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杨家兄妹

换源:

  孟良偷到马后,一路飞奔出了城,心里那叫一个高兴。正走着呢,忽然听到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铃声,就跟刮大风似的,眨眼间就追了上来。孟良扭头一看,只见八王气势汹汹地骂道:“你这贼小子,赶紧把马留下,我就饶你这次的罪过!”孟良心里一惊,暗忖:“怎么来得这么快?”脑子一转,立刻想出个主意。他把千里风赶到一片泥沼地里,自己则躲到旁边的树林里偷偷观望。

八王追到这里,看到马陷在泥沼中,忍不住笑道:“你这贼,耍了这么多心眼,还是得不到马,还把马陷到泥沼里,想阻止我把马牵回去。那就等军校们来了再说。”八王心里又担心把马给陷坏了,于是赶紧从万里云身上下来,径直朝陷马的地方走去。孟良瞅准八王下马的时机,急忙从树林里冲出来,跳上万里云,大声说道:“殿下您别见怪,借这匹马去退辽兵,完事马上就给您送回来!”说完,扬起马鞭,催马疾驰而去。八王气得直跺脚,懊悔不已。

没过一会儿,军校们赶来了。八王把孟良如何用计骗走万里云的事跟众人说了,发愁道:“这可怎么办才好?”军校们安慰道:“爷爷您别着急,想来他确实是为了救杨郡马才这么拼命盗马的。不然的话,哪用得着费这么大劲。他要是救出郡马,肯定不敢不把马送回来。”八王听了军校们的劝解,只好骑着千里风回府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孟良就和九妹碰面了。他把偷马前后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九妹。九妹听了,高兴地说:“你可真机灵,这马看着真不错。咱们得赶紧把马送到五台山给五哥,让他快来救援。我先去澶州寨中等着。”孟良骑上一匹马,独自赶往五台山。见到五郎后,他把借马的前因后果,以及九妹一起来救援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五郎称赞道:“看你这份心思,对主公可真是忠心耿耿,不辞辛劳啊。”说完,五郎挑选了五六百个身强力壮的头陀,打起杨家的旗号,浩浩荡荡地朝着澶州进发。

没几天,他们就到了澶州寨中,和九妹见了面。九妹心急地说:“六哥被困在谷中,肯定如坐针毡。咱们今晚就杀进辽营,给他解围,怎么样?”五郎却冷静地说:“辽军势力庞大,咱们可不能轻易去硬碰硬。先派人去打探一下消息,再出兵也不迟。”

话说大辽的巡逻骑兵得知五郎的救兵到了,赶忙跑去报告萧天右。萧天右跟将领们商议道:“杨五郎勇猛无比,很难对付。不过我有个计策,能让他们自己退兵,肯定能把杨六郎他们困死在谷里。”耶律第忙问:“元帅快说说是什么妙计?”萧天右说:“咱们抓了不少大宋的百姓,挑一个长得像杨六郎的,把他的脑袋砍下来,挂在高竿上,让士兵们到处宣扬说杨六郎他们在谷中饿得动弹不了,昨天被我们杀进去,全都给杀了。他们要是看到这颗首级,肯定会自行退兵。”耶律第拍手称赞:“这计策太妙了!”萧天右随即从抓来的百姓中,挑出一个相貌酷似杨六郎的,砍下他的脑袋,让士兵把首级挂在高竿上,宣称杨六郎已被擒获斩首,还在边关各处传告。

宋军的哨兵听到这个消息,慌慌张张地跑去报告五郎。五郎大吃一惊,心想:“我弟弟被困这么久了,辽人趁虚而入把他抓住,也不是没可能。”于是,他让九妹去看看首级是不是真的。九妹披挂整齐,骑上马,派人跟辽军主帅通报,要看首级。萧天右得知后,立刻让人把首级挑到寨外给宋军看。九妹一看,这面貌跟六哥十分相像,忍不住泪如雨下,骂道:“你们这些卑鄙无耻的家伙,不报杀兄之仇,我绝不退兵!”说完,她回到营中,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五郎。五郎悲痛地说:“杨家怎么这么不幸啊,这孩子又被砍了头。我这次下山,看来也是白跑一趟了。”

只有孟良不信,他分析道:“这肯定是假的。杨将军被困在谷中,他手下的岳胜、焦赞可都是厉害的猛将,怎么可能不尽力保护他,反而眼睁睁看着他被砍头?而且就这么轻易被杀了,竟然没有一个士兵逃回来报信?这也太奇怪了。”五郎听了,觉得孟良说得有道理。

当天夜里,天气晴朗,繁星闪烁。五郎走出营帐,抬头观察天象,只见将星明亮地照着双龙谷方向,他不禁说道:“六郎应该还没事。”第二天,五郎对九妹说:“昨晚看星星,六郎肯定还在谷中,只是现在没办法给他传递消息,让他从里面杀出来。”孟良自告奋勇:“小将愿意去。”五郎说:“必须得你去,我才放心。”孟良辞别众人,出发了。

九妹则说:“用兵之道,讲究诡诈。他们既然骗我们,我想去探探虚实,破解他们的阴谋。”五郎担心地说:“你不能去,万一有个闪失,就会掉进他们设的陷阱里。”九妹自信满满:“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说完,她告别五郎,乔装成一个猎人,来到天马山。她在山里越走越深,却迷了路,只能沿着山脚走。

正巧,碰到几十个辽兵走过来。九妹赶紧转身往山后跑,忽然看到一座小庵。她急忙跑进去,庵主问她:“你是什么人?跑到这山里来干什么?”九妹回答:“我是杨令公的女儿九妹。我哥哥被辽人困在双龙谷,我来打探消息,结果迷了路,又碰到辽兵追赶,实在没地方躲了,只能来贵庵求助。希望师父能救我一命,日后我定当结草衔环报答您。”庵主惊讶地说:“你胆子可真大,怎么一个人跑到这危险的地方来?我要是不救你,你可就性命难保了。”说完,让九妹把弓箭卸下来,又拿出一件道袍让她穿上。

刚换好衣服,番兵就追进来抓住了九妹。庵主赶忙问:“你们为什么抓我的弟子?”番兵质问:“既然是你的弟子,为什么身上带着兵器?”庵主笑着解释:“这山里狼虫虎豹特别多,出门都得带着弓箭防身。刚才我从雁岭庵回来,让她去山后的施主家,约好明天一起去雁岭庵参加佛会,所以才让她带着弓箭。”番兵听了,半信半疑,又说:“你这弟子既然会射箭,想必也会拳脚功夫,我们要和她比试比试。要是她不肯,就把她抓去见娘娘。”庵主无奈地说:“我这弟子和你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们为什么要苦苦相逼呢?”番兵说:“最近辽宋交战,娘娘下了命令,各处关隘都要严加巡查,防止宋人来打探消息。我们怀疑她是奸细,所以要比试一下。”九妹淡定地说:“师父不用担心,跟他们比试就是了。”说完,她走到庵前,和番兵们交起手来。没几下,番兵们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一个个都不是九妹的对手,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九妹也向庵主告辞。庵主劝道:“你来这里历经艰难,肯定想打探到确切消息再回去,不然就白冒这么大风险了。你不妨在这儿等几天,我帮你去打听,怎么样?”九妹点头答应,便留在庵里。

话说这些番兵是丞相张华的家丁,他们跟九妹比试输了,一路上唉声叹气。回到府中,他们见到张华丞相,禀报说:“大人,我们刚才去天马山打猎,碰到一个修行的人,武艺特别厉害,我们十几个人一起上都打不过他。”张华丞相一听,来了兴趣:“既然有这样的勇士,我马上派人把他招来,引荐给娘娘,封他个官职,让他跟我们一起攻打宋朝,这不是挺好的嘛。”于是,他派人带着诏书,前往天马庵。

使者到了庵里,见到庵主,说明了张华丞相派人来召的事情。庵主有些担忧地问九妹:“张丞相派人来召你,这可怎么办?”九妹镇定地说:“既然丞相来召,我就去一趟吧。”庵主一脸惊愕,把九妹拉到庵后,小声说:“你是宋人,万一被人认出来,可就没命了。你怎么能轻易答应去呢?”九妹感激地说:“承蒙您这么照顾我,我心里很是感激。但这次去,我心里有分寸。而且这也是个打探我哥哥消息的好机会。”庵主无奈地说:“这机会确实很危险,你要是以后出了事,可别怪我没提醒你。”说完,九妹告别庵主,跟着使者往幽州去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