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我花了四个篇幅,对墨子的思想进行了讲解,分别是从个人、国家、思想主张上进行介绍,但是墨子的思想中还有很多没有讲到的地方,望各位谅解,鄙人能力有限,只是挑选出了鄙人为之重点而讲述,虽词意短浅,且有诸多遗漏,还望诸君之谅解,今日之文,要把墨家思想中的其他一些主张进行浅谈,首先呢是《墨子》天志篇。
天志是什么意思呢?表面意思来讲,就是按照上天的意志去进行生活,上天存在的目的在墨子看来要天下所有人都能兼爱非攻,俱是仁义,且上天就是最大的义,上天的存在意义是让人去进行上天的义,去顺应天意,而违背天意者就要受到上天的惩罚,
墨子曰:“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于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
墨子在本篇中也把历史上的圣王与暴君作出了对比,并且认为历史上这些圣王为何能得到天下而一统江山呢?因为他是顺应天意,反之会招来灭亡,墨子曰:“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
由此可以断定墨家的“天”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神,而是一种善恶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就是所有的人活在这个世界里要互利,而非互恶,因为你做事的善恶问题会产生因果效应,而这个效应的好坏是根据事情好坏来出现的,你做了好事不一定会产生好事,但是绝对不会产生坏事。而你做了坏事,则肯定不能产生好事,结果一定是坏的,因为上天是爱义而厌恶的,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墨子是想通过天志告诉所有人,一切之中自有定数,上天是不会放任你的恶行不管的,因为这个天代表的是正道也叫天道,他意味着真理,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顺应这个正道、天理,没有一个人做了坏事会被说成正道的,
故墨子曰:“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之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这是墨子的天志篇,全篇读下来,我觉得墨子的天志观的思想是在与兼爱非攻而相呼应的,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多做义事,这样才能活的安心。
明鬼篇是墨子主张的又一核心,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淫辟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墨子也相信鬼神的存在,并且通过论证鬼神存在的方式来达到警示恶人的目的,所以墨子曰:
“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墨子认为即使一支军队很强大,但他因为诅咒上天,羞辱鬼神,残害无辜,所以要遭到鬼神的惩罚,作恶的人是不敬鬼神的,所以我觉得墨子心中的鬼神,应该不是那种有形的或是具体的鬼神,而是无形的鬼,跟天志篇所相呼应,都是做一个警醒的作用,无形的鬼是鬼道,鬼到是惩恶之道,惩恶之道乃为本篇的主旨,通过阅读本篇,就可以发现,墨子举的历史上的例子,例如周宣王、燕简公、观睾、王里国和中里缴、夏桀、商纣等,以他们的恶行和结局来论证鬼神是惩治恶人而来。
我认为墨子的鬼神观理念实际上还围绕一个善恶的因果关系逻辑来论证,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做过恶事,那么鬼神是不会出现的,鬼神的出现意味着“恶”,所以中国有那么一句话叫,“”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恰恰就印证了这种观念。观察墨子的思想之后我们发现,他的文章始终是离不开善恶这两个字,墨子的理想就是人人兼爱相利,敬天,这是善,人人相恶,害人,不敬鬼神这叫恶。所以墨子要建立的观念就是天下大同,人人相爱,敬天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