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学古安排谢留等人布置妥当后,忽然接到禀报,说宋国的十大朝臣已经到了。耶律学古赶忙带着几十个人来到谷口迎接八王。八王在马上微微欠身,客气地施礼说道:“王钦回来说,你们娘娘愿意把九州献给我大宋。我们今天特地来接收相关文书。你赶紧把文书交出来吧,也好成就我们两国千年的友好关系。”
耶律学古却不紧不慢地说:“交割国土这种大事,哪能这么草率呢?明天请各位到筵席上,我们再正式献上文书。”八王听他这么说,便答应下来,然后告辞,在飞虎谷的正南方向安营扎寨。
耶律学古回到营帐后,立刻把谢留和张猛召集过来商议。他说:“你们俩谁擅长舞剑?明天在筵席上,我想让人出来舞剑,假装是为大家助兴,实际上趁机把宋朝的大臣们都杀了,这样才不辜负娘娘的命令。”谢留和张猛领命退下,各自准备去了。
耶律学古又把太尉韩君弼叫来,吩咐道:“你带领一万精锐士兵,埋伏在谷口。一旦这边有变故,你就立刻出兵截断谷口,绝不能让宋朝的大臣们跑掉一个。”韩君弼领命,带着兵去埋伏了。
一切安排妥当后,耶律学古派人拿着请帖前往宋营,邀请十大朝臣赴宴,商议接收投降文书的事宜。同时声明,双方的军士都不许携带任何兵器随行。八王接到请帖后,也写了回帖让番卒带回去。
寇准看了请帖,气愤地说:“王钦这个贼子,心肠真是狠毒啊!他这是要把我们都置于死地。要不是在杨郡马那里借了人手一同前来,我们想要活着回去,简直是痴心妄想!”八王也深有同感,说道:“明天去赴会,看看他们到底要耍什么花招。”说完,众官员便各自退下休息。
第二天,耶律学古亲自走出营帐,到外面迎接。远远地,他就看见尘土飞扬,宋朝的大臣们骑着马过来了。耶律学古迎上前去,看到他们果然没有带军马兵器,心里暗自高兴,心想:“这下可遂了我的心愿。”他赶忙把宋朝大臣们请进营帐。众人相互见礼后,按照顺序依次入座。
喝完茶,八王开口说道:“萧娘娘如今愿意归顺我大宋,这可是很有见识的举动啊。一来她还能保住一国之主的地位,二来战争平息,百姓也能过上安稳日子,而且两国和好,这实在是利在千秋的好事啊。”
耶律学古却不慌不忙地说:“这些事情我们可以慢慢商量。今天能和各位相聚,也是千年难得的缘分,咱们先喝几杯酒,增进一下两国的友好情谊。”说完,他便吩咐手下人奏乐,为众人劝酒助兴。
这时,柴驸马坐在左边筵席的正座上,耶律学古举着酒杯走到他面前,问道:“您就是柴先生吧?”柴玉回答:“没错。”耶律学古接着说:“还记得当年我国拿天字图给宋朝看,结果被先生您改成了未字,我们娘娘听说后大发雷霆,从此和宋朝结下仇怨。没想到今天在这里又相遇了。”
柴玉立刻回应道:“我还以为你能说出什么高见呢,原来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我主顺应天命,民心所向,一统中原。只是因为你们北番土地贫瘠,才没有把你们放在心上,没有轻易征讨。可你们君臣却屡次在边境挑起事端,残害百姓。之前我大宋皇帝震怒,派兵把天门阵都给打破了,你们的军队只能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当时我国的杨元帅本想率领大军直捣幽州,把你们辽国的版图全部拿下,以绝后患。幸亏我主仁慈,不忍心让百姓长期遭受战火之苦,这才班师回朝。如今萧后要是能明白顺逆的道理,不被狂妄之徒蛊惑,真心归附我大宋,还能继续做一国之主。不然的话,我堂堂大宋兵强马壮,将士如林似虎,哪能容忍叛逆之徒在境外妄自称王而不加以剿灭呢!修改天字图,那是我主的意思。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再提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耶律学古被柴玉这番话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里很是恼火。又喝了几杯酒,他又转头问右边正席上的寇准:“咸和年间,我国送了锦被暖帐给宋朝皇帝,先生您却把这事隐瞒下来,没有上奏,导致两国兵戎相见。从道理上来说,这难道是忠臣忧国该做的事吗?”
寇准毫不畏惧,厉声回应道:“我是希望主上能够清心寡欲,专注于治理国家大事,怎么能拿这些玩物去迷惑主上的意志呢?我这么做,正是出于对主上的忠诚和爱护,谁又敢指责这不对呢!今天我们特意为了你们主上献上九州文书、与我大宋结好而来,何必在这里纠缠那些陈年旧事呢!”
耶律学古见话不投机,便说:“九州的文书,改天交割也不迟。只是今天这筵席简单了些,没什么能让大家开心的,我帐下有个擅长舞剑的,让他进来舞一番,给各位老爷助助兴,多喝几杯,岂不是美事一桩。”说完,谢留立刻应声而出,手里拿着长剑,在筵席前挥舞起来。
八王见状,质问耶律学古:“你昨天送来的信里明明说不许携带任何兵器,今天却让人舞剑,你的言行怎么如此自相矛盾?”这时,孟良被激怒了,挺身而出说道:“一个人舞剑有什么好看的,得两个人对舞才精彩。我愿意和他对舞。”说着,便挥剑与谢留对舞起来。
耶律学古见孟良气势不凡,心里暗自思量:这人勇猛异常,谢留恐怕不是他的对手。于是赶忙说道:“两个人对舞,恐怕会破坏我们和好的盟约。不如咱们来射箭取乐吧。”孟良问:“不知道要怎么射呢?”谢留回答:“走马穿杨这种射箭方式,大家都看腻了,只有来点新奇巧妙的射法,才能显出真本事。”孟良又问:“怎么射才算是新奇巧妙呢?”谢留说:“把一个活人绑在柱子上,连续射三箭,这人都能躲开,那才叫厉害。”
孟良听了,心中暗笑:这贼子分明是想设计害我,我今天就露一手,除掉这贼,挫挫番人的锐气。于是他大声回应道:“这个可以,但是谁先射呢?”谢留说:“我先射。”孟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自己让人把自己绑在柱子上,喊道:“随你怎么射箭,我接着就是。”八王等众人看了,面面相觑,都露出担忧的神色。
谢留走到离筵席二百多步远的地方,拈弓搭箭,先朝着孟良的嘴射了一箭,孟良反应迅速,张口就把箭咬住了。谢留又朝着孟良的脖子射了第二箭,孟良见箭射来,微微把头一偏,伸手把箭一打,箭就掉落在地上。谢留有些慌张了,又对准孟良的心窝射了一箭,没想到孟良身上穿着护心镜,箭根本射不进去。十大朝官见孟良毫发无损,都忍不住大声喝彩,让人把孟良松绑。
孟良松绑后,对谢留说:“借你给我试试箭。”谢留自恃眼力高超,心想自己一定能接住这三箭,好炫耀一番自己的本事,便也让人把自己绑在柱子上,叫孟良射。孟良心生一计,第一箭故意用了一支坏了翎羽的箭,没有射中。谢留心想:这人只会舞剑,根本不会射箭。于是便没怎么在意防备,还说:“随便你射剩下那两箭,我有什么好怕的!”孟良暗自思忖:这贼子该死。于是他取出一支好箭,瞄准谢留的咽喉射去,谢留应声气绝。此时,正如那诗所云:
勇猛谢留似虎狼,筵前自恃目高强。
孟良巧发雕弓处,忽觉须臾一命亡。
耶律学古见谢留被射死,顿时大怒,吼道:“你们口口声声说来讲和,竟敢如此大胆,射死我的部将!”接着他大喊:“军士们在哪里?都给我出来,把这些宋人全部抓住!”只见筵前一下子涌出五六百骑番将,朝着宋人杀过来。焦赞、岳胜等人见状,愤怒不已,纷纷打开箱子,穿上铠甲,从竹筒里拿出长枪短剑,与番将们展开拼杀。
耶律学古见宋人早有准备,转身就跑。那些番骑军被孟良等人杀了一半,孟良他们趁机夺了马匹,保护着朝臣往外冲。等冲到谷口时,突然一声炮响,韩君弼的伏兵一起杀出,把谷口截断了。岳胜担心被北兵紧紧围困,往后更难突围,于是鼓舞众人奋勇杀出。可是,番人弓弩齐发,箭像飞蝗一样射来,宋军根本不敢靠近。这场景,又恰似另一首诗所描绘:
獯狁奸回计策奇,截途羽箭似蝗飞。
孟良不遇延朗放,朝士何由得出围。
八王见冲不出山谷,惊慌失措。寇准说:“这种灾祸,还没离开汴京的时候我就料到了。现在也没办法,只能先在这里暂停,再慢慢想办法。”八王无奈地说:“话虽如此,可现在我们粮草短缺,朝廷又不知道我们被困在这里,也不会有救兵来。番人重重包围,长期困守下去,我们岂不是要活活饿死在这山谷里?”孟良安慰道:“殿下不用担心,等番兵稍微懈怠一些,小将偷偷溜出山谷,跑回三关搬救兵,回来杀了这些狗贼。”八王觉得也只能这样了,于是下令安营扎寨,先不强行突围。
再说耶律学古见宋人不再往外冲,便和张猛商议。耶律学古说:“我们不用和他们硬拼,只要紧紧守住这里,他们就算有拔山的力气,也施展不出来。”张猛却说道:“长期围困固然好,但消息迟早会传到汴京。宋朝皇帝知道了,肯定会派兵来救。依小将之见,还得奏请娘娘亲自率领大军来包围这里,才能确保成功。”耶律学古点头说:“你说得有道理。”于是,他派人回幽州向萧后奏报。
萧后接到奏报后,立刻召集群臣商议。耶律休哥上奏说:“宋朝大臣既然已经被困在山谷里,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恳请娘娘答应学古的奏请,亲自监督大军,前去将他们一网打尽,图谋中原。”萧后却面露难色,说道:“我国的良将因为天门阵战败,大多都战死了。现在没有能为我保驾的大将,我哪敢轻易出征呢?”
萧后话音刚落,忽然台阶下有一人应声说道:“娘娘要是出征,我愿意保驾。”众人一看,原来是木易驸马。萧后大喜,说道:“司天台官常常上奏说辽国要兴盛,将得天下,其间必定会有名扬于世的人出现。这个征兆想来应在你身上了。”于是,萧后下旨封木易为保驾大将军,让他率领女真、西番、沙院、黑水四国的兵马,共计十五万,一同出征。木易领命后,退了出去准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