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孟良按照宗保的嘱托,径直前往木阁寨去见穆桂英。见到穆桂英后,孟良把宗保被囚禁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还特别强调了宗保派他来请穆桂英出山相助的意思。穆桂英一听,说道:“我天天盼着你们家小将军来,正打算派人去接呢。你今天既然来请我,可我怎么能轻易离开这儿呢!你赶紧回去告诉你们将军,如果他不放小将军出来,我马上就带兵过去攻打。”
孟良听了,一脸惊愕,说道:“寨主您和小将军都已经喜结良缘了,现在正应该带兵去相助才对呀,怎么说出这种不和睦的话呢?”穆桂英生气地说:“丈夫遭遇不幸,那就是我穆桂英的不幸。小将军被他父亲囚禁,那他父亲就等于是我的仇人。我怎么能不带兵去攻打呢?你别再啰嗦了,小心我这刀可不认人!”孟良赶忙赔笑说:“今天天色太晚了,能不能让小将在这儿歇一晚,看在你们家将军的情分上,行个方便呗?”穆桂英想了想,说:“这个倒可以。”孟良这才退出寨前,找地方安歇下来。
孟良心里琢磨着:“要是不使点狠招,怎么能让她去帮忙呢?”于是,他打定主意,等到二更天的时候,偷偷摸到寨左边,放了一把火。当时正值九月,狂风呼呼地刮着,转眼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四下里都烧了起来。喽啰们吓得惊慌失措,纷纷跑出来救火。孟良趁机提着刀,跑到寨后,砍倒了降龙木,又冲进寨子里,把一些将军眷属杀了一半。孟良担心被人发现,就扛着降龙木,一路朝着五台山方向跑了。
等众人把火扑灭,发现是孟良干的,便四下里搜寻他的踪迹,有人说他已经跑远了。众人又回到寨子里查看,只见好些家属都被杀死了。穆桂英气得火冒三丈,当即点齐部众,杀气腾腾地朝着九龙谷杀去,要报这个血海深仇。
队伍走了几程路,有个喽啰跑上前,小心翼翼地说:“孟良这么做,是因为寨主您不肯下山相助,他其实也没有非要伤害咱们的意思。而且现在山寨被烧成这样,家小又死伤不少,咱们不如干脆带着大家去帮助大宋。一来能和小将军团聚,成就美好姻缘;二来还能为朝廷立功,这多好呀,何必非得跟他们厮杀,伤了和气呢!”
穆桂英听了,沉思了好一会儿,缓缓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她带着众人返回山寨,收拾好寨中的粮草和物件,装上车子,扯起木阁寨那写着“令”字的旗号,率领众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宋营进发。此情此景,正如诗中所云:
紫箫声断凤凰台,缅想离情恨满怀。
不是毒心焚却寨,怎能勾引下山来。
宋军远远望见木阁寨的旗号,赶紧跑去报告六郎。六郎一听,气得火冒三丈,骂道:“这个泼妇,之前勾引我儿子就够可恨的了,今天居然还敢来,看我不砍了她,以绝后患!”说完,立刻带兵出阵,对着穆桂英破口大骂:“你这个贱人,识相的就赶紧滚回去,不然别怪我取你性命!”
穆桂英一听,肺都要气炸了,心里想:“我好心好意带兵来帮忙,他居然这么羞辱我!”她也不答话,拍马就朝着六郎冲了过去。六郎举枪迎战,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了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突然,穆桂英假装战败,拍马就跑。六郎哪肯放过,纵马紧追不舍,大喝一声:“你往哪儿跑!”穆桂英趁着六郎逼近,迅速拈弓搭箭,一箭射中了六郎的左臂。六郎惨叫一声,翻身落马。穆桂英勒住马,就要把六郎活捉回去。
可巧的是,这个时候岳胜、焦赞等人都不在军中,没人能来救六郎。就在穆桂英把六郎绑好,准备带回原寨的时候,忽然山坡后面旌旗招展,一大群僧兵冲了出来,原来是杨五郎和孟良。穆桂英赶紧摆开阵势,孟良拍马赶到跟前,一眼就看到六郎被捉,大惊失色地喊道:“将军怎么被抓住了?”六郎还没来得及回答,穆桂英就问道:“这人是谁呀?”孟良没好气地说:“这是你公公!”穆桂英一听,吓得脸色惨白,惊呼道:“你要是不来,我可就犯下大错了!”她急忙跳下马,让人赶紧给六郎松绑,然后跪地拜道:“不小心冒犯了大人,求您千万饶恕我的罪过!”
六郎心里那个郁闷啊,自己闯荡江湖这么多年,没想到居然被自己的儿媳妇给打败了。不过,看着眼前这个儿媳妇又漂亮又能打,还挺懂礼貌,心里也就慢慢认可了,说道:“不用行大礼了,你起来吧。”随后,六郎和五郎等人会合,一起带着队伍回到了九龙谷。
回到九龙谷后,六郎让人把宗保放了出来,让他和穆桂英一起去拜见令婆。令婆看到穆桂英,欢喜得不得了,说道:“这姑娘可真是我孙儿的好伴侣啊!”于是,吩咐摆酒,为五郎等人接风洗尘。
酒喝到一半的时候,有人来报告说岳胜、呼延显等人召集的各处兵马都已经到了。六郎一听,大喜过望,立刻出寨迎接。王贵、金头马氏、八娘、九妹等人也都一起走进营帐。众人互相见过礼后,六郎朝着王贵拜了下去,说道:“叔父为了这事奔波劳累,都是小侄连累了您,还请您千万别怪罪。”王贵赶忙扶起六郎,说道:“贤侄和我同为朝廷效力,说什么连累不连累的。”王贵等人又都拜见了令婆,之后六郎设宴款待众人,大家都吃得开心,喝得尽兴,这才散去。
第二天,六郎进宫到御营向真宗奏报:“现在各路军马都已经到齐了,特地来请陛下下旨,好指挥破阵。”真宗说:“既然各路军队都到了,爱卿你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从现在起,你不用再等朕的旨意,只管自行调遣军队就行。”
六郎领命,退出御营,回到军中后,就和宗保商议破阵的事儿。宗保说:“破阵得选个好日子,这几天日子都不太好。钟师父也说,最好再等两天。我打算先带着各位将领去看看阵中的破绽。”六郎点头同意了。
又过了一天,三通鼓响,宗保全身披挂整齐,带着队伍,举着旗帜,擂着战鼓,威风凛凛地出了营。对面番将马鞑令公和韩延寿一看,立刻耀武扬威地跑到阵前。他们瞧见南阵上一群将领簇拥着一个小少年,正端坐在一匹白色的骏马上。韩延寿认出这匹马是萧娘娘平时骑的白骡,不禁大喝一声,那声音就像打雷一样。这一嗓子,把宗保吓得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众将一看,慌忙把他救起,扶回军中营帐坐下。
钟道士赶忙端来一碗热汤,让宗保服下一粒药丸,没过一会儿,宗保就感觉好多了。六郎赶紧问宗保坠马是怎么回事,众将回答说:“正对阵的时候,番将突然大声一喝,小将军就从马上掉下来了。”六郎听了,不禁长叹一声,说道:“还没正式交战呢,就被人家一声吼吓得这样,还怎么指望他成功破阵!这小子,成不了大事啊!”
其实,宗保坠马是钟道士故意安排他这么做的。因为真宗一直不太重视这些大将,钟道士想通过这件事,让真宗知道要重用人才,得筑坛拜将才行。钟道士对六郎解释说:“这可不是宗保胆小害怕不敢应战。他年纪还小,将军您得奏请圣上为他筑坛拜将,授予他重任,再赐他一岁,这样他才能出阵破敌。”
六郎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按照钟道士说的,进宫向真宗奏明此事。真宗和群臣商议,八王上奏说:“陛下应该答应六郎的奏请,重重地封赏宗保,这样他才能调动三军,打败辽国。”真宗问:“那应该封他什么官职呢?”八王说:“辽宋之间的胜负,就看这一次了。今天封职,可不能像以前封其他将领那样随便,得郑重其事。”真宗又问:“那要怎么封才合适呢?”八王回答:“以前汉高祖拜韩信为帅,让军士们都对他尊敬有加。陛下今天也可以效仿汉高祖的做法。”
真宗听了,觉得有理,就答应了奏请,下令让军士们在营外筑起三层将台,在四方竖起旗竿,按照方位颜色扯起旗帜,礼仪法度都按照汉代的制度来办。没过几天,将台就筑好了,有人向真宗回奏。
真宗斋戒沐浴,选了个吉日,带着群臣一起登上将坛。真宗先登上坛,然后宣宗保上坛。宗保跪在地上,真宗焚香,对着天地祷告完毕,亲自为宗保挂上大元帅印,封他为吓天霸王、征辽破阵大元帅。宗保领旨谢恩。
真宗对众臣说:“朕看宗保年纪小,特地赐他一岁,凑成成年之数。”八大王上奏说:“陛下既然赐了一岁,我们这些大臣也每人赠他一岁,凑成一十六岁,让他成年,这样他出阵的时候,就更有威风了。”真宗听了,十分高兴,当即下旨赐宗保一岁,众臣也各赠一岁,还派军校捧着金牌敕书,把宗保送回营寨。宗保再次拜谢领命,跟着军校先回营去了。真宗这才下坛,和群臣一起回到御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