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 巧设计谋

换源:

  “来人,看茶!”

刚才完全是对新来的杨道焕进行考察,余子俊已经得出结论。

这个少年不像外表那般柔弱,是外秀而内明。

杨道焕等余子俊入座,才浅浅的坐下。

余子俊道:“恕我刚才眼拙,没看出来少年郎却有本事。不妨直话直说,营建边墙的确是我的一大心病。

边墙东起四海治,西抵黄河,连绵一千三百余里,旧有墩一百七十个,应增建四百四十个,墩高宽都是三丈,估计需要劳动人手八万六千人,几个月可以完成。”

“当下灾情严重,国库也不充裕,满朝上下恐怕都要反对。”

杨道焕说道:“即便是修好了边墙,能修就能拆。到那时,群臣都要把责任推到都堂身上。”

修墙没有错,一段围墙一个墩台,环环相扣,能够有效的迟滞敌人,并且及时传递消息。

可是,自从于谦去世后,除少数文臣武将之外,再也没有人能让边关宁静。

最重要的还是人!

“这话也有道理,不过我修边墙还有一个考虑。这么多的百姓无处安身,想靠着修边墙让他们重返家园,还要解燃眉之急。”

余子俊见对方是个明白人,也就敞开天窗说亮话。

这么多的难民,靠稀粥度日不是个办法,需要赶紧把他们安置回原籍。

待久了,迟早要闹出大乱子。

杨道焕点点头:“都堂的话有道理,可是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想方设法对付北方强敌。

说起这件事,都堂也是流年不利,前些年亦思马因还在,以他的实力构不成重大威胁。

自此亦思马因被迫西迁,而今北边放牧的是蒙郭勒津部的酋长火筛,那可不好对付。”

蒙郭勒津部,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陌生。

有一个人,应该都有听说过。

这个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顺义王俺答汗。

俺答汗能闹出那么大的动静,靠的就是自己麾下的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

其中土默特部的前身,正是蒙郭勒津部。

该部号称万户,犯上作乱时打得蒙古中兴大汗——达延汗,差点丢了老命。

说到这里时,不得不提一下历史上一段黑色幽默。

当火筛带领蒙郭勒津部打得达延汗节节败退,差点丢掉整个漠南(约等于内蒙古)的时候。

明朝的正德皇帝大举迁往宣府,渴望在那里建立边功。

皇帝一动,那可是浩浩荡荡。直接把火筛吓得撤兵,给了达延汗难得的喘息之机。

达延汗最后消灭了火筛,把蒙郭勒津部交给自己的第四个儿子阿尔苏博罗特。

好景不长,蒙郭勒津部被长大后的俺答汗窃取。

余子俊不知道这些后来的事,但他听到杨道焕把鞑靼的情况了解如此透彻,非常高兴。

当下最缺的就是这种熟知边情的人。

“强敌在前,老夫该如何应对?”

余子俊靠近桌子一些,“鞑虏来去如风,想要抓住他们,十分困难。”

“想要知道他们何时何地发起进攻很困难,不过,如果把他们诱到合适的地方予以消灭,倒是可以。”

杨道焕语出惊人。

余子俊惊得整个人站起来,发现自己失态,又赶忙缓缓坐下。

“你的想法,我也曾有过,但是就算引入伏击圈,也很难消灭他们。”

余子俊说道:“对方也不傻,看到地形有问题,会很聪明的选择避开。”

“一般的诱敌当然不行,如果换一个方式呢。”

杨道焕说完,请余子俊允许他把带来的东西抬上来。

余子俊点头同意。

衙役出去通知,很快就看到一群人抬着箱子进来。

箱子放在正堂前的空地上。

杨道焕一挥手,陈黎等人把箱子打开,将最上面的瓷器和垫着瓷器的稻草拿了出来。

下面是一排排白花花的银子。

“这是白银三万两,是不是可以作为诱饵?”

杨道焕小声地问。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努尔哈赤担任建州卫指挥使,一年也才八百两。

要知道,那时候已经是万历年间,白银成为主流。

“足矣。”

余子俊有些担心,拉着杨道焕背对众人,小声道:“即便是有诱饵,也需要有人通知。”

杨道焕没有回答,指了指竹竿上的首级。

余子俊会意:“那么,谁来负责埋伏?”

“谁来负责埋伏,想必都堂心中有数。问题是该用什么东西打击鞑虏骑兵。”

杨道焕故意想了一下,说道:“属下有一个办法,可以轻松对付鞑虏的骑兵。”

“哦?什么办法!”

“一种兵器,但这种兵器只能私下进行,不能公开。”

“如果真能成功,我可以担保,你这个仅仅是历事的国子监生可以离开国子监,以国子监出身补授朝中职务。”

“那,属下不出力是不行了。”

杨道焕就是为这个来的。

具有历事出身的人,就可以授官。

授官的过程也被称为“上选”,就是在吏部挨次等待授官。

上选又分三种,一是常选,即按规定每两个月考试一次,从考试后选取人员。

二是拣选,每年的二、八月除常选外,拣选一次,补授地方。

三是选除边远地方,就是自愿前往边远地区当官优先获得当官的机会。

不管你是用什么方法获得官职,只要你是历事出身,在朝中都属于被排挤对象。

然而,这却是杨道焕最有希望的道路。

“你打算制作什么兵器,用于克制鞑虏骑兵?”

余子俊有些急不可待。

他在边关很多年,可以说是亲眼看到鞑虏骑兵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如入无人之境。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臣,他也希望建功立业。

“这一战至关重要,所以我想借边军的军器局一用。”

杨道焕笑着说道:“请都堂派人引我前往,让我熟悉一下情况就开始制作。”

军器局,又称军器人匠局,工部和各布政使司都有,负责军器的制作。设大使一人,从九品。

生产和存放兵器的地方,除了军器局还有兵仗局。

不过兵仗局属于宦官管辖,杨道焕和镇守本地的宦官韦敬完全不熟悉。

况且有余子俊坐镇,暂时也没必要找他。

“既然是制作新兵器,那我得亲自看一看它的威力。”

余子俊来了兴趣,他很想知道新兵器是什么,顺便让自己悬着的心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