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金蝉脱壳

换源:

  前方负责侦察的骑兵飞速赶到番营,向天庆王报告了杨业父子前来救驾的消息。天庆王一听,赶忙召集各位将领,一起商量对策。他皱着眉头说道:“杨业可是个厉害的对手啊,这次他带着儿子们来救驾,肯定会拼了命地死战。咱们这儿有谁敢去正面抵挡他们呢?我看呐,不如先把军队撤下来,放他们进城。等他们进去之后,咱们再重新把城围起来,不出一个月,就能把他们君臣全都困死在城里。”众将听了,都觉得这个计策不错,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天庆王下令把军队撤围,往后退了五里地。

这边的侦察骑兵又把番军撤退的消息,快速报到了杨业的军中。杨业听后,沉思片刻说道:“番人无缘无故不战而退,肯定有阴谋。咱们先别急,暂且进城去面见皇上,再慢慢想办法脱离困境。”杨渊平在一旁附和道:“父亲说得太对了,咱们就按您说的办。”于是,杨业整顿好军马,浩浩荡荡地进入城中,进宫朝见太宗。

太宗见到杨业,那心情,就跟见到救星似的,高兴地说道:“要不是爱卿你赶来救援,敌人怎么会轻易退去呢?朕早就听说爱卿威名远扬,连辽人都惧怕你,今日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啊!”杨业赶忙上奏说:“陛下,番人性格野蛮,心思难以捉摸,他们这次撤退,肯定还会再次派兵把城围住。还望陛下赶紧整顿车驾,微臣父子愿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护送陛下离开。”太宗点头说:“朕明天就准备启程回朝。”

话还没说完,就有士兵慌慌张张地来报告:“不好了,番兵又气势汹汹地杀过来了,把城又给围得死死的!”太宗吃了一惊,说道:“果然不出爱卿所料啊。”杨业赶忙上奏:“陛下,番兵人数众多,实力强盛,您的车驾现在很难轻易出城。容微臣先去观察一下敌人的阵势,再想办法破敌。”太宗连忙说道:“那就全仰仗爱卿你尽心尽力谋划了。”杨业领命,退了下去。

第二天,杨业带着几个儿子登上城楼,向城外望去,只见番兵在城的四面八方扎营,布置得整整齐齐,军容十分雄伟壮观。杨业不禁长叹一声:“这么强大的敌军,虽然我们父子有能力杀出去,可怎么能保证各位文臣毫发无损呢?就算诸葛亮再世,恐怕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啊。”杨渊平着急地说:“难道咱们就只能在这儿干等着,坐以待毙吗?”杨业说道:“办法倒是有一个,只是很难找到愿意为了这个计策尽忠赴死的人啊。”杨渊平笑着说:“父亲平日里常常说,要以死报答宋朝君主的恩情。咱们父子来到宋朝之后,皇上给咱们安排了极为富贵的府邸,一直想着没机会报答这份恩德。如今遇到这种危急情况,如果真有办法,孩儿我愿意舍生忘死,冲在前面。”

杨业听了,欣慰地说:“你要是肯按我的计策行事,那就能保君臣平安了。我明天就奏明皇上,让他赶紧行动。”杨渊平一脸坚定,毫无退缩之意,昂首挺胸地走下了城楼。

到了第二天,杨业进宫朝见太宗,上奏说:“陛下,微臣昨天观察了敌兵的情况,他们十分精锐,气势很盛。陛下要是想摆脱眼下的困境,除非效仿汉朝纪信救汉高祖刘邦离开荥阳的计策:咱们先假装向番人献上降书,让他们在西门迎接受降;微臣则保护陛下和各位侍官,从东门出城,这样或许就能安全脱身了。”太宗听了,皱着眉头说:“这个计策虽然巧妙,可谁愿意像纪信那样,为了救朕牺牲自己呢?”杨业回答说:“陛下,微臣的长子杨渊平愿意承担这个任务。恳请陛下赶紧写好降表,派人送到番营。要是再耽搁下去,恐怕事情泄露,就麻烦了。”

太宗听了,心里十分感动,难过地说:“朕一直把你们父子当作依靠,可你们还没享受到多少朝廷的大恩,如今怎么忍心让你牺牲自己的至亲来救朕呢?这样做,实在不符合仁义之道啊。”杨渊平赶忙上前说道:“陛下,现在情况已经万分紧急,如果等到城被攻破,大家都会玉石俱焚。到那时,就算留下我们父子的性命,也无济于事了。现在要是能救陛下突出重围,留下流传万代的美名,这本来就是做臣子应该做的,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话还没说完,守城的士兵又匆匆来报:“陛下,南门快要被攻破了,番人马上就要顺着城墙爬上来了!”杨渊平一听,着急地对太宗说:“陛下,您快把御袍脱下来。我父亲和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会保护您的车驾从东门出去。我带着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辉、四郎杨延朗、五郎杨延德从西门出去假装投降。不然的话,君臣的性命都很难保住了!”

太宗没办法,只好脱下御袍,把龙车、法驾等用具,都交给了杨渊平。先派人带着降书前往番营。番将天庆王接到宋帝的降文后,和众人商量起来。韩延寿说:“宋人被围困得没办法才投降,这事应该是真的。不过咱们跟他们讲和,放他们回去也就是了,哪有伤害他们的道理呢?咱们也写封回书,让使者带回去复命吧。”

第二天,宋军在城西竖起了降旗。番军见状,就撤到了离城稍远的地方,远远地等待宋君出城投降。太宗则急忙带着文武大臣,率领轻骑从东门出发,朝着汴京方向奔去。

这边杨渊平端坐在车上,周围有几面黄旗前后簇拥着,车子缓缓地、隐隐约约地从城里出来。番将天庆王带着一众将领,全副武装,在城西的旗下高声喊道:“既然宋朝天子愿意投降,那就请皇上的车驾出来相见,我们绝对没有伤害你们的意思。”杨渊平在车里听到了,吩咐左右侍从揭开罗幔,看到天庆王骑在马上,那副旁若无人的嚣张模样,顿时怒从心头起,暗自想道:“不杀了这个贼奴,我怎能咽下这口气,洗刷这份耻辱!”于是,他立刻拈弓搭箭,瞄准天庆王的脖子射了过去。只听“嗖”的一声,天庆王应声落马。这可真是:

“一时主将成何事?顷刻番臣箭下亡。”

杨渊平射死天庆王后,从车驾里闪了出来,大声喊道:“我是杨令公的儿子杨渊平!有种的就来和我大战一场!”番兵们都被吓了一跳。韩延寿更是被激怒了,他大手一挥,下令番兵一起冲上去,活捉这个小子!说罢,他自己挺枪跃马,直接朝着宋军阵营杀了过去。杨渊平因为匆忙应战,还没来得及备好鞍马,躲避不及,被韩延寿一枪刺落车下。

杨延定见哥哥遇险,正想冲过去救援,耶律奇骑着马冲了出来,与杨延定交上了手。杨延定虽然勇猛,但他的部下抢先冲了上去,结果被番兵一拥而上,斩断了杨延定的马腿,把他掀翻在战场上,随后无数番兵冲上来,将他乱刀砍死。

杨延辉见形势不妙,赶紧杀出重围逃跑。可没跑出去一里地,路边的芦苇草丛里突然伸出许多长钩套索,一下子把杨延辉的马绊倒了。杨延辉从马鞍上摔了下来,还没等他起身,就被番兵围上去,乱刀砍杀了。

杨延朗得知哥哥们受伤遇难,心急如焚,赶忙杀了出去。可没想到,背后韩延寿和耶律奇带着精兵追了上来,把他团团围住。杨延朗左冲右突,怎么也冲不出去,最后被番兵俘虏了。他手下的骑兵也几乎全部战死。

再看杨延德,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可后面喊杀声一直没停,回头一看,番兵正趁势追了过来。杨延德骑马跑到树林边,突然想起:“当年在五台山的时候,智聪禅师单独给了我一个小匣子,还叮嘱我遇到危难的时候就打开。今天这种情况,不如看看匣子里是什么。”于是,他赶忙从怀里掏出匣子打开,里面是一把剃刀和半张度牒。杨延德一下子明白了禅师的意思。他立刻把阔斧的斧柄去掉,藏在怀里,然后脱下战袍和头盔,挂在树上,用剃刀把头发剪短,轻轻松松地朝着五台山的方向跑去了。

再说番军在战场上东冲西杀,一直打到黄昏时分,才发现宋君已经从东门逃走了,而且已经跑出了二百多里地。韩延寿等人懊悔不已,可也没办法,只好收兵回幽州,向萧太后奏报:“太后,宋帝用了诈降的计策,从东门逃跑了。我们只杀了三名宋将,还生擒了一名宋将,虽说也算大获全胜,但还是让宋帝给跑了。”萧太后听了,却高兴地说:“既然打败了杨家的将帅,宋人肯定已经吓破了胆,咱们再商议征讨宋朝的事也不迟。”说完,她让人把俘虏押上来,问道:“你是宋朝的主将,现在担任什么官职?”杨延朗挺直了身子,毫不屈服,大声回应道:“我只不过是不小心被你们抓住了,今天要杀要剐随你们便,问那么多干什么!”萧太后生气地说:“我还稀罕杀你一个人吗?”说完,就让军校把杨延朗押出去。杨延朗面无惧色,回头看了看,说道:“大丈夫谁怕死!要杀就赶紧动手,发什么火!”说完,慷慨赴死。

萧太后见杨延朗说话激昂,相貌堂堂,心里有些不忍心,就对萧天佐说:“我想饶了这个人,把琼娥公主许配给他,招为驸马,你觉得怎么样?”萧天佐回答说:“招降是彰显盛德的好事,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萧太后又说:“我就怕他不答应啊。”萧天佐说:“要是咱们用诚意对待他,他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萧太后让萧天佐去传达旨意。

萧天佐找到杨延朗,把萧太后的旨意告诉了他。杨延朗沉思了一会儿,心里暗自盘算:“我本来就已经被俘,就算死了,也没什么用。不如先答应下来,留在敌国,或许还能了解这里的情况,以后找机会报仇,这说不定也是个机会呢。”于是,他说道:“既然娘娘赦免我的死罪,这已经是万幸了,我哪敢高攀和公主成亲呢?”萧天佐说:“我们主上看你一表人才,所以才有这个提议,你为什么要推辞呢?”说完,就把杨延朗愿意答应的事情奏报给了萧太后。萧太后听了很高兴,让人解开杨延朗的绑缚,问他的姓名。杨延朗心想:“杨家是辽人忌讳的姓氏。”于是就隐瞒真实姓名,假奏道:“微臣姓木,名易,现在担任代州教练使的职务。”萧太后听了,十分高兴,让人挑选了一个吉日,给杨延朗准备好衣冠,和他成亲,这事儿暂且按下不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