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万分危急

换源:

  现在谁都不敢再多说一个字了,毕竟谁也不想因为这么一点关系就让自己的家中也落得个妻离子散的凄惨下场。

到时候人头落地,身败名裂,根本不值得为了那些贪官污吏搭上自己和家族的前程与性命。

朱洵说完之后,朝堂之上瞬间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原本还有些细微的议论声也戛然而止,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掐断。

那几个原本弹劾锦衣卫的人此刻也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面面相觑,神色惶恐地站了起来。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惧,嘴唇紧闭,不敢再多吐露一句弹劾锦衣卫的话语。

就在这么凝重僵硬的氛围之下,户部尚书毕自严缓缓站了出来。

他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然后朗声道:“禀告陛下,臣有要事禀告!”

好歹毕自严说的是关乎正事,朱洵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不再那般冷峻。

“说!什么事情?”朱洵微微前倾身子,目光紧盯着毕自严,语气虽依旧严肃,但已不像先前那般冰冷。

毕竟只要所谈之事是有利于朝廷稳固、能造福百姓的,朱洵向来都是非常愿意倾听并且积极解决的。

“启奏陛下,如今国库的粮仓情况万分危急,已根本没有多余的存粮了。”毕自严神色凝重,语气急切地说道。

“今年西北遭遇饥荒,为了救济灾民,用去了大量粮食开仓放粮。西南地动之时,又因要到处赈灾,粮食的发放数量也颇为庞大。”

毕自严眉头紧锁,边说边微微摇头,“所以到现在,粮库里面的粮食已然所剩无几。实在是情势紧迫,不得已,一定要告知陛下了。”

毕自严所言绝非危言耸听,如果不是因为今天诸多事情凑巧地碰到了一起,形成这般复杂艰难的局面。

毕自严也断不会在如此冰冷压抑的氛围当中提出这么至关要紧的事情。

朱洵听到这里,心中虽有担忧,但神色还算镇定,毕竟他对此早已有了应对之策。

之前在抄那些贪官污吏的家时,抄出来了不少银两,都暂且归入了私库。

如今国库空虚,若要置办粮食,也就只能动用私库的钱去购买了。

朱洵想到此处,虽有一些不舍和心痛,那些银两毕竟也是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

然而,为了能够让朝廷局势稳定,保障粮食充足,让百姓不再挨饿,他深知此刻已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朱洵深吸一口气,暗自思忖:身为一国之君,当以大局为重,些许钱财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能换得国泰民安,一切都是值得的。

“今年抄家所得出了不少钱财,虽已存入朕的私库,但是现在让户部的人从这笔钱里支取,拿去粮商那里购置粮食吧。”朱洵缓缓说道,目光中透着果断与坚定。

“毕竟还是国库的充盈更为重要,记住一定要将这件事情好好地办好。切不可有丝毫的疏忽与差错,务必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买到足够的粮食。”朱洵语重心长地吩咐道,脸上满是郑重之色。

毕竟此次动用的可是自己私库里面的钱,若非国库实在是空虚无以为继,他也着实不愿动用这笔私财。

朱洵心中暗自叹息,身为君主,为了国家的安稳和百姓的生计,有时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取舍。

但只要能解当下的燃眉之急,让朝廷渡过难关,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毕自严听到朱洵的旨意,自然是满心欢喜且恭敬地领旨谢恩。

他深知皇帝的此番决策对于解决当下困境的重要性,也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谢恩之时,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下了早朝之后,皇帝回到了御书房,坐在书桌前,眉头微蹙,心中还是不太放心采买粮食的事情。

那关乎着万千百姓的温饱,容不得半点差错。

“找人盯着户部采买粮食的事情,要事无巨细地全权盯着,不能够出一点纰漏。”

他对着身边人郑重其事地吩咐道,语气严肃而急切,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采买粮食乃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所需动用的钱财数额自然庞大,朱洵心中实在是难以踏实放心,于是赶忙吩咐王承恩务必谨慎对待,好好看管监督此事。

其实朱洵的担心绝非多余,实在是很有必要。

户部的那些人,一听说要拿着大笔的银子去粮商那里购置粮食,其中不少人便心生歹念。

他们私下里交头接耳,暗自盘算着如何能从中谋取私利,眼神中流露出贪婪与狡黠。

而凑巧的是,粮商也不知从何处听到了一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立马就开始打起了歪主意,妄图坐地起价,趁机大赚一笔。

他们聚在一起,密谋着如何抬高粮价,那副利欲熏心的嘴脸令人不耻。

“这前几日前来询问的时候,明明还不是这个价格,今日怎么突然就变了?这价格变化也着实太快了些吧。”

一位户部的官员皱着眉头,满脸惊诧地说道。

虽然这几位户部的官员此前已经心怀不轨,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但是看到粮商们坐地起价之后给出的价格,还是被惊得目瞪口呆。

“这简直是离谱至极!价格几乎是翻了好几倍啊,照这样下去,这粮食都快比金子还要昂贵了吧!”

“几位大人有所不知啊,这米可是金贵得很呢!这可是从外地千辛万苦运来的大米。”

粮商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眼神中透着一丝狡黠。

“普通人想吃那是想都别想,根本吃不到的。所以这价格嘛,自然是要金贵一些了。”

粮商双手抱在胸前,微微扬起下巴,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

“但是嘛,如果几位大人想要再商量商量价格的话,也不是不能行,就请几位大人到里面详谈。”

粮商说着,侧身做出一个“请”的手势,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

几位户部的官员结伴来到粮店,看到掌柜的这般说辞,几位心里瞬间跟明镜似的,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