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王钦献计

换源:

  话说六郎放走周福后,吩咐手下人准备酒食,热情款待周福。两人通宵畅饮,尽情欢乐,直至尽兴而散。此情此景,正应了那首诗: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清宵一樽酒,相逢旧知音。

第二天,六郎亲自送周福顺利通过三关。

再说王钦抵达幽州后,先让身边亲近的臣子进宫奏报萧后。萧后听闻,立刻宣他进宫。一见到王钦,萧后顿时火冒三丈,愤怒地骂道:“你这个奸佞的贼子,我恨不得生吃了你,才能解我心头之恨!我一直想着怎么抓住你,却苦无办法,没想到你今天竟然自己送上门来送死!”说完,她大喝一声,命令左右将王钦推出去斩首。军校们得令,马上把王钦绑了起来。

这时,耶律休哥赶忙上奏说:“娘娘请息怒,王钦此番前来,说不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不如先听听他怎么讲,再决定斩不斩他也不迟啊。”耶律学古也跟着上奏:“王钦现在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根本无处可逃。恳请娘娘先饶他一命,问问他到底为什么来,再做定夺也来得及。”萧后听了,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便下令把王钦放了,问他此番前来的目的。

王钦被吓得魂飞魄散,愣了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说道:“臣自从离开娘娘后,并非不尽心为您办事,只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机会,所以难以建立功劳。如今宋人又打算发兵进攻大辽,还扬言要夺取山后九州。臣担心番邦没有人能抵挡他们,所以想出这个计策,向宋朝皇帝进言,求得圣旨,回来与娘娘商议,准备从内部谋划大事。没想到娘娘反倒把臣当成奸佞之徒,要杀臣,这不是太冤枉臣了吗!”

萧后听了他的这番话,脸色由怒转喜,说道:“那你说说,你有什么谋取中原的计策?”王钦赶忙说道:“现在大宋城中能征善战的良将,都被调去镇守其他地方了,京城里只剩下十位大臣。娘娘可以写一封信,表示愿意献上九州,向大宋投降。但就说王钦官职太小,不足以担当接收九州的大事。只有让十大朝臣到飞虎谷来接收,日后才有凭据,双方才不会再起征伐。娘娘用这个理由骗他们来,然后将他们包围并抓住。抓住这些大臣后,再派人告诉宋朝皇帝,要他把天下分成两半,才肯放回大臣。宋朝皇帝必定会看重这些大臣,不得不答应。到那时,咱们得到了一半的土地,再商量进一步进兵,夺取整个大宋。”

萧后又问:“按照你这个意思去通知大宋,派谁去合适呢?”王钦回答:“小臣愿意前往,这样可以让宋朝皇帝不起疑心。”萧后听了,马上命令文臣写好书信,交给王钦,让他带回汴京。王钦辞别萧后,离开幽州,日夜兼程,快马加鞭地赶路。

在半路上,王钦恰好遇到了周福。他告诉周福,萧后愿意献上表示投降的文书,但要求十大朝臣来飞虎谷接收。周福听了,十分高兴。于是,两人一起从黄河方向返回朝廷。

没过几天,他们回到京城,进宫向真宗奏报。王钦说道:“万岁派臣前往番邦,臣将陛下的旨意传达给萧后。萧后畏惧我大宋天威,愿意献上九州的地图和户籍,献给陛下。但她说,如此重大的事情,如果不是朝廷大臣亲自前来接收,日后必定会产生异议。臣诚恳地向她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可她却说,即便臣说得再有道理,奈何官职太小。必须要有十大朝臣到飞虎谷来交接九州文书,这样将来朝中大臣才不会进谏征讨辽国的奏章,才能达成长久稳固的盟约,免除战争之苦。所以,臣现在回来向陛下复命。”

真宗听了王钦的奏报,非常高兴,立刻下旨,命令朝中大臣都前往飞虎谷接收文书,即日起程,不得违抗命令。

话说寇准、柴玉、李御史、赵监军等一班大臣得知此事后,都来到八王府中商议对策。寇准忧心忡忡地说:“这分明是王钦的阴谋,想要陷害我们。各位有什么好办法应对吗?”柴玉无奈地说:“圣上的命令已经下达,我们也只能奉命前往了。”八王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想这次前往飞虎谷,必定会经过三关。我们可以向杨郡马借些人手,让他们扮作仆人,护送我们前行,万一遇到紧急情况,也能有所依靠。”寇准等人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第二天,十大朝臣进宫向真宗辞行。真宗叮嘱道:“平息边境祸患,成就万年大计,就看这一次了。你们一定要谨慎行事啊。”

八王等人领旨出朝,离开汴京,朝着三关进发。他们先派人去通知六郎。六郎接到消息后,立刻命令孟良、焦赞在途中迎接。八王和各位朝臣快要接近梁关,也就是三关的时候,突然有一彪军马拦住了去路。军校赶忙向八王报告。八王吃了一惊,急忙上前问道:“什么人竟敢在此拦路?”孟良认出是八王,急忙滚鞍下马,跪在路旁说道:“是本官派小将等人在此等候殿下和各位大人。”八王这才放下心来,与众官员径直进入三关。

刚进三关,又有一彪军马迎面而来,原来是六郎亲自前来迎接八王。八王看到六郎,心中大喜。

众人进入军营后,十大朝臣按照顺序依次坐下。六郎早已准备好筵席,酒菜十分丰盛,摆放得整整齐齐。众官员举杯向六郎表示感谢,六郎客气地说:“只是简单准备了些酒菜,招待不周,还望各位不要见怪。”接着,六郎问道:“殿下和各位大人来到这里,不知有何吩咐?”

八王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圣上想要夺取北番的九州,王钦向圣上奏报说,不必动用兵力,只要圣上降旨,他带着旨意前往幽州面见萧后,陈述其中利害,就能索要到九州的献纳文书。圣上听信了他的谗言,就降旨让他去办这件事。王钦到幽州见到萧后,萧后答应了,但提出盟书必须要十大朝官前往飞虎谷接收,这样盟议才能稳固,日后才不会反悔再兴征讨。圣上听了奏报,就命令我们前去飞虎谷接收九州文书。我担心这是王钦的阴谋,所以特地来向郡马借些部下随行,以防不测。”

六郎听后,说道:“前些日子小将收到殿下的消息,本想抓住王钦,以除后患,没想到他从黄河那边逃走了。如今他既然使出这种狡诈的手段,小将定会调兵前往支援,一定要拿到那蛮夷之地的地图户籍,才肯罢休。”八王听了,高兴地说:“有你调遣军队护送我们,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这一天,众人在军营中尽情畅饮,气氛十分欢乐。

酒筵结束后,六郎把岳胜、孟良、焦赞、林铁枪、宋铁棒、董铁鼓、丘珍、丘琪、孟得、陈林、柴敢、姚铁旗、郎千、郎万、张盖、刘超、李玉等二十多人叫到跟前,郑重地吩咐道:“这次行动关系重大,你们一定要小心提防番人谋害十大朝臣。”岳胜有些担忧地说:“将军派我们去,我们怎敢不遵命。但就怕辽人认出我们,起了疑心,不肯交纳文书,那岂不是耽误了大事?”

六郎微微一笑,说道:“我有一计,能让他们认不出你们。你们都装作随行的仆人,每人挑着一个箱子,箱子里藏好武器。再准备一个竹筒,把里面的竹节去掉,用来藏刀枪。要是辽人问起来,就说水土不服,带着这个竹筒装家乡的水喝。如果没什么事,那就相安无事;倘若遇到意外情况,你们就随机应变,用这些武器应对。”岳胜等人领命退下,各自准备去了。

第二天,八王辞别六郎,与众官员离开了三关,径直朝着飞虎谷进发。当时正值寒冬,天空中鸿雁悲鸣。十大朝官来到飞龙谷,只见道路两旁骸骨堆积如山。八王不禁感叹道:“昔日这里发生战争,死伤无数生灵,今日看到这些骸骨,怎能不让人痛心啊。”此时此景,恰如那首诗所描述:

骸骨如山积,黄沙古战场。

西风残照里,怅望泪双行。

十大朝官走过飞龙谷,渐渐接近飞虎谷。北番的巡逻兵发现后,立刻飞报给领军总兵耶律学古。耶律学古得知消息,赶忙进宫奏报萧后。萧后随即派遣耶律学古担任御营总管,率领一万精兵,前往飞虎谷等候。耶律学古领旨后,带着军队来到飞虎谷正北方向安营扎寨。

第二天,耶律学古亲自到谷中巡视了一遍。回到军营后,他对手下的牙将谢留、张猛说:“你们二人带领士兵,前往飞虎谷东南方向的空旷之地扎下一座营寨,准备一场丰盛的筵席,用来招待宋朝的大臣。”谢留等人领命,立刻去安排准备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