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粮价大战一触即发(求收藏!)

换源:

  离开朱祐樘宅子,杨林四人心情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老王搓着手嘿嘿笑:“老杨啊,咱今儿算是抱上金大腿了!这买卖要是成了,不光能赚银子,还能给马家那老小子挖坑——当年他们压得咱连喝口汤都难,这下可有机会报仇咯!”

老李撇撇嘴:“拉倒吧,就咱之前那点家底,拿啥跟人家斗?要不是朱公子这招儿够狠,咱这辈子怕是都翻不了身。”

张永突然插了句:“你们说,那小子咋就这么能折腾?咱卖了半辈子货,咋就没想到手套这玩意儿?”

杨林叹口气:“得了吧,人家动动脑子,咱就得跑断腿。今晚去我家喝酒?边喝边唠唠咋抱稳这大腿。”

四人晃进杨林家,酒坛子刚开盖,老王就拍着桌子嚷嚷:“依我看,咱就死跟着朱公子干!管他背后是哪路神仙,就冲他敢跟马家叫板,咱就认这主子!”

老李往嘴里塞了口肉:“可万一有人给马家通风报信咋办?”

杨林灌了口酒,抹了把嘴:“要真有那吃里扒外的,咱哥几个先打断他狗腿!再说了,公子啥人?人家早留了后手,咱就只管跟着喝汤就行。”

张永突然笑了:“你们说,马浩那老东西要是知道自个儿被个毛头小子算计了,能气出脑溢血不?”

四人对视一眼,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酒桌上的气氛热乎得能烤红薯。

朱祐樘书房里,炭火噼啪响着,他正哄月宁睡觉。

小丫头眼皮直打架,还硬撑着抓着他袖子不放。

张猛搓着手凑近:“家主,那仨商人要是有二心咋办?要不要咱……”

朱祐樘摆摆手,逗得月宁咯咯笑:“要真有叛徒,那才有意思呢!咱这手套刚铺货,他们敢通风报信,马家不得立马抢着当冤大头?”

郑千挠挠头:“也是,这买卖谁先露底谁吃亏。对了家主,那些工匠说明天给准信儿,您说他们能答应不?”

朱祐樘轻轻拍着月宁后背:“换你要背井离乡做工,不得跟老婆孩子商量?不急,等他们想明白——对了王力,你老家河州卫的吧?”

王力啪地站直:“回公子,我族叔在衙门当差,靠谱得很!”

朱祐樘挑眉:“那行,你明儿找他买点铁料,悄悄办。记住,多给一成利——别跟我扯交情,这年头办事,银子比唾沫星子管用。”

王力刚要开口,朱祐樘又补了句:“再给我搜罗点打兵器的匠人,不管用啥招儿,挖地三尺也得给我弄来!”

正说着,徐文昭突然冒出来:“公子,该换药了!您腰上那伤再拖着,回头该长蛆了。”

朱祐樘翻白眼:“你咋不盼我点好?等月宁睡了再说——对了,新来的那拨人安顿好了没?”

徐文昭点头:“妥妥的,您就放一百八十个心吧!”

月宁终于打了个哈欠,眼皮一合睡过去了。

朱祐樘小心翼翼把她放进被窝,转头对张猛等人摆摆手:“都散了吧,明儿还有硬仗要打——记住了,谁要是敢在背后捅娄子,老子就让他尝尝被捅娄子的滋味!”

众人憋着笑退出去,炭火映得朱祐樘眼底亮晶晶的,像藏着一罐子星星。

……

当晚马浩就听说朱祐樘把河州卫商人全请家里吃饭了。

他还知道黄岩几个提前溜了,杨林几个待到半夜才走——这在河州卫压根瞒不住他,再说朱祐樘本来也没打算藏着掖着。

马浩琢磨了一整晚:这太子到底想干啥?

虽说他出身顶级豪门,读了满肚子圣贤书,但对做生意这事儿真是一窍不通。

要说他能把杨林他们按在地上摩擦,靠的可不是啥经商头脑——纯粹是拳头硬!硬碰硬干翻了对方,就这么简单。

可自打听说朱祐樘把杨林他们请去后,马浩就跟心里揣了只兔子似的,慌得不行。

不为别的,就怕这小子搞出啥他看不懂的幺蛾子。

正焦虑呢,老仆推门进来:“老爷,打听到消息了!”

马浩蹭地站起来:“快说!他们到底要干啥?”

老仆赶紧汇报:“今早杨、王、李三家雇了好多人来咱们粮铺买粮食,虽说咱们限制每人购买量,但架不住人多啊,算下来买走不少呢!”

马浩脑子转得飞快,立马就串起来了:“靠凑人头买粮食?这招儿……”他冷笑一声,“还真有点歪机灵。”

正说着,粮铺掌柜慌里慌张跑进来:“大事不好!杨家李家王家都派人来扫货了!”

马浩摆摆手:“知道了,没想到这太子殿下还挺能折腾,想了这么个土法子。”说完自己都乐了。

掌柜急得直搓手:“别管土法子洋法子了!再这么下去,不出三天他们粮食就凑齐了!您倒是想想招啊!”

马浩慢悠悠喝茶:“慌啥?太子到底年轻,不懂商道有多野。想靠人海战术买粮食?那咱就教教他啥叫社会的毒打。”

掌柜眼睛一亮:“您有招了?快说说!”

马浩一拍桌子:“马上贴告示,从今天起,粮食限购量再砍一半!我倒要看看,他能找多少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来排队!”

掌柜皱眉:“这不行啊!老百姓肯定得闹!再说指挥同知那边咋交代?”

马浩胸有成竹:“闹?等会儿有人问为啥限购,你就说‘有黑心商人囤粮,要把河州卫的粮食全拉去外地卖’!咱就打这旗号,既能卡他们脖子,还能赚个为民请命的好名声!”

掌柜当场拍大腿:“高!实在是高!这招儿绝了!”

这边马家得意洋洋玩套路,那边杨、李、王三家正忙着在京城和周边疯狂扫皮毛。

虽说这几年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家还没百八十个佃户?

当年灾荒年他们为啥把粮食全搭进去了?说是“救济佃户”,说白了就是放长线钓大鱼——佃户饿死了,以后谁给他们种地?

不过这会儿倒派上用场了:买皮毛的、排队买粮食的、缝手套的,全是当年救过的佃户,真是风水轮流转。

马家粮铺后堂,掌柜烤着碳炉煮茶,问伙计:“告示贴出去了?”

伙计乐呵着点头:“贴了!现在外面闹得跟菜市场似的,有人嚷嚷着要去衙门砸门呢!”

掌柜翘着腿笑:“让他们闹,闹得越凶越好!”

城里其他粮铺一看,全跟着贴限购告示,这下老百姓彻底炸锅了——不管家里有没有粮,先去排队抢点再说!

几个胆大的直接揪住粮铺伙计质问,场面一度失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