一份,另一份送交朝廷归档。

到了年底对照两份文件,要是发现哪件事情没做,那得准备搬家去华亭县(标注②)了。

即使去了华亭县还是这样,处分方法也不会变,直到最后被迫离开为止。

其实,张居正的新政策覆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虽然历史课本上更强调"一条鞭法"。

但"一条鞭法"主要针对的是经济领域的变革。

由这位大明朝救火队长主导的新政是从体制内到外,从高层到底层全面铺开的改革。

如果只局限于财政调整的话,他不可能让风雨飘摇的大明再支撑近百年时间。

考成法是万历新政中一项重要的措施。

它的出台是因为当时官场已经腐败到极点。

贪污受贿成了官员间的常态。

因此,非得下猛药才能根治这些顽疾。

当叶蕴尘刚接手管理上元县时遇到的情况和张居正有些相似。

那时县政府内部人员整天无所事事不说,还经常干坏事、欺压百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