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咸阳宫外,天色蒙蒙亮。
“公子,这衾裯是上好的丝绸,触感细腻,最适合您这样的人物了。”
赵一鸣指了指床上的丝绸被褥,又压低了声音,“开枝散叶,绵延子嗣,才是正经事啊!您想想,多几个小公子,将来也好……”
扶苏放下手中的竹简,揉了揉眉心:“先生又来了。国事繁忙,此事……顺其自然吧。”
赵一鸣急了,凑近一步:“顺其自然?现在朝堂上暗流涌动,你不得为自己打算打算?多个儿子,多条路啊!我说公子,你心也太大了!”
“先生,百姓疾苦,我寝食难安。匈奴犯境,徭役繁重,这些……父皇真的知道吗?”扶苏眼神里带着忧虑。
赵一鸣撇撇嘴:“知道又怎样?皇上的心思,谁猜得透?公子,有些事,咱们做臣子的,就别瞎操心了。对了,明天早朝,您还是别去了吧。”
“为何?”
“去了也是白去,听那些老家伙在那儿之乎者也,烦都烦死了。还不如在家睡个懒觉,多陪陪夫人。”
扶苏摇摇头,起身整理衣冠:“不可。父皇每日操劳国事,我身为儿子,理应分担。先生若无事,不如与我一同前往?”
赵一鸣一愣,随即苦笑:“公子真是……好吧,舍命陪君子。”
...........
扶苏尽量低着头,避开淳于越等人热情的招呼。
“公子早!”淳于越捋着胡须,笑得合不拢嘴,“公子日渐成熟,深得陛下喜爱,将来必成大器!”
扶苏只是微微颔首,便快步走入朝堂。赵一鸣跟在后面,小声嘀咕:“捧杀,这是赤裸裸的捧杀啊!”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早已肃立。
嬴政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威严。赵高在一旁,低眉顺眼,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冯劫!”嬴政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
“臣在!”冯劫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
“朕命你前往上郡赈灾,如今灾情如何?”
“回陛下,上郡连日干旱,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臣已开仓放粮,勉强维持生计。”冯劫擦了擦额头的汗。
“粮食呢?够吃吗?”嬴政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耐烦。
冯劫支支吾吾:“这……这……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废物!”嬴政怒喝一声,震得整个朝堂都抖三抖。
就在这时,扶苏缓缓走出队列,拱手道:“父皇,儿臣……”
嬴政的目光瞬间扫了过来,如同刀锋一般锐利:“你来做什么?谁让你来的?”
扶苏身形一僵,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儿臣……儿臣只是……”
“朕在处理政事,你来凑什么热闹?是觉得朕老了,要你来监国了吗?”嬴政的语气越发严厉。
扶苏连忙跪倒在地:“儿臣不敢!”
“哼!不敢?我看你就是想出风头!”嬴政冷哼一声,“退下!没有朕的允许,不许踏入朝堂半步!”
扶苏脸色苍白,缓缓起身,一言不发地退出了大殿。赵一鸣见状,狠狠地瞪了嬴政一眼,连忙追了上去。
赵高看着扶苏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随后又恢复了恭顺的模样,继续站在嬴政身边。李斯则站在一旁,面无表情,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蒙毅微微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冯劫见状,更是吓得魂不附体,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嬴政看着冯劫的模样,怒火更盛,拿起桌案上的竹简,狠狠地砸了过去。
...
咸阳宫,大殿。
嬴政放下竹简,抬眼:“冯劫,各地水患如何?退了吗?”
冯劫擦了擦额头的汗,拱手道:“禀陛下,汛期未过,洪灾何时能退,臣……实在无法估算。”
嬴政眉毛一挑:“估算?朕问你的是,百姓!”
冯劫一愣,旁边的冯去疾赶紧捅了捅他。
“这……待洪水退去,百姓自可重建家园。”冯劫小心翼翼。
“呵呵。”嬴政冷笑一声,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官员,语气冰冷,“朕问的不是洪水何时退,是百姓如何活下去!你们眼里只有水吗?水退了,百姓就能凭空变出房子,变出粮食?”
蒙毅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息怒,不如先让冯劫大人详细了解各地灾情,再做定夺?”
“不必了!”嬴政一挥手,打断蒙毅的话,“朕要的是彻底解决问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平水患;又有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是天灾!是人力难以抗衡的伟力!可他们放弃了吗?他们退缩了吗?!”嬴政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一丝怒意。
一个文官小声嘀咕:“陛下,大禹治水,女娲补天……那都是神话传说……”
“神话?”嬴政眼神一利,“在你们眼里,只有眼前的几斗米粮?百姓没地方住,没田可耕,没了吃的,你们就打算让他们饿死,冻死,病死?!这就是你们的赈灾?!”
淳于越捋了捋胡子,一脸惊讶:“陛下,这……这需要多少粮食啊?”
嬴政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他早就知道这帮老顽固的德行。
“传朕旨意!”嬴政一字一句道,“各地官府,立刻清点粮仓,所有粮食,优先用于赈灾!沿河两岸,搭建粥厂,每日施粥,确保百姓不饿肚子!征调工匠,搭建赈灾房,每户灾民,必须有栖身之所!分发衣物、药物,防止疾病蔓延!待洪水退去,立刻分发种子、农具,帮助百姓恢复生产!”
百官面面相觑,这……这得花多少钱啊!
“陛下圣明!”蒙毅第一个反应过来,带头跪下,“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其他官员也连忙跟着跪下,齐声道:“臣等谨遵陛下旨意!陛下圣明!”
淳于越也慢吞吞地跪下,心里却在嘀咕:这皇帝,怕不是疯了吧……
嬴政没理会他们的心思,只是冷冷地看着冯劫:“冯劫,朕再问你一遍,需要多久?”
冯劫这次不敢再含糊,连忙磕头:“臣……臣一定竭尽全力,尽快安排妥当!”
“朕要看到的,是实际行动!”嬴政说完,转身走下台阶。
蒙毅连忙跟上。
...
汴州朝堂。
“报!陛下!汴州急报!连日暴雨,河堤溃决,良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嬴政放下手中的竹简,剑眉微蹙:“情况竟如此严重?冯劫,户部存粮还能支撑多久?”
冯劫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国库虽充盈,但连年征战,各地用度巨大,若要全力赈济汴州,恐怕……”
“恐怕会动摇国本,是吗?”嬴政眼神锐利,扫视群臣,“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殿内一时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开口。汴州灾情,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赵高站在嬴政身后,眼观鼻鼻观心,心中却暗自盘算:这汴州灾情来势汹汹,陛下如此重视,莫非是有人借此机会,想在陛下面前邀功?哼,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储君之位还未定,谁敢轻举妄动!
李斯捋着胡须,上前道:“陛下,臣以为,直接拨粮赈灾,实乃下策。汴州灾民众多,消耗的粮食巨大,朝廷恐难承担。”
“哦?那依李斯之见,该当如何?”嬴政问道。
“臣以为,可效仿先贤‘借贷’之法。”李斯顿了顿,继续说道,“朝廷可借粮于灾民,待来年收成之后,再由灾民归还。如此,既解了燃眉之急,又可让灾民自力更生。”
冯劫听罢,面露疑色:“李大人,此法虽好,但汴州良田尽毁,来年能否丰收,实难预料。若灾民无粮可还,又当如何?”
嬴政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朕自有考虑。除了借贷,还可推行‘以工代赈’之法。朕记得汴州附近有一条年久失修的官道,可征调灾民修缮,每日劳作,便可换取粮食。”
群臣闻言,纷纷点头称赞:“陛下圣明!”
“臣以为,还应减免汴州地区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冯劫再次进言,“臣建议,免去汴州三年赋税,两年徭役。”
“准奏!”嬴政当即应允。
“陛下,臣也有一言。”蒙毅站了出来,“如今粮价飞涨,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百姓苦不堪言。臣建议朝廷派遣官员,平抑粮价,严惩不法之徒。”
一直沉默的淳于越突然开口:“陛下,臣以为,应将灾民迁往关中、巴蜀等富庶之地,待汴州灾情平息之后,再行迁回。”
嬴政脸色一沉,语气不悦:“淳于大人此言差矣!迁民之举,劳民伤财,且背井离乡,百姓如何安居乐业?此法不可取!”
“陛下,臣以为,可招募新兵,缓解灾情。”王贲上前一步,献上一计,“凡参军者,皆可获得粮食,如此既能减轻百姓负担,又能充实军队,一举两得。”
嬴政听着众臣的建议,心中渐渐有了决断:“好!就依诸位所言,多管齐下,务必尽快平息汴州灾情!”
赵高看着侃侃而谈的众臣,心中疑虑更甚:这些主意,真的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吗?还是说,有人在背后为陛下出谋划策?若是后者,那此人的心思,就不得不防了。尤其是……胡亥公子……
嬴政起身,龙袍一甩,掷地有声道:“传朕旨意,户部即刻调拨粮食,赈济汴州灾民!冯劫,你亲自前往汴州,督办此事!”
冯劫领命,躬身退下。
...
“淳于越,你来说说,这焚书令,可妥当?”龙椅上,嬴政的声音不大,但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淳于越瘦弱的身板抖得更厉害了,他战战兢兢地抬头,瞄了一眼嬴政,又赶紧低下头:“陛下…陛下…若是皇帝好大喜功,便是…便是暴君!”
“放肆!”李斯眉毛一挑,刚想呵斥,嬴政抬手制止了他。
“哦?暴君?朕焚书,是为了什么,你可明白?”嬴政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陛下…各家学说…流传甚广…若…若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动摇我大秦根基…”淳于越的声音越来越小,说到最后,几乎听不见。
“哼,你也知道会动摇根基?”嬴政冷笑一声,“朕要的,是思想统一,而不是让那些腐儒,拿着几本破书,整日里蛊惑人心!”
“陛下息怒!”一众官员呼啦啦跪倒一片。
嬴政揉了揉眉心:“治理国家,如疏通河道,堵不如疏。朕决定,成立翰林院。”
“翰林院?”冯去疾一脸懵逼,抬起头。
嬴政缓缓起身,走到殿中央:“朕要将天下书籍,尽收翰林院,由翰林院的学士们,甄别、整理、考证。去伪存真,为我大秦所用!”
岳景春眼睛一亮,立刻站了出来:“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担任这翰林院一职!”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陛下,臣也愿意!”
“陛下,臣对经史子集颇有研究,定能胜任!”
一时间,朝堂之上,文官们争先恐后,恨不得把自己的家底都抖出来。
张纯生硬着头皮站了出来:“陛下,焚书一事,还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啊!”
嬴政看了他一眼,没说话,转身走回龙椅:“此事,容后再议。”
下了朝,儒家官员们聚在一起,愁眉苦脸。
“这焚书令一日不撤,我等一日不得安宁啊!”
“谁说不是呢?陛下今日成立翰林院,莫非是想…”
“嘘!慎言!”
另一边,李斯走到嬴政身边,低声道:“陛下,这翰林院…究竟是何用意?”
嬴政笑了笑:“蒙毅,你觉得,这翰林院,该做些什么?”
蒙毅愣了一下,随即拱手道:“臣以为,翰林院当搜集天下书籍,整理典籍,为陛下提供参考。”
“不错。”嬴政点了点头,“翰林院不仅要整理书籍,还要为朕培养人才。朕要让那些真正有才学之人,脱颖而出,为我大秦效力。”
“陛下圣明!”蒙毅由衷地赞叹道。
文官们得知翰林院的职责后,更是趋之若鹜。
“原来如此,这翰林院,乃是进身之阶啊!”
“可不是嘛,若是能入了翰林院,日后必定平步青云!”
一时间,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