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贪官污吏

换源:

  “这些银两和地契让一部分锦衣卫留下来妥善守着,另一部分跟着我回去。”骆养性安排得有条不紊。

随后,骆养性带领着部分锦衣卫,快马加鞭,以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回京。

一到京城,他甚至顾不上稍作休整,立马就急匆匆进宫,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地详细禀告给了朱洵。

“真是没想到呀,这些个地方上的贪官污吏竟然丝毫不逊色于京城里面的那些官员。”

朱洵皱着眉头,满脸怒容,声音中满是震惊和愤怒。

“仅仅是良田就多达一千多亩,白银更是多达二百多万两,这财富之巨,竟是比京城里面的有些官员还要富足,他们的贪婪无度,真是给朕上了深刻的一课呀。”

朱洵一边来回踱步,一边痛心疾首地说道。

“把这些搜出来的银两全部都用于赈灾,一分一毫都不许挪用。把这些被占了的良田也尽数还给百姓,不得有误。”

朱洵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骆养性,语气严肃而坚决。

“你一定要确保这些贪官污吏都已经被依法处理好,这些被搜出来的财物和土地也一定要切实用于百姓。若有差池,朕唯你是问。”

朱洵表情凝重,郑重地把这些事务全部都交给了骆养性。

骆养性当即跪地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

骆养性自然是不会让朱洵失望的。

回去之后,他雷厉风行,立马就让剩下的锦衣卫行动起来。

他们迅速地将搜出的银两用于购买粮食、药品等赈灾物资,分发给受灾的百姓,确保每一两银子都用在了刀刃上。

同时,他们也不辞辛劳地核实良田的归属,把原本被贪官污吏强占的良田,一一归还给了百姓。

百姓们在重新获得土地的那一刻,眼中满是感激和喜悦。

好不容易西南灾区那边的赈灾工作有了一些起色,情况逐渐好转。

然而,朝廷这边却又开始动荡了起来。

毕竟此次惩处了那么多的官员,所引发的余波和影响岂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平息的。

各个派系之间暗中较劲,人心惶惶,朝堂之上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而压抑。

朝堂之上,弹劾的声音再度此起彼伏地响起。

毕竟西南地区那么多的官员,其中总有几人与朝中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是沾亲带故,或是有着同窗之谊。

又或者是某些朝中官员收了他们的银子,收了贿赂,于情于理怎么也要帮他们说上几句好话。

“陛下,仅因为这次之事,骆养性实在是做得太过了,竟然敢绕开皇命,擅自直接杀害官员。”

几位文官神色凝重地走了出来,他们的语气急切,表情严肃。

“这都不把您放在眼里面了,以后朝廷纲纪何存?朝局还如何稳定?长此以往,这可如何是好呀。”

他们边说边摇头,神情里面都带着掩饰不住的慌张,额头上也隐隐有汗珠渗出。

“是啊,陛下。您想想,他现在权力就已经如此之大了,倘若日后再不加约束,那还得了?等到以后可怎么办呀?如此这般,朝廷终归是难以稳定呀。”

一位文官紧皱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脸上满是焦虑之色。

“是啊,陛下。请陛下务必三思啊!现在就应该果断地把他们的权利剥夺掉,以防患于未然。不然的话,等到之后局面愈发难以掌控,可就难办了。”

另一位文官紧接着附和,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神中透着急切。

说到后面,他们的情绪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最后,这几个文官竟然齐齐下跪,额头紧紧贴着地面,齐声高呼:“请陛下圣裁!”

他们强烈要求朱洵把锦衣卫的权力剥夺掉,坚称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朝堂的稳定。

朱洵冷眼瞧着这些人荒诞可笑的行为,又听着他们那一番荒谬绝伦的话语,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恼怒。

只觉得他们时至今日还以为自己是那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妄图要求什么自己便会乖乖听从什么。

“朕做什么事情还需要各位大臣来帮朕决定吗?难不成朕连一点自主决定的权力都没有吗?”

朱洵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站起身来,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

“这朝堂上面究竟是谁在掌权,各位大臣心里还清楚吧!”朱洵的声音如洪钟一般响亮,震彻整个朝堂。

他平日里那轻松温和的做派全然不见,此刻讲起话来皆是严肃威严,不容置疑。

这一番话,犹如一道惊雷,一下子就把底下跪着的文臣都给镇住了。

他们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原本挺直的脊梁也不自觉地弯了下去。

几个大臣一开始还在声泪俱下,悲悲切切地想要朱洵收回锦衣卫的权利。

他们涕泗横流,哭声悲切,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企图以这般可怜之态打动朱洵。

然而,突然朱洵如此声色俱厉地一番斥责,几个大臣瞬间被吓得面如土色,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他们原本跪着的身子更加瘫软,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气,立马呆跪在原地不敢有丝毫的动弹,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只是惶恐地低垂着头,不敢与朱洵愤怒的目光对视。

“好了,朕现在就明确表明,如果谁胆敢为那些死了的贪官污吏说上哪怕一句话,朕就下旨对其同罪论处!”

朱洵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噤若寒蝉的大臣们,语气森冷地说道。

“不要妄图挑战朕的底线!贪官污吏乃是朝廷的蛀虫,是百姓们最为痛恨的恶徒。谁敢为他们鸣不平,朕就当谁与他们是一丘之貉,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朱洵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一般狠狠落进了大臣们的耳朵里面。

此刻,大臣们个个面色惨白,低垂着头,朱洵的这番话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