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心中满是欢喜与急切,那精致的面容上泛起一抹红晕。
来到朱洵面前,周皇后微微欠身,柔声说道:“臣妾参见陛下……陛下可安好?”
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朱洵,眼中满是关切与深情。
看着眼前完好无损的朱洵,周皇后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
她的眼眶微微湿润,那如秋水般的眼眸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朱洵亦是许久没有见到周皇后了,此时看到周皇后,只见她整个人像是瘦了一整圈,那原本圆润的脸庞如今略显清瘦,朱洵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心疼。
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满是怜惜。
“辛苦皇后了,一路颠簸,朕来接你们回去。”朱洵柔声说道,言语中充满了关切。
他缓缓伸出手,将周皇后拉到了自己的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膀,温柔地拍了拍,更是给周皇后以安慰。
而这时候,跪在地上的各位大臣缓缓站了起来。
一开始,他们满心兴奋,见到朱洵就更加的高兴了。
然而,此刻见到陛下,他们反倒有些踌躇起来。
毕竟听消息说,朱洵在南京这边呆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南京这边的官员也不少,而且单独设有六部。
朱洵难免会重用这边的官员。
很多大臣心中都充满了担忧,他们害怕自己会不会在路上耽误了太久,以至于朱洵已经忘了他们。
他们暗自思忖着,到时候过来的话,岂不是要坐着冷板凳,再也没有了在京城那边的权利?
想到这些,很多个官员立马就围了上来。
一位大臣满脸谄媚之色,恭敬地说道:
“陛下真是太仁慈了,竟然连夜赶路来迎接我们,此等殊荣,臣等感激涕零。陛下之仁德,如皓月当空,照亮臣等前行之路。”
另一位大臣连忙附和道:“是啊,陛下自爱民之心无人可比。陛下心怀天下,体恤百姓,果真是一位明君。臣等能在陛下的统治下,实乃三生有幸。”
又有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陛下英明!陛下为了迎接臣等,不辞辛劳,连夜奔波。”
“陛下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臣等甘愿为陛下再次尽心尽力,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众多大臣纷纷拍起马屁来,那股劲头丝毫不输给这边南京的大臣。
好听的话如流水般一句接一句地说出来,仿佛永远也说不完,怕是说一百句都不重样。
他们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试图以此来博得陛下的欢心,消除心中的不安。
朱洵倒是也没反驳这些大臣的阿谀奉承之词,而是笑盈盈地看着他们,那目光中似乎带着几分深意。
在他心中,能够南下这么久且安全地到达这里,这些个官员绝非普通之人。
他们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想必也是历经了诸多艰难险阻,才得以保全自身并顺利抵达。
一路上,他们或许遭遇了恶劣的天气,或许面临着物资匮乏的困境,又或许遭遇了各种意外情况,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化险为夷。
而南京这边的官员确确实实是有些嚣张了,若不找些人来加以制衡的话,时间久了必然会出事。
朱洵深知,权力的平衡对于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
他要的就是北京的这些官员来之后,能与南京的官员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方势力独大,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所以,现在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朱洵都不能对这些北京的官员做出太过分的事情。
他明白,这些官员在国家的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对于他的统治至关重要。
而这些北京的官员确确实实也是有些眼力见的,不管是拍马屁还是表忠心,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他们深知,在这新的环境中,他们必须紧紧依靠皇帝,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朱洵需要这些大臣,自然是和颜悦色的。
而且,拿捏住这些大臣的心理,也是朱洵最为擅长的。
他知道这些大臣们心中的担忧和不安,也明白他们渴望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现在,北京的官员当然是需要一些定心丸,让他们放心下来,只有这样,他们到时候才能够更好地为他做事。
“各位爱卿有心了。朕在南京的这段时日里,时常想起各位爱卿。每每思及诸位为朕、为国家殚精竭虑,朕心中便满是感慨。”
“朕在南京,若没有了你们,怕是都没有了左膀右臂。你们现在来了,朕当真是喜出望外。朕迫不及待地便来迎接各位爱卿,只为能早些见到你们。”
朱洵微微扬起下巴,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继续说道:
“城里面朕早已命人准备好了住处,各位爱卿只管进入城门。一路奔波,想必诸位也甚是疲惫,你们且好好地养好身体。”
“三天之后,继续上朝。朕还等着你们为朕效力。朕相信,有各位爱卿的辅佐,我们定能克服重重困难。”
朱洵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对这些官员的贴心和关心。
眼神中流露出关切之情,但又不会显得过分急切,让自己处于弱势地位。
毕竟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握好适度的原则,如果让这些官员过于自信,觉得朱洵太需要他们,甚至到了离不开他们的地步,那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朱洵深知,帝王之术在于平衡与掌控。
他的这个态度刚好会让这些官员觉得朱洵需要他们,然而又不是那种无可替代的需要。
这种微妙的平衡,既能让官员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又能让他们明白自己并非不可取代,从而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皇帝效力。
“各位爱卿,一路辛苦了。朕已在城中为你们准备好了舒适的住处,你们且速速进城,好好休整。朕期待着你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朱洵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进城。
官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很快,这些官员便在朱洵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进入了城门,开始了他们在南京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