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马踏江湖,收天下兵!

换源:

  虽然十万两黄金对李承道来说不算什么,但看在陈萍萍还算比较有诚意的份上,李承道决定放过他这一次的冒犯。

随后三人一阵沉默,陈萍萍被范建推进太极殿。

李承道三人进入太极殿的时候,庆帝还没有到来。

大将军秦业熟练收拢官袍,坐在椅子上闭目打盹,而且还传出了若有若无的鼾声...…

林若甫应付完同僚之后,也不再攀谈了,他坐回秦业身边就直接闭目养神,一脸的高深莫测!

“候公公,去给本王搬一把椅子。”

李承道见到这一幕,就吩咐侍候在一旁的候公公。

“嗯?”

李承道此言一出,全场尽皆哗然!

就连闭目养神的秦业和林若甫二人,都不由抬头看向了李承道。

“诺!”

候公公作为少数知晓李承道实力的人,自然不敢拒绝李承道的命令。

在众人诧异的神色当中,候公公就吩咐小太监去搬来一把做工精致的椅子,恭敬的放在李承道身后。

“多谢。”

李承道到了一句谢,随后也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见到这一幕,文武百官心中震动不已。

同样是皇子,他们如履薄冰,而李承道却肆意张扬。

李承乾、李承泽两兄弟,心中也是非常吃味,但却不敢学李承道找候公公要座位。

...

“陛下驾到。”

庆帝不知何时,来到了太极殿。

他的目光落在李承道身上,不知在想些什么!

感受到他的目光,李承道睁开了双眸,锋芒毕露的眸光对上庆帝的目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庆帝和李承道对视的时候,满朝文武尽皆拜伏在地,山呼万岁。

“都起来吧!。”

庆帝收回目光,走向龙椅坐下后,才向满朝文武缓缓开口。

听到庆帝的话后,这些文武百官才敢起身。

“诸位爱卿,有事启奏,无事便退朝吧!”

庆帝的声音厚重深沉,虽然充满了威严。

但他好似精神状态不佳,半倚在龙椅上好似有些疲倦。

“启禀陛下,大庆近些年边境不宁,导致境内匪寇横行、宗门林立,以武乱法者比比皆是。”

“自古侠以武犯禁、文以儒乱法,臣请陛下排军队马踏江湖,收兵天下。”

宰相林若甫迈出队列,向庆帝说出当前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林若甫此言一出,本来寂静的朝堂,更是变得针落可闻。

要知道,大庆的江湖宗门可都是占据一方,弟子不计其数的庞然大物。

所有宗门联合在一起,就算是朝廷在某些时候,也不得不低头让步。

气氛,逐渐变得诡异起来。

好在,这诡异的气氛没持续多久就被打破了。

作为权倾天下的宰相,林若甫话音落下不久,文官列队里竟有二三十人同时出列,他们看着庆帝声音洪亮道:“臣等附议!”

“陛下,臣等也附议。”

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非宰相一系的人见状,也领着麾下的侍郎纷纷附议。

“陛下,臣反对。”

在文官集团上书肃清江湖的时候,闭幕养身的大将军秦业开口反对道。

“秦爱卿,请说说你的理由。”

高坐在龙椅上的庆帝,稳坐钓鱼台的看着底下臣子的表演,在听到秦业有不同意见,庆帝示意他说说理由。

“启禀陛下,臣反对马踏江湖的原因有三点。”

秦业看向庆帝伸出三个手指头道:“其一:江湖各个势力之间错综复杂,想要肃清江湖可不容易。”

“其二:江湖武人散为龙,聚为虫,他们强则强,但终究是一盘散沙,除了四大宗师级别的武人,任何江湖武人在朝廷天兵面前都犹如蝼蚁,根本不足为虑。”

“其三:相比于境内的江湖武人,对大庆虎视眈眈东夷城、北齐、西戎诸部,才是我大庆最重要心腹之患。”

“所以,依老臣之见,我们大庆还是应该把目光放在东夷、北齐和西戎身上,没必要对这些江湖武人浪费心神。”

秦业老将军话落之后,武将集团也是纷纷附和。

“秦老将军所言极是,与其对付这些江湖武人,还不如去攻打北齐开疆扩土。”

“臣附议。”

“依本将之见,矛头应该对外,在天下一统之前,的确不应该对本国宗门动手。”

听了秦业和武将集团的话,文官集团也开始反驳道。

“诸位将军此言差矣!”

“东夷、北齐虽是心腹之患,但江湖武人却是我大庆的皮鲜之疾,想要国泰民安就不可不除。”

“正如秦老将军所言,这些江湖武人在朝廷大军面前不过是一群蝼蚁,那何不派遣一支精锐军队伐山破庙,将所有不臣和犯奸作科的武林门派连根拔起呢?”

“莫非,诸位将军怕了?”

听到文官集团激将的话,武将集团瞬间暴怒

“放你*#娘%*##*屁。”

“老子会怕,老子上阵砍人的时候,你他娘还在喝奶。”

“你他娘有种再说一遍,有种你就再说一遍,看老子揍不揍你就完了。”

武将集团群情激愤,如果不是庆帝在场,大有撸起袖子把这些说风凉话的文人揍一顿的冲动。

秦业压下武将的愤怒,把目光看向户部那群人说道:“我等武将,何惧一战?”

“但本将请问诸位大人,你们不是天天哭穷国库没钱吗?那这支马踏江湖的军队的军饷从何出来?”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对于武将而言,只要军饷到位,一切都不是问题。

听到秦业的话,户部尚书和林若甫对视了一眼。

“秦老将军无需担忧钱粮,户部自然会筹措好本次所需的粮草和军饷。”

有了户部尚书这句话,庆国的武将纷纷迈出队列躬身请命。

“陛下,臣愿为国效力。”

“陛下,本将愿意担此重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