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夜阑风雨

换源:

  蓟州,总兵府。

一纸公文,如同一道晴天霹雳,打破了这里的平静。蓟州总兵戚继光看着手中的兵部公文,眉头紧锁,久久不语。

“免去蓟州总兵职务,回京待用……”戚继光喃喃自语,心中五味杂陈。

就在几天前,他刚刚得知张居正病逝的消息,心中悲痛万分。他与张居正相交多年,情同手足,张居正的去世,对他来说,不仅是失去了一位挚友,更是一位政治上的引路人和坚强后盾。他预感到,张居正一死,自己必然会受到波及,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大人,咱们真的要回京?”一旁的亲兵统领王问,面露忧色地问道。

戚继光点了点头,叹息道:“圣命难违,收拾行装,准备出发吧。”

虽然心中充满了困惑和不安,但他知道,抗旨不遵的后果更为严重。

数日后,戚继光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京师。此时,已是日落时分,金色的余晖洒在巍峨的城墙上,给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然而,当戚继光策马来到城门前时,却被几名军官拦住了去路。

“来者何人?”一名军官厉声喝问道。

“蓟州总兵戚继光,奉旨回京。”戚继光在马上拱手说道。

“戚将军,有人在等您。”军官的态度缓和了一些,但依然没有放行的意思。

“哦?何人?”戚继光心中一动,他预感到,此人身份必定不简单。

正在这时,一个声音从城门旁的茶摊中传来:“咱家,奉旨在此恭候戚将军。”

戚继光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青色宦官服饰的中年太监,正站在茶摊前,微笑着看着他。从那服饰和气度,戚继光立刻判断出,此人必定是宫中的太监,而且品级不低。

“这位公公如何称呼?不知是奉哪位贵人之命?”戚继光翻身下马,恭敬地问道。

那太监走上前来,说道:“咱家陈炬,现任御马监掌印太监。戚将军,咱家是奉了皇爷的旨意,在此等候。”

陈炬!戚继光心中一惊,他自然听说过这个名字。御马监掌印太监,那可是皇帝身边的人。看来,皇帝对自己还是颇为重视的。

“原来是陈公公,失敬失敬。”戚继光拱手道,“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戚将军不必多礼。”陈炬笑了笑,说道,“首辅大人故去,陛下深感痛惜。听闻戚将军回京,特命咱家前来迎接。陛下还说,将军戍边多年,劳苦功高,特在京中赐了一座宅子,就在这附近不远处,好让将军有个安身之所。”

戚继光听了,心中一阵感动。虽然被免去了职务,但皇帝还算待他不薄。他再次拱手道:“臣戚继光,谢主隆恩!明日臣定当前往宫中谢恩,绝不敢耽搁。”

陈炬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咱家这就派人送将军前往府邸。”

说着,他向身后一招手,一个小太监走了过来。

“你送戚将军去府邸,将一应物事都交代清楚。”陈炬吩咐道。

“嗻!”小太监应道。

“戚将军,咱家还要回宫复命,就此别过。”陈炬向戚继光拱了拱手,“有什么需要,您尽管吩咐就是,宫里和宅子里都打点好了。”

“有劳陈公公了。”戚继光再次道谢。

陈炬笑了笑,转身离去,临走前,不忘吩咐手下:“把茶钱结了。”

戚继光看着陈炬的背影,若有所思。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陈炬此次前来,不仅仅是为了迎接他,更像是在传达某种信息。尤其是那句“首辅大人故去,陛下深感痛惜”,更是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大人,咱们现在去哪?”王问问道。

“去陛下赐的府邸。”戚继光说道,翻身上马。

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戚继光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城南的一处宅院。

这座宅院规模不小,虽然算不上雕梁画栋,却也十分气派。门前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上面写着“戚府”两个大字。

小太监将戚继光送到门口,说道:“戚将军,这就是您的府邸了。宅子里的一应物事都已备齐,您直接住进去就行。皇爷说了,您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下人去办。小的还要回去复命,就此告辞。”

“有劳公公了。”戚继光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塞到小太监手中,“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小太监推辞了一番,最终还是收下了银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王问带着一众亲兵卫队开始忙着安顿下来,打理生活。

戚继光走进宅院,仔细地打量着这座新家。

从装修到摆设,无一不显露出它的精致与豪华,可见皇帝为自己安排的这座宅子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他内心原本忐忑的心情,此刻反倒是安定了不少。

庭院深深,假山池沼,错落有致。院子里种着几棵桂花树,虽然不是花期,但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这可是京城啊,有几户人家有如此精致的宅院?

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反倒是让他感觉到了不安。

他一边在宅子里踱步,一边在思考最近发生的事情。张居正病逝,自己被免职,皇帝又赐了这么一座豪宅。

他在担心自己远在老家的弟弟戚继美,不知道会不会受到自己的牵连。

夜幕降临,戚继光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摇曳的烛影,辗转难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