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朝堂上竟陷入死一样的沉寂,不敢在这个时候妄提意见,要是最后出了什么事,那个替罪羊就是自己。
就这样沉默了几息之后,终于有人站了出来,咸阳北道兵马节度使、朝鲜军元帅李镒,这位朝鲜王室的旁支在此刻站了出来,几年前也正是他在朝鲜即将陷入亡国灭种之际依然扛起了那面已经破损的大旗。
积极配合明军,保证了朝鲜的存在,如今新的问题出现,也只有他能担此大任和发表意见了。
“臣以为如今之计,我朝不光要大力配合,还应该当先锋打头阵,原因有二,一是我朝在危难之际,明皇帝遣十余万大军此等恩情不能忘,我朝当出兵可向明皇表示衷心,有明皇支持,倭国不敢再次寻衅。”
“二是女真人近些年来越加猖狂,其各部实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我朝军队与之相对屡屡不能取胜,如今,明皇遣大军征讨,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恐怕日后就再难有盛世降临,这次出征,虽然我们无法获得土地,可是却可以从女真人那里掠夺大量的金银珠宝以及牲畜粮食,可以充盈国库,所以臣认为即便不能倾全国之力,也应出十之七八,方能展现我朝鲜之决心。”
李镒的一番话说的句句在理,再加上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官,以及跟随明军作战尝到甜头的武将。
此时朝堂上的几十个文武官员竟无一人反对。
李昖这位朝鲜宣祖只能点点头,表示认可,随后开口问道:“我水陆两军还有多少兵马?”
“启禀我王步兵精锐还有两万余人,水军3000人,还有其余辅兵、民兵三万。”
“好,那就发精锐之兵一万,辅兵一万,合计两万人,随大明天军征伐女真。”
“吾王圣明!”
“吾王圣明!”
所有大事都这么被商定下来,朝堂里的文武官员也开始了恭维,在一片圣明之声下,李昖这位朝鲜国王,落寞地离开了自己的王位。
剩下的细节自有议政府的官员进行处理,这些小事不用他费心。
同一时间,朝鲜出兵女真的消息传遍了全国,由于之前战争使得朝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被打烂,如今,刚建立起来的行政系统还算高效,全国动员令下达以后,朝军便快速运作起来,由于有之前和明军协同作战的经历,这是协助明军讨伐女真并不难。
就这样,一切准备就绪,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朱常洵出征的日子,郑贵妃虽然恋恋不舍,可也没有挽留,她知道想要让自己的儿子登上那个大位,必须要见血,不管是自己人的血还是外族人的血,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这大明王朝的血雨腥风。
“父皇,母妃,不用送了,儿臣此去是为了荡平胡掳,展我汉族儿郎的雄风,父皇、母后不必担忧,有千军万马在儿臣身边不会有事的。”
可即便是这样,郑贵妃依旧有些不放心,毕竟这可是自己的亲儿子,自己的两个儿子夭折,如今这个更是宝贝的紧。
可眼看着时间慢慢流失,再不走就耽误了吉时,朱翊钧也只好开口劝说道:“爱妃放心有数万大军护卫皇儿不会有事的,你看现在出征吉时已到,就放他去吧,不然日后如何继承大位?”
朱翊钧的几句话的确说到了郑贵妃的心里去,他虽然疼爱自己的儿子,可也盼望着自己的儿子能登上那九五至尊之位,毕竟只有那个位置,才能护得住她们娘俩。
再怎么舍不得,她也只好放手,朱常洵拿过内侍递过来的宝剑,刚想对朱翊钧说些豪言壮语,就看见朱翊钧拉着郑贵妃的手离开了主殿。
朱常洵见此也只是笑了笑,这样的感情,在历代以来并不常见,他突然有点羡慕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殿下,时间快到了,咱们还是启程吧!”内侍的话,拉回了思绪飘扬的朱常洵。
等朱常洵稳了稳心神说道:“走。”就这样,朱常洵快马加鞭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由于军队不可能直接开进北京城,所以朱常洵在城内只是汇合了自己的亲兵护卫,也浩浩荡荡的向城外出发。
而此时的顺天府从正阳门到永定门,沿街都是前来围观的百姓,九门提督所有兵马全部戒严,五城兵马司更是全员出动,所有的兵丁、衙役都用在了维持现场治安上。
可即便这样,也难挡百姓们的热情,毕竟这可是皇子领兵出征,多少年了?自从明武宗朱厚照已经多少年没有皇室亲领大军出征了?
朱常洵一身黄金明光铠,显得格外耀眼,跟在他身后的分别是郑国泰的儿子郑养性,李成梁的儿子刚刚被封为大军指挥佥事李如柏。
他们此次出征是朱常洵的副将,剩下一个就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沈迟,此次出征,朱翊钧将整个长城以北的所有锦衣卫力量都交给了朱常洵,而指挥他们的正是锦衣卫北镇抚司沈迟,三人可以算作朱常洵此次出征的左膀右臂。
如今,他们现在一个个的意气风发,从现在开始,他们就已经被划分为三皇子的人了,有李家和郑家在朝堂上帮助,三皇子朱常洵未必不能登上了至高之位,一旦成功他们便是从龙之功。
但是与他们的欣喜不同,周边的百姓这是在暗自神伤,有些妇孺更是饱含泪水,由于是从京营中调兵,所以大部分士兵的家眷也都在京城之中,如今亲人出征,生死难料。
又怎能让人欣喜起来?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