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存思:初窥内观修行的核心法门

换源:

  守一存思:初窥内观修行的核心法门

鑫是个在都市中迷失方向的年轻人,每天穿梭于写字楼间,朝九晚五的生活像永不停歇的齿轮,让他疲惫不堪。焦虑与迷茫如同阴霾,时刻笼罩着他的内心,即便在热闹的人群中,他也常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

某一个加班的深夜,鑫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道寂静,只有路灯洒下昏黄的光晕。他路过一家古朴的书店,橱窗里一本泛黄的古籍突然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本书的封面上“守一存思”四个大字,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他鬼使神差地走进书店。

店主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他微笑着看向鑫,似乎早已料到他的到来。“年轻人,你与这本书有缘。”老者将古籍递给鑫,轻声说道。鑫翻开书页,里面的文字晦涩难懂,却又隐隐牵动着他的心。他买下了这本书,带着满心疑惑回到家中。

当晚,鑫坐在床边,再次翻开古籍。书中记载:“守一存思,乃内观修行之核心法门。守一者,专注一念,使心不散;存思者,观想内景,洞察自我。”他似懂非懂,决定按照书中所述尝试一番。

他熄灭灯光,在黑暗中盘坐在床上,闭上眼睛,试图让杂乱的思绪平静下来。然而,平日里被压抑的各种念头如同潮水般涌来: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烦恼、对未来的担忧……他越是想要集中精神,脑海中的杂念就越是纷至沓来,仿佛有无数小人在他的脑海中争吵不休。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古籍中“勿躁,循序渐进”的话语突然在他脑海中响起。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气息的进出,一呼一吸,一呼一吸……渐渐地,他的思绪不再那么杂乱,内心也有了片刻的宁静。

不知过了多久,鑫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脱离了身体,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看到自己置身于一片混沌之中,四周弥漫着朦胧的雾气。在雾气中,他看到了许多模糊的身影,那是他过去的自己——童年时因考试失利而哭泣的小孩、少年时因被朋友背叛而伤心的自己、初入职场时因受挫而迷茫的青年……

这些身影一个个向他靠近,将他曾经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委屈全部释放出来。鑫想要逃避,却发现自己无处可躲。就在他陷入绝望之际,古籍中的“存思内观,直面本心”浮现在脑海。他鼓起勇气,直面这些痛苦的记忆。

他走到童年的自己身边,轻轻抱住那个哭泣的小孩,温柔地安慰:“别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对少年的自己说:“被背叛不是你的错,这让你学会了如何分辨真心。”他告诉青年的自己:“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它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随着他与这些过去的自己对话,混沌的世界开始发生变化。雾气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明亮的空间。在这个空间的中央,有一个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光点,那光点仿佛是他的本心。

鑫朝着光点走去,当他靠近光点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喜悦涌上心头。他感受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那是一种从未被挖掘的潜能。他知道,这就是古籍中所说的“守一存思”带来的奇妙境界。

然而,这种宁静并未持续太久。第二天回到公司,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和同事的刁难,鑫内心的平静瞬间被打破,焦虑与烦躁再次袭来。他想起古籍中说的“修行在于生活,而非避世”,于是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他尝试运用“守一存思”的方法。

每当思绪混乱时,他便停下手中的工作,闭上眼睛,做几个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处理问题也更加得心应手。

在一次重要的项目会议上,鑫负责汇报工作。当他看到台下领导和同事们严肃的表情时,内心不禁一阵紧张。但他迅速调整状态,运用“守一存思”的法门,专注于汇报的内容,排除杂念。最终,他的汇报条理清晰、自信满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鑫在“守一存思”的修行中不断进步。他不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还发现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他开始主动帮助同事,与家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一天,鑫再次来到那家书店,想要向老者分享自己的修行感悟。然而,书店里却不见老者的身影,只有一张纸条留在柜台上:“守一存思,贵在坚持。修行之路漫漫,望你不忘初心。”

鑫将纸条小心收好,走出书店。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他的内心充满了力量与希望。他知道,“守一存思”不仅是一种修行法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将指引着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去探索内心深处更广阔的世界,找到真正的自我与生命的意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