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朱洵会如此果断地决定他们的命运,心中顿时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很快,刑场就到了。
锦衣卫们办事麻利,毫不拖泥带水。
他们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那些土地主的头颅便滚落下来,鲜血溅满了整个刑场。
这一幕让在场的百姓们既感到震惊,又感到解气。
他们纷纷欢呼雀跃起来,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兴奋的神情。
“朕宣布,所有的财产都充公!再也不会有抢占良田的事情了!”
朱洵这一次可谓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扬州府激起了千层浪。
他雷厉风行地处置了那些作恶多端的土地主,让整个扬州府的百姓都深刻地知晓了土地规改这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在扬州府的大街小巷,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谈论着朱洵的果敢决断,对这位皇帝充满了敬佩与感激。
那些曾经深受土地主欺压的百姓,更是热泪盈眶,他们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朱洵的行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公正与公平,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而朱洵并未止步于此。
他深知土地兼并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扬州府,其他地区也可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于是,他果断地派出了一部分训练有素的锦衣卫,奔赴其他各地区进行土地规改的实施。
“陛下,今日不如好好地休息休息,明日再忙碌也不迟。”
站在朱洵旁边的锦衣卫看着朱洵在深夜仍专注于调查周围土地改革之事,忍不住出言相劝。
此时,书房内灯火通明,朱洵坐在书桌前,面前堆满了各种关于土地改革的文书和资料。
他微微皱着眉头,神情专注,手中的毛笔不时在纸上写下一些批注和思考。
毕竟陛下为了能够尽快完善土地的分配,以及推动周围土地改革的实施,每日都忙碌到很晚。
作为锦衣卫,他们亲眼目睹了朱洵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心中着实为陛下的勤劳赞叹不已。
他们深知土地改革对于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性,也明白朱洵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然而,他们也担心朱洵的身体会因过度劳累而受损。
“陛下,您连日操劳,实在辛苦。如今夜色已深,您该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明日才能更好地处理政务。”锦衣卫再次劝说道。
“朕知道了。”朱洵微微抬起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锦衣卫,神色平和地说道。
“你先下去吧。明天跟着朕下乡去看一看实际的情况到底如何。朕要亲自了解一下土地改革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以及百姓们对此次改革的反应。”
朱洵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他对土地改革之事的高度重视。
朱洵并没有责怪开口劝到自己的锦衣卫。
在他看来,这位锦衣卫的劝谏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和忠诚。
能为了主子着想的奴才,就算不加以奖赏也绝不能够责怪。
朱洵坐在书桌前,微微闭上眼睛,思考着明天下乡的行程安排。
他要深入基层,与百姓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想法。
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推进土地改革,让百姓们真正受益。
锦衣卫听了朱洵的吩咐之后,连忙恭敬地退了下去。
他的脚步轻快而稳健,心中充满了对明天行程的期待和准备的决心。
回到自己的住处,锦衣卫立刻开始忙碌起来,仔细整理明天下乡所需的各种物品。
他打开柜子,取出轻便的行囊,将一些必要的干粮、水袋、地图等物品整齐地放入其中。
接着,他又检查了自己的武器装备,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护陛下的安全。
等到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
朱洵早已收拾妥当,他身着便服,显得低调而庄重。
在朱洵的身后,跟着一队精神抖擞的锦衣卫。
他们个个身姿挺拔,面容严肃,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朱洵带着锦衣卫走进了一个距离较近的村庄。
这个村庄宁静而祥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和庄稼的芬芳。
村庄里的房屋错落有致,有些是简陋的茅草屋,有些则是稍显坚固的土坯房。
朱洵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心中感慨万千。
“陛下,这里是离扬州府最近的一个村庄,名叫祝家庄。”
锦衣卫微微侧身,一边走在朱洵旁边,一边详细地介绍着这个庄子的情况。
“这个庄子的主人叫做祝元程。此人在这一带也算是小有名气,据说为人较为和善,对庄里的百姓也多有照顾。”
祝家庄虽然不算很大,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貌。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传统的中式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屋顶覆盖着灰色的瓦片。
村庄周围是一片片肥沃的农田,此时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庄里的道路虽然不宽,但却十分整洁,偶尔还能看到一些村民在路边忙碌着,或是修缮房屋,或是整理农具。
“陛下,我们此次前来,或许可以从这个祝家庄了解到一些关于土地改革的实际情况。”
很快,朱洵带领的一队人就已经来到了家庄的入口处。
这个入口并不起眼,只是一条由泥土和碎石铺就的小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
朱洵停下脚步,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着这个宁静的村庄。
家庄里面的许多百姓,他们大多一生都未曾走出过这个小小的村庄,也没有见过什么大人物。
他们过着简单而朴实的生活,每日忙于田间劳作和家务琐事。
猛然看到朱洵如此身着华服、气质不凡的人前来,百姓们都充满了好奇。
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从房屋里、农田里走出来,远远地张望着。
们看着朱洵和他身后的锦衣卫,窃窃私语着,猜测着这些人的来意。
朱洵刚刚听到锦衣卫详细地说明了这个家庄的主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