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去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根本不是什么好差事,如今我们只想着能博个好名声,没曾想陛下的名声倒是迅速起来了。”
工部尚书长叹一口气,神色黯然。
“是啊,工部也是不容易,天天出了这么多苦力,钱倒是没得到半分,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下面那些辛苦干活的人交代了。”
户部尚书一脸愁容,眉头紧锁,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
“咱们在这西北之地,风餐露宿,费心费力,为的就是能让百姓渡过难关。可如今这局面,真是让人头疼啊。”
工部尚书连连摇头,叹了口气,“下面的人跟着咱们干活,满心盼着能有些许回报,咱们却两手空空,如何面对他们那殷切的目光?”
两个人这么说着,心里面满是苦涩,只能相视苦笑,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上朝之时,金銮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两人面色凝重,待轮到他们奏事时,便纷纷出列,向朱洵启奏。
“陛下,如今这赈灾之事实在是举步维艰,难以维持了。既缺银钱,又少人力,就连所需的材料也是极度匮乏,现在微臣们都不知该如何将此事继续推进下去了。”
户部尚书声音微微颤抖,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神情焦虑而急切。
“陛下,户部尚书所言不虚。微臣这边也是困难重重,虽说微臣所述或许稍显夸张,可这的确是实打实的现状啊。”
“工程所需的物料迟迟无法到位,工匠们也是有心无力,如此下去,赈灾之事恐要陷入僵局。”
工部尚书拱手弯腰,一脸愁容,目光中满是期盼,希望能从朱洵那里得到解决之法。
这时候,户部尚书再次向前一步站了出来,急切地解释道:
“工部尚书这话说的不差,实在是户部如今囊中羞涩啊。自从太医院开始试点种植牛痘后,为了鼓励民众参与,发放了大量的粮食,这钱几乎都拿去购置粮食了。”
户部尚书眉头紧蹙,语速较快,脸上满是焦虑之色。
“而且,为了支持试点,粮食也大量给了出去,如今仓库中的存粮都所剩无几,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粮食用于赈灾呀。”
户部尚书边说边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诉着各自的难处。
其实仔细想来,两个人说的也都在理,皆是当下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其他大臣在朝堂之上听着,也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是啊,这钱也没了,赈灾的粮食也没了,这可如何是好呀。”一位大臣面色忧愁,眉头紧锁,声音中满是焦虑和无奈。
“是啊,一开始谁也没想到会发展成这般局面,如今倒好,什么都没了,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另一位大臣连连摇头,长吁短叹,脸上的神情满是懊悔和担忧。
其他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议论纷纷,觉得这件事情的发展实在是超出预料,结果令人难以应对。
“这可如何是好?”
“谁能想出个法子来?”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商议来商议去,却始终想不出来什么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这时,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缓缓站了出来。
“陛下,种植牛痘试验之事,初衷诚然是个利国利民的好办法。然而当下,钱和粮食都已陷入短缺之境。在这般艰难的情形下,可否暂且停止牛痘的试验了呢?”
一位老臣拱手弯腰,神情庄重而恳切,目光中透着对局势的忧虑。
“陛下啊,切不可因为这一件事情,而让其他诸多要事都变得没头没尾,杂乱无章。至少应当拿出一个周全完备的应对之策吧。”
另一位老臣微微颤抖着声音说道,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此刻更是愁容满面。
一些老臣自恃在朝堂上效力的岁月长久,觉得皇帝碍于他们的资历,不敢轻易拿他们怎么样。
于是,便心怀叵测地暗戳戳指明这件事情就是皇帝安排得不够妥当。
“陛下,只因这种植牛痘之事,竟耽误了为临近百姓开放粮仓之举。做事不顾前因后果,有头无尾。如今这局面,就应当由陛下您来解决。”
一位老臣挺直了腰杆,话语中带着几分咄咄逼人的气势,眼神中透露出对皇帝的不满和指责。
其他的大臣听到这里,或是慑于这些老臣的威势,或是心中也有同样的想法,竟都选择了沉默,没有出声反驳。
皇帝听到这里,脸上先是闪过一丝诧异,随后便是一声冷笑,那笑声中饱含着愤怒、不屑与威严。
“哦,那众爱卿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如何处理?”朱洵微微眯起双眸,目光中透着几分疑惑与冷冽。
他着实没有料到这些在朝堂上历经风雨的老文臣竟然依旧怀着这样的想法,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失望与恼怒。
他原以为经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这些老臣能够有所转变,能够更加理解和支持他的决策,却没想到时至今日,他们还是如此顽固不化,一味地只看眼前的困境,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
“这……”
然而,在朱洵询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刚刚还议论纷纷的大臣们瞬间又都噤若寒蝉,没有再说话了。
他们一个个低垂着头,目光闪烁不定,神情中透着心虚。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之前不过是暗戳戳地指责,如今要明晃晃地当着皇帝的面说出来,他们哪有这样的胆量。
毕竟,皇帝的威严摆在那里,谁敢轻易冒犯,稍有不慎,可能就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好了,既然在座的各位爱卿都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的方案,那就让朕来说吧。”朱洵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声音沉稳而有力。
“朕认为,刚刚诸位爱卿所言,都甚为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