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盐的买卖!

换源:

  柴奉文跟着母亲平阳公主回到别院,到了书房,平阳公主挥退左右亲兵后,屋里只有他们母子二人。

平阳:“文儿,半个月前,我派了一个千人队跟着张三他们一起弄盐。

这半个月所得食盐两万五千斤,这还不算那一千人日常吃的。

娘今天想问问你,这盐你想怎么处理?”

柴奉文:“娘,看来这盐是没有问题,您觉得可以让全军的兵士吃了是吧?”

平阳:“是啊!这半个月的验证,也是时候出个结果了。

而且这一千人,一天三顿都在吃矿盐,没有任何中毒的症状,这可以证明你这盐一点问题都没有。

现在盐的产量太大,过些日子就到了雨季了,盐不保存好,让雨水泡了,浇了损失的可全是钱啊!”

柴奉文:“一千人半个月产盐两万五千斤,加上马上要进入雨季,盐这东西不好保存,最好还是卖掉才好!”

平阳:“为娘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这盐成本这么低咱们买多少合适?”

柴奉文:“娘,现在不是卖多少钱合适的问题,而是咱们家能不能卖!

矿盐,说白了就是私盐,自古盐铁这两项都是朝廷专营,您认为我那外公会让咱们家卖盐吗?”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自秦朝开始,盐和铁一直都是朝廷专营,贩盐的都要有经营凭证,要是没有,一律按私盐论处。

而贩卖私盐可是要砍脑袋的罪过,所以,一般人还真不敢,别说一般人了,就连一些有爵位的勋贵们一般也不敢插手盐的买卖,这东西成本低,售价高,往往都是暴利,龙椅上的那位要是稍微起一点疑心,全家人头落地也不是不可能...

平阳:“这你不用担心,区区盐引为娘还是可以从你外公那弄来的!

而且,就算荥阳郑氏知道了,大不了公平竞争,他们也说不出来什么!

文儿,咱们可是皇室,所以,做事要顾着点皇室的脸面,千万不能失了皇室的威仪!”

柴奉文听了以后点点头道:“既然这样,那孩儿我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市面上的米每斗百文,而糙盐更是米的二十倍,也就是斗盐两贯,净口的青盐每斗二十贯。

那么咱们索性细盐当糙盐卖,咱们的雪盐每斗两贯如何?”

平阳公主心里核算一下,每斗两贯,也是暴利啊!

这片盐矿一文钱没花直接到手。

成本无非就是柴火和一些细布和木炭,这东西一斗盐能买一大堆!

而且这些东西可以反复使用,根本不需要大量的采购。

一斗两贯贯可以说有成是成本都算是多说了!

“是不是太贵了?要不......”

柴奉文:“娘,这已经很便宜了,您别看现在一斗一贯挺贵,这要是再算上路上的损耗,咱们能到手五成都算高得了!

而且,您觉得这钱咱们公主府能自己吃下来吗?”

平阳疑惑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不由的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柴奉文:“娘,还是那句话,盐铁专营!

咱们大唐建国才五年,这五年也一直在四处打仗征战,虽说靠着前隋的时候留下来一些家底,可现在国库依然空虚的紧,您认为我那外公会放过能下金蛋的母鸡吗?”

平阳想了想道:“不会......

你是说,父皇要在咱们这里抽份子?”

柴奉文:“您这都说的好听了!

要我说,我那皇外公能让咱们抽份子就不错了!

不过这也很好,方子上交,有什么不好出面的让那帮人找皇上解决去,咱们就在后边喝汤就足够吃到撑的了!

这样,咱们公主府即得名又获利,多好!”

平阳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道:“不会,你想的太好了!

这买卖最后还得是咱们的......”

柴奉文:“为什么?”

平阳:“与民争利!”

柴奉文一听顿时怒了:“狗屁!”

平阳:“不许说脏话!”

柴奉文立马收敛道:“孩儿错了!不过,那些言官怎么会这么说?

他们没看见外边的盐已经贵道何种地步了,我们明明是让利于民!”

平阳:“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一帮贱民,是死是活跟他们何干?

你啊,还是年岁太小了......”

柴奉文:“行,既然这样,那咱们做了又如何?

两贯一斗,童叟无欺,但凡大唐百姓,咱们无限量供应!

反正最后吃亏的又不是咱们!

外公愿意抽多少就抽多少,咱们只要两成!

一成是成本,一成是咱们赚的!......”

平阳:“行,就找你说的办吧!

还有,明天开始,娘子军开始进行整顿,你鬼点子多,帮你马叔忙活忙活!”

柴奉文点头同意,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娘,等整顿完了,我可不可以回家啊?

我这出来都半个多月了,我想哥哥了......”

平阳:“行啊,只要你把整顿军营卫生这事儿干的漂亮,我就让你回家,还跟你外公给你请功!”

柴奉文:“好!孩儿肯定办的漂漂亮亮的!”

说完,躬身施礼就离开了。

柴奉文走后,平阳笑着嘀咕道:“还真是小孩子心性啊!

就这么几句话他就得老老实实的干活。

要是他知道整顿完了还有别的事情要干,不知道会不会撂挑子......

不过,你也别记恨为娘,谁让我手底下能用的人不多呢!

咱们大唐和公主府这些年一直入不敷出,好不容易来了一个赚钱的点子,我要是不牢牢的抓紧了,以后怎么给你们哥仨置办聘礼啊!......”

嘀咕完了,平阳公主喊来冷若梅来,让她磨墨,自己拿出纸张刷刷点点的把盐的制作方法和成本以及售价全都写了出来,并且直接把七成的利润让出来由父皇李渊自行分配。

这一写足足写了二十多张纸才把要说的写清楚。

吹干笔墨,仔细查看一番后,放进一支信筒之中,在合缝处盖好自己专属的印记后,交由信使快马送进长安皇宫之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