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因何而起

换源:

  虽然从表面上看,朱洵并未对礼部尚书过多怪罪,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早已在盘算着要借此机会对六部进行一番调整。

朱洵深知,此次烟花爆炸事件虽看似偶然,却也暴露出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这六部的官员们,尽管目前看起来较为老实本分,但朱洵明白,人不可貌相,他们或许并非如表面上那般良善之人。

在朱洵的观察中,这几位官员在拜见他时虽表现得恭敬顺从,但谁又能保证他们的内心没有自己的小算盘呢?

朱洵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人或许在各自的职位上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并非完全忠诚于朝廷和他这位皇帝。

他觉得,只有换上自己真正信任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控局面,推行自己的政策和改革,而不至于处处受到牵制,感到疲惫不堪。

等到礼部尚书离开之后,朱洵立刻召唤来了锦衣卫。

在朱洵看来,将这件事情交给锦衣卫去办,他才最为放心。

锦衣卫训练有素,行事果断,定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出事情的真相。

“速速去查一查这场大火究竟是因何而起。仔细检查各个官员在这场事件中的动向,务必秘密进行,不可让任何人知晓。朕要在第一时间得知调查结果。”

朱洵神色严肃,语气坚定地吩咐道。

他的目光中透露出深沉的思索与警觉。

“这场大火绝对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般简单,其中必定暗藏着某些玄机。朕绝不允许有任何威胁国家稳定和百姓安全的隐患存在。”

朱洵微微皱起眉头,心中的担忧愈发强烈。

朱洵暗中派遣锦衣卫去仔细调查各个官员的动向,期望能从这些官员身上寻找到火灾的根源。

在朱洵的心中,他坚信这场烟花爆炸绝非偶然事件。

他敏锐地察觉到,此事背后必定与某些官员脱不了干系。

锦衣卫领了朱洵的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精心挑选出各个身手敏捷、经验丰富的锦衣卫成员,迅速展开暗中调查。

这些锦衣卫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影子,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官员。

他们凭借着出色的侦查能力和谨慎的行事风格,密切关注着官员们的一举一动。

“启禀陛下,微臣等经过严密探查,有如下情况禀报。礼部尚书在离开皇宫回府之后,即刻便将自己的小儿子叫至庭院之中。”

“只见礼部尚书怒容满面,眼神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他不由分说,扬起手掌便朝着小儿子狠狠打去。”

“那一声声清脆的巴掌声和小儿子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场面相当惨烈,显然礼部尚书是下了狠手的。小儿子被打得脸颊红肿,嘴角流血,却不敢有丝毫反抗,只是不停地哭。”

“随后,礼部尚书又秘密地约见了刑部尚书。他们二人在一间幽静的包厢之中会面。那包厢门窗紧闭,周围也被布置得极为隐秘,外人难以窥探其中情形。”

“他们在包厢里面交谈了许久,微臣等虽极力靠近,却并未听到任何具体的谈话内容。”

“他们交谈时,偶尔能看到他们神色紧张地交头接耳,似乎在商议着极为重要的事情。”

“待他们两个人离开之后,便再无任何异常动作。今日微臣等竭尽全力,也仅查到了这些情况。恳请陛下示下,微臣等将继续深入调查,务必为陛下查明真相。”

锦衣卫派出去的人在第一天便收获到了这些重要情报,立马就呈递给了朱洵。

朱洵听到锦衣卫的禀报后,立刻将手中的茶杯缓缓放下。

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凌厉起来,犹如一把利剑,让人不敢直视。

“看来这件事情果然如朕所料,与这些官员脱不了干系。八成就是这礼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关系最大。”

朱洵的语气坚定而严肃,他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

“此次烟花爆炸引发的大火,绝非偶然。这背后必定隐藏着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朕绝不允许有任何危害国家稳定和百姓安全的事情发生。”

“再继续往下查一查,朕要知道更详细的情况。不得有丝毫懈怠,务必尽快查明真相。”朱洵果断地吩咐下去。

锦衣卫们听到命令后,立刻领命。

在他们的努力下,也逐渐调查出了一些新的线索。

而朱洵与刑部尚书约定的时间也已然来临。

这件事情发生之际,朱洵只给了刑部尚书三天的时间来调查此事。

这三天的期限,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刑部尚书的心头。

且不说刑部尚书,六部的官员们此刻都极为忐忑不安。

毕竟,此次事件绝非小事。

那烟花爆炸引发的大火,影响巨大,不仅破坏了接风宴的筹备,还危及到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可能对朝廷的稳定造成冲击。

他们深知皇帝对此事的重视,也明白若不能妥善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刑部尚书一时之间确实拿不定主意,不知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才好。

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神色凝重,眉头紧锁。

他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各种可能的情况和解决方案,但每一个想法似乎都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然而,他又抵不住朱洵三天之内就要一个结果的压力。

那来自皇帝的威严和期待,让他感到如芒在背,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第三天的下午,阳光已不似正午那般热烈,却依旧带着些许燥热。

刑部尚书拖着沉重的步伐,磨磨蹭蹭地来到了行宫。

他的脸上满是纠结与不安,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斤重担。

一路上,他的内心都在激烈地斗争着,思考着该如何面对皇帝,如何交代这件棘手的事情。

然而,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刑部尚书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来到了朱洵面前禀告。

“参见陛下。”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紧张。

一开始,刑部尚书的眼神中充满了犹豫,他的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着,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