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老狐狸

换源:

  杨道焕之所以肯坐来路不明之人抬的轿子,是因为他已经猜出对方的身份。

能说动覃勤出面,帮忙成功劝说韦兴帮忙营救。

这个大能人,不是别人,正是尹旻,官拜吏部尚书。

尹旻在民间的形象不好,被称为“泥塑六尚书”。

这指的是他办事能力不足。

但是,论官场内斗,尹旻是一把好手。

他内结宦官,靠覃勤的游说,成功上位吏部尚书。

又在汪直权势熏天的时候,巧妙的加入汪直集团成为心腹。

在汪直出事后,他不仅安然脱身,还利用营建四陵之事,成功把尚铭赶出东厂。

杨道焕个人猜测,这是尹旻的投名状。

韦兴既然出面,尹旻本来没有再出面的理由。估计是怕杨道焕不肯用心办事,所以邀请他到府上许给好处。

一顶外表普普通通的轿子,在仆人的簇拥下,进入尹府。

轿子落地,杨道焕走了下来。

“公子,请随我来。”

等候多时的老仆,主动在前带路。

杨道焕跟着他,慢步走着。

穿过回廊,远远看到一座盖在水中小岛上的房子。

连接小岛和走廊的,是一条长长的走廊。

老仆止住脚步:“老主人就在屋里,请公子自行前往。”

“有劳了。”

杨道焕信步上前。

到了门口,房门从里面打开,两个年轻仆人躬身请他入内。

一进门,便看到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跪坐在席上,面前摆着各样的茶具,墙上还挂着一幅字。

字帖只有四个字:淡泊宁静。

老人一身锦衣,宽额阔面,胡子很长,快要到胸口。

杨道焕作揖:“晚生杨道焕拜见尹老。”

“坐吧。”尹旻指了指自己对面的位置。

杨道焕脱了鞋子,走到席上,在尹旻指的位置上坐下。

尹旻全程打量着他,却是一言不发。

等他坐定,尹旻开始煮茶。

茶道,讲究一个安静。

杨道焕是个耐得住性子的人,安静的看着,脸色连一丝丝变化都没有。

当把茶倒进去微煮的时候,尹旻突然开口:

“成化十二年,京师发生了一件大案。锦衣卫出身的朱骥等人发现内廷有人勾结外人密谋造反,约定于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在真定府起事叛乱。

当今皇帝闻报后,下旨拘捕。其中内廷嫌疑最大的是司礼监太监韦寒,外面有羽林卫百户朱广、小旗王原等。

不料,就在锦衣卫将韦寒移交到都察院时发生意外,韦寒竟离奇的死在狱中。

都察院审问此案另一个主谋——李子龙,此人非常配合,时任都御史的李宾、王越问他什么,他就回答什么。”

杨道焕知道,这就是震惊一时的李子龙案。

前文提到,朱骥因为此案有功,得到成化帝擢升,自此成为锦衣卫指挥使,直到去世。

王越也因为深度参与,才会让朱骥认定王越把这些事告诉了杨道焕。

“在此案之前,又发生了沈绘案。成化九年,时任司礼监太监的沈绘暗中打造兵器盔甲,训练家丁,图谋不轨。

幸亏发现及时,没有造成天顺年间的曹钦叛乱。”

尹旻说着,把煮好的茶倒进碗里,放在杨道焕面前。

杨道焕拿起茶碗,捧着,把一小口茶喝了个干净。

尹旻微微一笑,继续娓娓道来:

“追其原因,还是昭德宫出来的太监过分打压司礼监,导致大内不宁,事情频繁发生。

这些事影响深远,导致皇帝不信任司礼监,闹出一个西厂。

还把李文达辛辛苦苦改造的锦衣卫,弄得一团糟。”

杨道焕认真听着。

李文达,指的是成化朝名臣李贤,谥号“文达”。

锦衣卫由于在天顺朝胡作非为,被李贤厌恶,趁着成化帝还年轻的时候,对锦衣卫的人选进行了变动。

李贤打造出一个比较亲文臣的锦衣卫系统,为了掩盖真相,还把万通这个废物捧成锦衣卫指挥使。

万通贪几个钱不算大事,只要不阻碍大事就行。

“晚生记得,尹老是成化九年敕拜吏部尚书。”杨道焕说。

尹旻眼神有点古怪,微笑道:“没错。所以老夫比其他人更知道一些内情,成化十二年,有人借着朱骥的身份撬动锦衣卫,扫除李文达留下的障碍。

这个人是汪直,而背后出主意的人,就是王越。”

不对!

杨道焕知道,当时号称“谋主”的人,不是王越,而是眼前这位吏部尚书。

不过,他不能当着尹旻的面说这话,只道:“原来如此。”

“汪直后来飞黄腾达,一人独占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甚至敢和万安掰手腕,落得充军的下场。”

“而他麾下的王越和陈钺,也因为被皇帝厌恶,一个致仕,另一个被迫蛰居安陆州。”

“但是权力的争夺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离开而停止,汪直走后谁能执掌他留下来的遗产,就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最终朱骥、陈准大获全胜,一个彻底执掌锦衣卫,另一个执掌东厂。”

“不过这显然不符合昭德宫的利益,于是一场新的事关权力的斗争开始,只是这次披上了一层大义的外衣——国本。”

不得不说,尹旻把事情看得十分透彻。

虽然存在误导成分,大部分内容还是真实可信的。

透过这段话,杨道焕隐约猜到了朱骥为什么一开始愿意加入保太子党。

“林俊和张黻现在被拘押在何处?”杨道焕问。

“他们都在锦衣卫。”尹旻答道,“皇帝有旨,东厂不得插手此事。”

这是不信任作为怀恩心腹的陈准。

杨道焕作揖:“多谢告知,晚生已经有了解救他们的思路。”

尹旻眼前一亮,问道:“怎么?这么短的时间,你已经想出了办法。”

“晚生名微德薄,只能勉力一试。”

杨道焕站起身,穿上鞋要走。

尹旻问道:“不谈清楚就走吗?”

杨道焕转身:“尹老给的条件已经够优厚,晚生不敢再有大的奢望了,告辞!”

说罢,走出屋子,沿着走廊快步离开。

帮助他离开国子监,正是尹旻开出的优厚条件,也是杨道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