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侍卫司之困境

换源:

  “宗老,此去京兆路途遥远,您换乘我这马车吧。”

睢州城中福瑞客栈的掌柜钱启文站了出来:“您老德高望重,且年事已高,路上若能休憩得好,到了京兆方能全力救灾,小的也算是为陕西百姓尽份心力。”

“钱掌柜所言极是,宗老哥莫要推辞。”一位耆老亦出言相劝,而后转向皇城司低级军官李虎:“这位大人,这是八十两纹银,略表心意,烦请您一路多多照拂宗老哥,此乃乡亲们的一点情分,绝非贿赂。”

“宗大人,这是新煮的热汤饼,您带着路上吃。”

“宗公,这儿有刚出炉的炊饼,还热乎着,您拿几个!”

“宗老,我是开布庄的,别的没有,衣物倒有不少。如今寒冬已至,您此去陕西事务繁忙,少不得在外奔波,老伙计我送您一件厚披风,抵御风寒。”

百姓们纷纷上前,馈赠之物五花八门。宗泽站在马车旁,良久不语,心中满是感动。

李虎骑于马上,目睹此景,不禁感慨万千,暗忖:若非宗泽大人恩泽广布、爱民如子,怎会赢得这般爱戴?

“阁老,您就收下吧。诸位乡亲一片赤诚,您又不比我们这些武夫体魄强健。待陕西之事了结,小的定会如实向朝廷禀明,陛下圣明,必不会怪罪。”

宗泽略作沉默,而后向四方拱手致谢:“老夫多谢诸位乡亲了!”

足足耗费半个时辰,马车才缓缓驶出睢州小城,渐渐消失在百姓们的视线尽头。

与此同时,福宁殿内,宋钦宗伫立在大宋疆域图前,目光凝重。

“算算时辰,传旨之人应已抵达睢州了吧?”

“回陛下,按规制,翰林学士蔡襄一行最迟今晚酉正便能进入睢州城。”

“季公公,你说若陕西民变之众接了朕的圣旨,却仍拒不归降,该当如何?”

季恒闻言,身躯微微一震,少顷,低声答道:“陛下,有宗阁老出马,又有朝廷拨付的两百四十万两白银,陕西之灾与民变,当能平息。”

“但愿如此。”宋钦宗神色未明,只是淡淡回应。

往昔陕西亦曾动荡,朝廷遣杨时为陕西经略安抚使,欲行招抚之策,却功败垂成。此后,陕西仿若陷入阿鼻地狱,天灾连年,民变蜂起,祸及周边诸路。至道君皇帝末年,民变之军已达数万之众,各方势力纷起,名号繁杂。

“若招抚无果,朕亦绝不手软。哪怕边镇受敌,朕也会调遣大军,全力围剿,绝不容此患蔓延!”宋钦宗凝视地图,眼中寒芒闪烁,杀意隐现。

当此之际,攘外必先安内。此民变星火,若不及时扑灭,必成燎原之势,重蹈前朝覆辙。届时,国力损耗,外患乘虚而入,百姓蒙难,后果不堪设想。故而,宋钦宗深知,与社稷安危、万千生灵相较,此数千乱民虽同为子民,亦不得不痛下狠手。

“望宗泽不负朕望,莫蹈杨时之辙,否则,朕唯有祭起屠刀!”宋钦宗心中暗叹,继而问道:“种师道所率西军行至何处了?”

“陛下,晨间急报,种将军的大军已至汾阳,距汴京约半月行程,与预定计划相符。”

宋钦宗微微舒气,袖中的双手却不自觉地紧握数次,暗自思忖:再忍耐半月,局势当能有所转机。

“陛下,老奴近日查阅侍卫司卷宗,有些情况与想法,呈请陛下御览。”

宋钦宗刚在御榻落座,赵勇便步入福宁殿,双手呈上整理好的卷宗。

“不必呈阅,你且口头详述。”

赵勇趋近一步,轻声禀道:“陛下,据庆历年间户部勘查,侍卫司辖下有马场十五处、牧地四十八所,占地共计一万八千余顷。较之初太宗朝,牧地规模扩充三倍有余,然马匹、骆驼、毛驴等牲畜总计不过三千五百之数。”

“至哲宗朝元祐年间,侍卫司所属牧地缩至一万二千顷,牲畜更是不足两千七。百余年间,诸多权贵、皇亲国戚及勋贵世家肆意侵占牧地达六千余顷。”

一顷合百亩,一亩为六百六十六平方步。一万二千顷之地,广袤无垠,然所养牲畜竟如此稀少,实在令人痛心疾首,仿若膏腴之地被无端荒废,大好资源付诸东流。

宋钦宗面色阴沉,未发一语,只道:“再说说侍卫司的财赋与龙卫、神卫等军的情形。”

“陛下,侍卫司掌管的皇庄、官店共计七十五处,若正常运营,岁入白银约三十九万两。然自神宗朝熙宁年后,每年所得竟不足八万两。”

“龙卫、神卫等军满编应为二万一千人,如今册载三万三千有余,然经老奴详查,实际兵员尚不足一万一千,且战力疲软,较京畿守军虽略强几分,却也强之有限。”

“侍卫司统领杨戬乃蔡京一党,其麾下从属亦多有攀附者。所幸龙卫、神卫四军指挥使中,仅一人阿附蔡京,其余三人尚忠君体国,然亦难脱贪腐之嫌。”

宋钦宗闻此,脸色骤变,怒意在眸中隐现。

牧场被占,若能收回,尚可补救,抄没贪腐者之家,充实内库,亦不失为一策。然天子亲军,肩负拱卫京畿、守护社稷之重任,竟腐朽至此,吃空饷、冒名顶替、战力低下、结党营私,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若以此推之,边军与各地卫所军之情形,恐更不堪设想。

良久,宋钦宗强抑怒火,沉声道:“若交予你处置,你有何良策?”

赵勇面色数变,纠结、惶恐、愤怒、决然等诸般神情交替浮现,犹豫良久,似终下定论,跪地叩首,额头紧贴地面,颤声道:“承蒙陛下信重,老奴所言或有冒犯,望陛下恕罪!”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