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国子监

换源:

  听完整段往事,杨道焕心神一凛,好奇地问道:“既然韦兴和韦寒关系那么深,皇帝怎么还会重用韦兴?”

“咱们这位皇帝,可不像坊间传闻的那般赢弱不堪,任万贵妃摆布。”

姚爽话锋一转,“只可惜他的权术大部分用在小地方,于治国建树不多。”

“哎呀,有大师在就是好,我已经把整个事猜的七七八八。”

杨道焕长舒了一口气,顿觉轻松。

姚爽看了一眼杨道焕伸懒腰的样子,眼光闪动,轻声要求杨道焕把这些日子在京师的见闻告诉他。

杨道焕知道,姚爽绝对是欧贤派来京师打探消息的,于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姚爽。

不过,他只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姚爽,自己猜测的内容一个字也不向对方透露。

包括他和朱骥的密谈内容。

姚爽听得很认真,手中的念珠不停地转动,显示他在飞速的思考着问题。

当他听完这些内容,一脸震惊的看着杨道焕,上下打量着。

随后,他哈哈大笑起来。

“大师笑什么?”杨道焕问。

“老和尚着实没想到一场空前的狂风骤雨,竟然在你一个娃娃的手里化为无形。”

姚爽表情略显深意,很显然他猜出杨道焕有所隐瞒。

杨道焕装作没有看出来,只道:“大师真会开玩笑,我一个连功名都没有的人,哪有本事阻止大师口中的狂风暴雨。”

姚爽深深地看了杨道焕一眼,道:“有人在京师密会,想借着永昌寺的由头,攻击梁芳和继晓。就像当年,借四陵重修攻击尚铭一样。”

娘的,干这种事还有路径依赖。

杨道焕有些好奇了:“大师,他们怎么都在这上面使力气,皇帝还吃这一套!”

“这件事可就大有深意。”

姚爽起身到门口,张望了一下,这才回来:“原因都藏在皇帝即位前的经历里。”

这段往事,杨道焕很熟悉。

土木堡之变,导致明英宗被捉,景泰帝继位。当时还是太子的成化帝,整日活在恐慌之中。

后来,景泰帝废了成化帝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

没过多久,景泰帝的儿子死了。

再没过多久,明英宗复位,重新立成化帝为太子。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成化帝和万贵妃结成了很深的感情。

“皇帝的经历,导致他性格多疑。此外,皇帝对先帝的感情也很复杂。”

姚爽说道:“皇帝对于神佛和祖宗的崇敬,更像是忍受巨大压力下的自我宣泄。众所周知,上面喜欢什么,下面就顺势而为,满足他什么。”

杨道焕眼前一亮,笑道:“大师是出家人,怎么说起神佛,反而不像是个出家人。”

“哈哈……在家无家,出家有家。”

姚爽无所谓的说道:“在大和尚看来,心的修行固然重要,身体更加重要。”

杨道焕听懂了,赶紧吩咐林信孝安排宴席。

姚爽却叫他不忙,道:“你现在要做的一件事,可比老和尚吃饭还重要。”

“哪件事?”杨道焕好奇地问。

“当然是入国子监。我朝惯例,每月初一,吏部会把各衙门所需人员整理出来,送交国子监。而国子监逢初一、十五放假。你不会想一直待在外面,连资历都没有,还怎么参与拨历。”

“我现在就去?”

“现在就去!”

“好。郑大人的举荐函,我一直贴身携带。”

杨道焕不懂姚爽为什么催促,但直觉告诉他,听老和尚的话不会有错。

他离开前,吩咐林信孝为姚爽准备饭菜。

事实上,他有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永昌寺的事不会这么轻易的结束。

各方还没有行动起来,完全是因为周忠和韦晃打架一事,太过于意外,导致进攻一方潜伏下来。

而梁芳一方,在没有摸清楚对方的脉之前,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主动出击。

再加上姚爽已经来了京师,他头顶上的“欧贤密使”帽子可以摘掉了。

可以放心大胆的前往国子监。

杨道焕骑在马上,由书童牵着,前往国子监。

京师国子监,始建于大元至元二十四年。永乐十九年,改称京师国子监,原来的京师国子监改为南京国子监。

它位于京师最北的崇教坊,与文庙毗邻。

正门是集贤门。

杨道焕没资格从那道门进去,只能从西侧的退省门。

到了退省门的门前,杨道焕下了马,从怀里拿出郑时的举荐函给守门士卒看。

再给守门士卒一些钱。

士卒乐呵呵的在前为他带路,通过太学门,往里一直走,到了典簿厅。

他进去通报,杨道焕在外面等着。

敬一亭没营建之前,国子祭酒等国子监主要官员都在典簿厅里办差。

“国子监司业翟大人叫你进去。”

士卒看在钱的面子上,把杨道焕要见的人身份说得很详细。

杨道焕感激的看了他一眼,然后信步入内。

典簿厅有好几个房间,都用门隔开,好在门一侧挂着牌子,让杨道焕知道司业在哪个房间。

他来到司业的门外,躬身行礼:“学生杨道焕,求见司业翟大人。”

“进来。”

听到准许,杨道焕走了进去,就见一个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坐在桌子的一侧,正看着他。

他连忙再施了一礼。

他猜测这个男人就是翟让。

不过,翟让眼神透露着不屑,以及让人厌恶的生冷。

杨道焕没理他的眼神,把举荐函拿出来,恭敬的递过去。

翟让懒洋洋的接过,瞥了他一眼,拆开密封完整的信封,取出郑时的举荐函。

这么正式的举荐函,让翟让微眯的眼睛稍微睁开一些,但看了里面的内容,又合上了。

“你就是杨道焕。”翟让语气生冷。

“是。”

“以后不要只回答‘是’,而是回答‘回禀大人,学生是杨道焕。’,听明白了吗?”

“是。”

“嗯?”

“回禀司业大人,学生记下了。”

“这还差不多。你去找陈典簿,把读书所需的银子交上,拿了挂号牌,初二到国子监。”

翟让说着,一边用笔在纸条上写了一行字,然后贴在举荐函上面的一侧。

然后随手扔在桌上的一侧,距离杨道焕近的地方。

“学生告退。”

杨道焕躬身拿起举荐函,眼底闪过一丝厉芒。

翟让仍然闭着眼睛,完全不理会外面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