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三人拼命找借口

换源:

  “朝廷的确不能亏待了百姓,朕也必定要绞尽脑汁好好地想一想究竟如何处理才最为妥当。”

朱洵神色凝重,双眉微微蹙起,展现出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

“刚好刚刚的李爱卿和王爱卿都是心怀百姓的忠义之臣,为了我们大明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敢于直言进谏,所以朕认为此次再去赈灾,就应当让二位爱卿亲自前往。”

朱洵的话音刚刚落下,朝堂之下瞬间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了先前的讨论的声音。

一开始他们只是妄图指责朱洵未能布好大局。

可现在倒好了,这口大锅直接飞到自己身上来了,不仅没有讨到任何的便宜,反而还要亲自去赈灾。

众所周知,赈灾之事根本就没什么好处可言,不仅劳心劳力,还可能累得一身脏,甚至可能因为某些意外状况而受到牵连。

所以当朱洵说到要他们一起去的时候,所有的人瞬间就都缄默不语了。

每个人都低垂着头,眼神闪烁,生怕朱洵会提到自己。

朱洵的目光如鹰隼般精准地扫过殿下的每一个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刚刚言辞最为激烈、说的最多的那几个人。

此刻,那几人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朕就格外看好李爱卿、王爱卿,还有周爱卿。就由你们三个一同前往吧,朕对你们可是寄予厚望,深信你们心怀百姓,定会自愿为民众付出。”

朱洵目光坚定地看着他们,语气不容置疑。

这三个人听到朱洵点了自己的名字,瞬间吓得脸色苍白,双腿一软,直接跪了下来。

他们的身体瑟瑟发抖,眼神中充满了惊恐和懊悔,万万没想到这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竟来得如此之快,这就是报应啊。

“陛下……臣近日身体不太舒服,感觉不能胜任此等重任啊。”李爱卿声音颤抖,额头冒出冷汗,一脸苦相地说道。

“是啊,陛下,臣家中老母病重,实在不能离人啊。”王爱卿也急忙附和,神色慌张,眼神中满是祈求。

周爱卿见两人如此,也赶忙开口:“陛下,臣才疏学浅,恐在赈灾之事上有所疏漏,误了大事啊。”

三个人各自开始找理由推脱了起来,都极不愿意去。

但是朱洵此时投来一个冰冷的眼神,那眼神犹如寒刃,充满了威严和压迫。

三人一下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原本到嘴边的话也生生咽了回去。

因为朱洵现在已经把他们抬到了高处,说是为了百姓,为了大明的安定繁荣。

在这样的大义面前,他们也不敢公然反驳,只能暗自叫苦不迭。

直到下朝,李爱卿、王爱卿和周爱卿三人都还呆立在原地,满脸茫然,迟迟没反应过来。

而其他的大臣早已陆续离去,朱洵则是心情愉悦地美滋滋回到了御书房。

“陛下真的打算让他们去赈灾吗?那估计会出不少的乱子哎。”王承恩紧跟在朱洵身后,一脸疑惑地问道。

王承恩实在是看不懂朱洵到底想做什么。

虽说让他们去赈灾算是对他们的惩罚,可对于百姓而言,这三个不靠谱的官员去主持赈灾事宜,恐怕并非好事。

朱洵自然知晓王承恩心中所想,其实他早就把应对之策考虑周全了。

“朕早就安排锦衣卫暗中跟随了,必定不会出什么意外的。不管何种情况,都会及时汇报给朕,放心吧。”

朱洵神色从容,语气坚定,目光中透露出胸有成竹的自信。

朱洵想要惩罚他们这是一方面,但他也绝对不会将百姓的安危视作儿戏。

“朕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百姓的福祉不容忽视。朕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怕这些文官从中作梗,坏了朕的大事。”

朱洵微微眯起双眸,脸上闪过一丝忧虑,心中暗自盘算着后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

过了好几日,这些官员一路风餐露宿,历经长途跋涉,历经诸多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赈灾的地方。

锦衣卫也谨遵朱洵的吩咐,每日不辞辛劳,顶着烈日或是冒着风雨,准时向他详细汇报这边的具体情况。

起初的几日,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毫无异常的迹象。

每日传来的消息,无非是官员们按部就班地开展赈灾工作,物资的发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陛下,目前看来,一切进展顺利,这几位官员还算尽职尽责。”

王承恩在朱洵身旁微微躬身,小心翼翼地说道。

朱洵微微颔首,神色却并未放松,目光中仍带着几分忧虑:“莫要掉以轻心,且看后续如何。这赈灾之事关乎百姓生死存亡,切不可有半分疏忽。”

王承恩连忙应道:“陛下圣明,想来那几位官员也知晓陛下对此次赈灾的重视,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是这人心难测,还需多加留意。”

朱洵轻哼一声,双手负于身后。

“但愿如此,若他们敢在这关键时刻掉链子,朕绝不轻饶。朕要的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若有半点虚与委蛇、中饱私囊,朕定当严惩不贷!”

然而,直到今日,一个锦衣卫神色惊惶、脚步匆匆地极为慌张地跑了过来。

朱洵远远望见他那失魂落魄的模样,心中便已然明了,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

他深吸一口气,做好了迎接坏消息的准备。

“说说吧,究竟发生了何等严重的事情?那三个官员到底都干了哪些荒唐离谱之事。”

朱洵表情凝重严肃,目光如炬般犀利地紧紧盯着面前气喘吁吁的锦衣卫,声音沉稳有力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仿佛在这一刻,他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棘手状况的心理准备。

其实,朱洵早已知晓这些官员的品行和习性,料定以他们一贯的作风,必然会在赈灾过程中惹出诸多麻烦。

所以此刻的他,脸上并未流露出丝毫的惊讶之色,只是面容沉静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锦衣卫的回禀,准备思考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