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四兄弟惩恶北关街

换源:

  清晨的太原府笼罩在一层薄薄的烟雾之中,那是从街道商铺和民居里散发出的炊烟。太原府北关大街的店铺三三两两地开了铺门,掌柜和伙计们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忙碌。

自从雁门关之战结束以后,宋辽两国又进行了瓦桥关和满城之战,双方互有胜负,士兵死相枕藉。

辽景宗耶律闲因病去世后,皇位由年幼的耶律隆绪接替,但政权由其母萧太后执掌。大宋皇帝赵炅觉得由孤儿寡母执掌的辽国有隙可乘,于是决定举兵三路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

作为离雁门关最近的太原府,是攻辽西路大军的集结地。各地人马陆续云集到此,军械和粮草已经齐备,大军不日就可开拔。

李大脑袋长了一个大大的脑袋,但身体却很矮小,见过他的人都会对此感到很怪异。他在北关大街的一隅开了一家小面店,也就是卖烙饼的小铺。他长得虽丑,但做的烙饼却很受欢迎。

在晨曦中他将发好的生面团和油酱等物件搬到店口的案子上,然后搬出了一块水牌挂在了店口的柱子上,牌子上写着:宽焦两钱,侧厚三钱,门油五钱。

此刻睡眼朦胧的李小猴走出来了,李大脑袋生气地骂儿子道:“小猢狲,整日家就知道挺尸死睡,再不将炉火点着,小心老子凿你两个栗暴!”

李小猴才十五六岁光景,正是睡不醒的年纪。他迷迷糊糊地趴在炉前,撅着腚拿着吹火筒吹了良久,烙饼炉子上终于升起了一股白烟。李小猴直起腰,透过炊烟朦朦胧胧地看见从街头走来一簇人。他揉揉小眼睛想看清楚一些,却被人一把拉进店铺里,抬头一看,拉他的人正是老爹李大脑袋。

人群沸沸扬扬地走近了,李大脑袋认出了为首的汉子,布满横肉的脸上青一块肿一块,他乃太原府尹的公子,名叫许华,由于平日在太原府无恶不作,老百姓都叫他许太岁。

但见许太岁带领着个枪棒教师,后面跟着一众家奴,个个手持碗口粗的木棒,气势汹汹要寻人厮打。

“在太原府从来只有老爷我欺负人,哪有让人欺负的道理?”许太岁嚷道。

“等会儿那几个贼军汉来了,你们给老爷我狠狠地打!”

话音未落,众人突然停下脚步,原来前面的街中间站立着三位壮士。

为首的站在中间的那位,身材长大,龙眉凤目。左边那位,细腰蚱背,面如清风。右边那位,膀阔腰圆,面方耳大,双睛突出,倒竖虎须。

这三人都一袭布衫,赤手空拳,正虎视着许衙内这帮人。

许太岁看到对方只有三人,心内颇感吃惊,又看看四周,没有发现对手埋伏的迹象,心里这才踏实了一些,斗胆叫道:“大郎,我府上和你们杨家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你为何老是坏我的好事?”

站在中间的杨大郎冷冷说道:“多年来俺们在边关和辽人厮杀,激烈的时候睡觉都不解铠甲,你却躲在城里整日价欺压百姓。路见不平旁人铲,老爷们就是看不得你这等欺负人!”

“我爹是太原府尹,在太原府是我说了算,杨大郎,你要弄清楚,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这里可是太原府,不是你们杨家的镇北军营!”

许太岁说罢,就要吩咐教师爷和家奴动手。

“哈哈。”杨大郎见状高声笑道,“俺们千军万马都杀过来了,还会怕你们这些腌臜泼才?你们这些根木棒怎能吓唬住老爷?要打咱们就打个痛快,老爷先用脑袋接你一棒,这样才显老爷平生学的本事,也让你们心服!”

许太岁一听,眼睛滴溜溜一转,高声说道:“那样更好,不过你可不许躲!”

“俺从来说话板上钉钉,你只管打便是。”说罢杨大郎头往前一递,挑衅地盯着许太岁。

“各位街坊百姓可要听好了,这可是杨大郎要求我打的,等下打死啦你们跟我到官府给我做个见证。”许太岁恶狠狠地说道。

然后带着枪棒教师,走上前来,舞起木棒,全力向杨大郎头上砸去。

许太岁将木棒落到半途时,突然飞来一支利箭,不偏不倚正好钉在手腕上,许太岁惨叫一声,不禁手一松,木棒坠地。

杨大郎见状,大声赞道:“射得好!”然后打了个呼哨,从后腰取出早已掖在那里的一对熟铜短棍,右手一棍扫在许衙内的腮帮上,顿时敲下几颗牙齿。然后顺势一转身,左手一棍正中教师爷的右臂,教师爷疼得大叫一声,丢掉手中木棒转身就逃。

站在两侧的二郎和三郎也取出藏在身后的熟铜短棍,冲进人群之中,一时间三人如虎入羊群一般,打得众家奴头破手折,哭爹喊娘,落荒而逃。

看着众家奴裹着许衙内一瘸一拐地逃去后,杨家三兄弟这才收起了双棍。

性急的三郎杨延光有些不满地嚷道:“这些直娘贼忒不经打,俺才打倒三个就都他娘的逃了。”

二郎杨延定整了整衣袖,潇洒地笑道:“他们那点三脚猫功夫只能欺负一些市井小民,动起真刀真枪来还是咱们老杨家的人厉害。”

这时大郎杨延平说道:“咦,四弟还不快现身?你还躲在那里作甚?”

话音刚落从街另一头的屋顶上跳下一人,八尺长短身材,二十多岁年纪,面似银盘,目如朗星,身背一张弓,腰悬一壶箭,微笑着地走了过来,正是四郎杨延辉。

“四弟的箭法越来越准了,真不愧为射榻天。”大郎啧啧赞道。“你们看他这一箭,当时俺都能感觉到那木棒的呼呼风声了,这时机把握得有多好,再差个毫厘俺的脑袋可就难保了,哈哈哈。”

看到大哥在憨笑,杨延辉的肚子里冒出了一股坏水,于是假装惊讶地说道:“大哥,俺时才离得远,看得不大清楚,那一箭俺是对着那个枪棒教师射的,没料到却射到衙内挥棒子的手上。”

“啊!难道俺刚才差点就将性命断送?!”杨大郎听罢大吃一惊。

“喔,幸好老四的箭头歪打正着,否则老大就没命了,这正是天王老子保佑啊!俺们等会儿要到天王庙烧柱香才行。”三郎瓮声瓮气地嚷道。

二郎很精明,见此笑道:“好了四弟,你就别拿你的两个哥哥取乐了,你的箭法是俺们军中的一绝,怎么会射偏呢?”

大郎杨延平听罢大笑着擂了杨延辉一拳,笑道:“四弟就爱拿老哥哥取乐。大军现在随时就可能出征,咱们兄弟几个还是去那繁华之地耍耍吧。”

四兄弟说说笑笑着向前面那繁华的地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