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游子远行

换源:

  王越正斜躺在榻上假寐,身边围着十余名绝色妖姬,正各司其职的服侍他。

听到脚步声,他才缓缓睁开了眼:“你来了。”笑容很慈祥。

“王老,晚生是来向您辞行。”杨道焕作揖。

“我知道,你该走了。”王越在妖姬的搀扶下坐起来。

他一挥手,妖姬们鱼贯而出。

他再一挥手,送礼之人退了出去。

但那人很快回来,手里多了个匣子。

王越示意打开。

那人将匣子放在桌上,小心翼翼的打开铜锁,将盖子掀开。

匣子里面用干稻草填充着空余,而被稻草像绿叶一般衬托的珍贵物件。

正是斗彩鸡缸杯。

杨道焕上前,端起瓷杯,仔细端详了一阵,断定这是真品。

似乎知道他要问什么,王越介绍道:“此物乃是我在西北任上偶然得到的,本打算送给欧爷,还没来得及送出就被削籍。”

“此物十分珍贵,或许欧爷早就知道在你手上。”杨道焕快速思考着利弊。

“他知不知道无所谓,不影响你送他这个,世间真品又不是只有这一个。”

王越说道:“此外,你到了西安府就去醉翁楼,见一个叫姚爽的老僧。”

“多谢王老指点。”杨道焕放下瓷器,作揖道谢。

位高权重的人,不会见无名小卒。

在古代,一些和尚、道士、三教九流的人物充当政治掮客,杨道焕猜测这个叫“姚爽”的老和尚,就属于这一类人。

“只是不知道这和尚最喜欢什么?”杨道焕问。

“他喜欢茶,越好的茶越容易说动他。”

王越抬头望了眼屋外,继续道:“天色不早,我就不留你在这里用饭。预祝你成功,我在此地静候佳音。”

“请王老尽管宽心。”杨道焕作揖,“晚生告辞!”

王越的手下把匣子的盖子盖上,上了锁,连同钥匙一起递给杨道焕。

杨道焕再次谢恩,带着匣子离开王府。

刚走出王府,就看到沈秋白走来。

杨道焕眼中一抹厉色一闪而过,继而笑容满脸。

“听说你来了王府,我特地赶来接你。”

沈秋白说完,看了一眼匣子:“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好东西。”

杨道焕眼珠一转,把匣子郑重的递给沈秋白,“这一路上就由你代我保管。”

沈秋白推辞。

“你是担心把它遗失,别担心,你可以把它放在书篓,上面再放几本书,谁能想到穷酸简陋的书篓会放着好东西。”

杨道焕说完,再次把匣子和钥匙递到沈秋白的面前。

沈秋白这才收下。

他低头看匣子,有些惴惴不安,以至于没看到杨道焕浓浓的笑意中夹杂的一丝丝杀意。

把装着斗彩鸡缸杯的匣子交给沈秋白之后,杨道焕回到位于石牌镇的家。

“焕儿,这是为娘这些日子为你量身定做的几套衣服,出门在外,还是要讲究一点。”

这些日子,杨道焕一身粗麻短衣招摇过市,张氏嘴上不说,心里还是觉得不妥。

以前的焕儿,只有一身参加县试才穿的长衫。

等到长衫穿脏了,他才不情不愿的脱下来,穿粗布麻衣。

现在倒好,都管着一大票人,却整日穿着破烂,有好几身新衣服都不穿。

“还有,出门在外与家里不一样,你又是个行事激进的人,在外面千万收住你的性子。”

张氏还记得儿子指使沈秋白打族人的事。

“母亲教诲,孩儿记下了。”杨道焕起身,“明天走得早,孩儿恐怕不能来不及面辞,请母亲见谅。”

“嗯。”张氏点点头,“为娘已经提前烧了热水,你好好洗个澡再出门。到了外面,也要时时注意干净。”

“孩儿记下了。”

杨道焕辞别母亲,来到厨房。

那里放着一个大木桶,他舀热水倒进木桶,再添上一些凉水。

可以舒舒服服的泡个热水澡。

他把破衣烂衫都脱了,解开包头发的脏布。

他先洗头。

由于还没到加冠的年龄,头发是半披半束,类似于央视版《红楼梦》贾宝玉的发型。

洗完头,杨道焕泡在热水里,那叫一个舒服。

在古代能痛痛快快的洗个热水澡真不容易,经常要和乱窜的虱子作斗争。

洗完澡,换了身干净的长衫和裤子,外面罩着一件大氅,脚下是母亲亲手做的布鞋。

头发用新布包一部分,留一部分披在肩上。

他的头发不算长。

古人十六岁之前,都是要剃掉头发。过了十六岁,再开始留头发,一直留到二十岁加冠。

杨道焕将脏水倒了,回到自己的房间。

除了明日远行带走的包裹,所有东西原封不动的留在这里。

其实也没什么东西。

为了明天不迟到,他没有脱衣服,直接倒在床上。

床下传来咯吱的声音。

该换个床了。

透过屋顶的缝隙看到满天星斗,杨道焕的脑海里蓦地浮现出各种画面。

前一世和这一世的少年时光,莫名的重叠在一起。

特别是前一世第一次离开老家,那种彷徨、期望和惴惴不安。

这让杨道焕不禁扪心自问:你是害怕远行吗?

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杨道焕啊杨道焕,你这一脚踏出去,得到的会是怎样的未来?

直到后半夜,终于支撑不住,勉强睡了一小会儿。

一阵阵敲门声把杨道焕从睡梦中唤醒。

他迷迷糊糊的听到一道声音从门外传来:“八哥儿!”

“嗯。”杨道焕应了一声,从床上挣扎着爬了起来,拿起沉甸甸的包裹,走出房间。

沈秋白背着书篓,一副书童打扮。

杨道焕把一盒装着精品红茶的小木盒放进书篓,再把书放在盒子上面。

院子外,杨道灿和他的两个跟班杨道琰、杨道焰猛打哈欠,双手揣在袖子里。

“走吧。”沈秋白小声提醒。

“等我一下。”

杨道焕转身,朝着母亲的房间跪下,轻轻地磕了几个头。

一行人轻手轻脚的离开,借着月光,走向码头。

那里有民船候着,沿着汉水一路向西,可以直达汉中的石泉。

从石泉走子午道抵达西安府。

他们前脚刚走,张氏打开了房间的门,眼含热泪,目送着儿子的远去。

她怕哭出声,赶忙用手捂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