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大辽布下天门阵

换源:

  话说宋真宗自从在魏府被困之后,一直想着要报复辽国。有一天,他召集君臣共同商议此事。八王上奏说:“陛下统治着中原大地,区区幽州一角,要拿下它并非难事。只是陛下回宫不久,不如先让士卒们休养生息几年,再去征讨也不迟。”真宗还没来得及回应,突然,朝堂台阶下有一人走出班列,上奏道:“时机合适的时候就应该行动,这样做没有不成功的。如今正是合适的时机,恳请陛下兴兵讨伐辽国。”这人是谁呢?原来是光州节度使王全节。

真宗问道:“爱卿究竟有何见解,为何说现在时机已到?”王全节回答说:“陛下之前被困魏府时,我军军士并未遭受太大损失,而番邦的军马却十有七八都折损了。由此可见,如今是敌衰我盛,正是出兵的好时机。孟子说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而且,臣还有一计,可让萧后乖乖听命于陛下。”真宗忙问:“爱卿有什么计策?”王全节说:“幽州地域不大,兵力不过千乘。陛下可下令让澶州一路、雄州一路、山后一路出兵,臣再从汴京率领一路,共四路军兵齐头并进。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幽州城,怎么抵挡得住呢?”

真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天就下敕令,让三路出兵征讨辽国,并派使臣带着圣旨前往这三处。真宗又任命王全节为南北招讨使,李明为副使,率领十万大军进发。王全节领命后,当天就率领军队离开了汴京,朝着幽州方向前进。

当时正值初春,天气宜人,风景如画,用一首诗来形容就是:

花庄锦绣柳牵风,艳治江山逞异容。

踏景寻芳多得趣,恍然人在画图中。

没过多久,三军就来到了九龙谷,并在此扎下大寨。北番的巡逻哨兵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回幽州,向帅府报告。帅臣立刻进宫奏报:“中原如今派出四路大军北伐,声势浩大,极为厉害。”萧后大惊失色,说道:“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兴兵来了。”于是,她问在场的君臣:“谁敢领兵前去迎敌?”

话音刚落,椿岩站出来回应道:“娘娘不必担忧,臣举荐一人,退宋兵就如同风吹浮云一般,瞬间就能办到。”萧后忙问:“爱卿举荐何人,竟能如此轻易地退宋兵?”椿岩说:“臣的师父姓吕名客,行军打仗的本事超过姜子牙,擒获敌将的能力比轩辕黄帝还强。他有泣鬼惊神的智慧,还具备呼风唤雨的本领。”萧后又问:“他现在何处?”椿岩回答:“就在午门之外,不敢擅自进宫,恳请娘娘宣他进来询问,便可知详情。”

萧后随即宣吕客上殿。太后一见到吕客,见他形貌奇特,心想此人必定是奇才,于是问道:“我与宋君争雄,爱卿应募而来,有什么奇妙的计策,还望不吝赐教,我愿依照您的计策,全力配合。”吕客自信满满地说:“臣前来相助,娘娘只需稍作行动,就能尽夺中原的版图。”萧后又问:“爱卿需要多少军马?”吕客说:“如果与宋人比拼武力,他们还能抵抗一二。臣打算排下一阵,让他们攻不破,这样他们才会心生畏惧,乖乖归降。而且,娘娘必须派人前往五国借兵助战,才能战胜宋国。”太后问:“爱卿要向哪五国借兵?”

吕客说:“可派遣使臣带着金银财宝,送给辽西鲜卑国王耶凡庆,向他借兵五万。他必定见利动心,发兵相助;再派一使前往黑水国,答应成功之后割让西羌之地给他们,让他们出动五万羌兵;还得派人带着官诰前往森罗国,敕赐国王孟天能,令他发兵五万相助;再派一使去西夏国,拜见国王黄柯环,告知他中原的兵力十分强大,再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晓喻他,让他发兵五万;最后派一人到流沙国,拜见萧霍王,借兵五万。这五国的兵马若能借来,臣按照兵法调遣,排下七十二座天门阵,让宋人一见就胆战心惊,有谁敢与我们为敌?到那时,不愁他们不归顺。”

萧后听后大喜,说道:“爱卿真是有抵御外敌的大才啊!幽州有你辅佐,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当天就封吕客为辅国军师、北都内外军马正使。吕客谢恩后退下。

于是,萧后派遣五个使臣带着金银财宝前往五国。当天,使臣们各自领旨,分别前往五国。见到五国国王后,说明借兵之事。五国国王得到赏赐的金银财宝,都十分高兴。鲜卑国王派黑鞑令公马荣为元帅,森罗国王派亢金龙太子为元帅,黑水国王派铁头黑太岁为元帅,西夏国派黄发为元帅,各国都派出五万精兵。没过几天,五国的军队都聚集到了幽州城外。

近臣将此事奏报给萧后,萧后宣吕客进宫,问道:“五国的兵马已经到了,军帅打算如何调遣?”吕客上奏说:“此次行动非同小可。恳请再召回云州的耶律休哥、尉州的萧挞懒等人,调尽九州的兵马,由臣统一调遣,定要夺取宋朝的江山才回。”萧后同意了他的奏请,立即下敕令调回云州、尉州的军马,又任命鞑靼令公、韩延寿为监军都部署,统率五十五万精兵,一并听从吕军师调遣。

韩延寿领旨后,立刻来到教场操练三军。过了几天,云州、尉州的军兵都到齐了。吕军师说:“韩监军先率领本国军马前行,我随后率领五国的军马跟上。”北番的军马离开幽州,直奔九龙谷进发。此时场景,有诗为证:

腾腾杀气触长空,闪闪旌旗映日红。

摆列征途军令肃,神仙自不与凡同。

韩延寿领兵来到九龙谷,扎下大寨。第二天,吕军师统率大军也来到了这里。他进入营帐坐定后,召集各位将领说:“三月初三,是丙申日,天干克地支,是个好日子。我选定这一天,出去排兵布阵。各部将官都要听从命令,如有违抗,斩首示众,绝不轻饶。”韩延寿说:“军令如山,就算是君命,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不接受。谁敢违抗呢?”

吕客于是取出一张纸,画成一幅图,交给中营总旗,让他率领五千士兵,到离九龙谷半里之外的空旷地方,按照图纸筑起七十二座将台。另外再筑五座坛,按照方位竖立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的旗号,内部开通七十二条往来通道,要求尽快筑造完成并回报。中营总旗领命后,带领军队按照图纸施工。没过几天,将台和坛都修筑整齐,向吕军师回报。

吕军师亲自前往巡视了一遍,回到军中,召集各位将领说:“明天就是丙申日,各营都要整顿肃静,听候调遣。”第二天,三通鼓响过,各营军马整齐地排列在帐外。吕军师升帐发令,让鲜卑国的黑鞑令公马荣率领本部军兵,在九龙谷正路排列成铁门金锁阵。分一万士兵,每人手执长枪,把守七座将台,称为铁门;再分一万士兵,每人手执硬弓铁箭,把守七座将台,叫做铁拴;又分一万士兵,每人手执硬弓铁剑,把守七座将台,名为铁棍。马令公领命后,一声炮响,率领军队在正路排列开来。此情此景,有诗为证:

铁门金锁阵图开,晃晃戈矛绕将台。

变动随宜机莫测,攻冲除是八仙来。

吕军师又派遣黑水国的铁头太岁,率领本部军兵前往九龙谷的左边,排作青龙阵。分一万士兵手执轩辕旗,把守七座将台,称为龙须;再分一万军兵,分成四队,每人手执宝剑,把守七座将台,叫做龙爪;又分一万士兵,每人手执金枪,把守七座将台,摆成龙鳞的形状。铁头太岁领命后,带领军队前去分布。有诗为证:

龙本一神物,排阵肖其形。

任是英雄将,遽然胆战惊。

吕军师接着命令流沙国的苏何庆,率领部下去九龙谷的右边,排作白虎阵。分一万士兵,每人手执宝剑,把守七座将台,叫做虎牙;又分一万士兵,每人手执短枪,把守七座将台,称为虎爪。又令耶律休哥带领一万士兵,把守前面六座将台,名为朱雀阵;再令耶律奚底带领一万士兵,把守后面六座将台,叫做玄武阵。围绕左右,摆成犄角之势。苏何庆等人领命后,各自带领部兵出发。有诗为证:

阵势威严比白虎,前排朱雀后玄武。

中藏玄妙啸生风,浮世何人敢正睹。

吕军师又派遣森罗国的金龙太子,率领军队守住中座将台,号称玉皇大帝坐镇通明殿。又令董夫人装作梨山老母,带领一万士兵,分别穿着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的衣服,围绕中座将台站立,叫做五斗星君。再让二十八人披头散发,围绕中座将台前后站立,称为二十八宿。又令土金牛装作玄天大帝,还令土金秀带领一万士兵,手执黑旗,排成龟蛇的形状,把守天门的北面。金龙太子等人领命后,带兵前去布置。有诗为证:

旌饰云屯拥玉皇,星君罗列阵堂堂。

宋人无策能攻破,万种忧愁积寸肠。

吕军师又令西夏国的黄琼女,带领军队都手执宝剑,站在旗下右边,号称太阴星。一旦遇到交战,就赤身出阵,手拿骷髅,放声大哭,变作月孛离星。又令萧挞懒带领军队,都穿着红袍,站在旗下左边,号称太阳星。再令耶律沙率领本部军兵巡视四方,结成长蛇的阵势。黄琼女等人领命后,带兵分布开来。有诗为证:

号令太阴星,交兵放哭声。

太阳为党助,谁复敢相迎。

吕军师又令萧后的女儿单阳公主,率领五千士兵,都穿着五色袈裟,号称迷魂阵。阵内夹杂五百名番僧,号称迷魂鬼。还让人到民间捉来七个怀孕的妇人,倒埋在旗下,等到交战的时候,挥动旗帜,收摄敌人的精神。单阳公主带领军队依照吩咐布置妥当。有诗为证:

阵图玄妙独迷魂,阴雾蒙蒙白日昏。

更有一般情惨处,神号鬼哭不堪闻。

吕军师又令耶律呐挑选五千名健壮的僧人,手执弥院素珠,号称西天雷隐寺诸佛。又让五百名僧人屯列在左右,号称阿罗汉,一同守在七十二天门之前。耶律呐领命后,带领众人排列而去。有诗为证:

战鼓声敲霹雳轰,四围万马自奔腾。

洞宾排就署龙策,不是钟离孰抗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