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进宫面圣!

换源:

  柴奉文洗漱一番后,匆匆吃了一点早饭后,就跟着方若秋去找护送小队了!

到了地方后,柴奉文发现,这一次护送自己的居然是一个三十人的队伍,于是不由得好奇看向方若秋。

方若秋:“公子,这都是公主安排的!

别看这五十人有点少,但他们可都是百战老兵,各个武艺高强......”

柴奉文听见这里也不再说什么了!

按唐制,他这个级别是没有仪仗的,因为他只是公主的儿子,没有官职品级。

虽然只是白身,但现在处于边关,该有的护送队伍还是要有的,按照规矩,至少也要百人护送才行。

但平阳公主考虑到突厥来袭,怕兵力少了城防有失,所以硬生生的把百人队砍半,由五十人护送儿子回京!

如此,柴奉文踏上了回长安的路途。

别看来的时候很快,但是那是十几人策马奔腾日夜骑马赶路的结果。

现在是五十人的队伍,而且这五十人还全都是步卒,所以回去的路自然走的很慢了。

半个月后,柴奉文终于再一次站到了长安的土地上。

刚要进城,护送队长就问柴奉文:“公子,咱们是直接进宫面圣还是先回公主府啊?”

柴奉文:“这还用问?我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尤其是回来这半个月,连澡都没法洗,身子黏了一层灰,不回家洗洗怎么见我外公!

要是他老人家治我一个失仪之罪,是你担着还是我担着!

什么脑子!

回家回家!回去休息一下我在进宫!”

赵达:“是!”

可天不随人愿,进城走了没多久,队伍就被人拦下。

当柴奉文看清拦住自己的人时,心中顿感无语。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渊身边的三大近侍之一的周安。

柴奉文赶紧下了马车来到周安跟前道:“周大监,您怎么来了?”

周安赶紧朝着柴奉文施礼道:“公子,圣上有口谕,您进城以后不必回家,可直接进宫面圣!”

柴奉文:“这样啊!那正事儿要紧,咱们赶紧进宫吧!可千万别让我外公等急了......”

随后,转身上了马车后,让护卫先回公主府,自己则跟着周安去皇宫见李渊去了。

一行人沿着朱雀大街疾行,没一会就进了皇宫。

下了马车,柴奉文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后,跟着周安来到御花园。

刚进园子,柴奉文就看见李渊在一处凉亭之中休息赏景。

于是,仗着年纪小,装出一副小孩子心性的样子奔向李渊,嘴中还喊道:“外公,外公!我来了!......”

不一会,柴奉文跑到李渊跟前道:“外公,您这么着急的把我叫回来有什么事儿啊?”

李渊早在柴奉文第一声高喊时就已经注意到他了,不过当了五年的皇帝,身边的亲人渐渐地都因为自己的威严已经很少跟自己玩闹了,尤其是孙子辈的孩子...

像李承道,李承乾等等等等,基本上都是在自己跟前装着一副小大人的脸庞,做事一板一眼的.....

所以,在一众晚辈当中,李渊最喜欢的还是三闺女的这个三儿子柴奉文。

只有他能让自己暂时忘记自己还是一个皇帝......

李渊:“你个皮猴子,去边关找你娘你也不跟我说一声,你不知道边关有多危险吗?”

柴奉文:“有什么好危险的啊!去的时候我是跟马叔一起去的,他的本事您是知道的。

回来的时候更是有母亲安排好的人护送回来。

再说了,我可是您的外孙,有谁敢打我的主意啊!”

李渊:“你啊你啊!出去一趟性子都玩野了!......”

说着,李渊左右挥了挥手,示意周围的人远离这里,他有话要单独和柴奉文说。

左右的侍卫施礼离开后,凉亭之中只有李渊和柴奉文两人。

李渊:“文儿,以你的聪明才智应该知道我找你是为了什么事儿吧!”

柴奉文:“知道,知道!不就是盐巴那点事吗!......”

李渊:“那点事?你知不知道,郑家已经吵翻了天了,说什么也要把这新的制盐方子拿到手!......”

柴奉文:“那就给他!”

李渊:“给他?你说的倒是容易!

到时候盐的成本降低了,他郑家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卖怎么办?”

柴奉文:“这有什么不好办的!

您可以下旨啊!

咱们知道盐的成本了,您还是皇帝,定价权就掌握在咱们的手里了!

咱们定好了价钱,要是高过这个价钱,那卖盐的就是抗旨不尊,到时候怎么处置就不用我说了吧?”

李渊:“你说的倒是轻巧!要是把方子给了郑家,咱们损失的可是大笔大笔白花花的银子!

国库现在什么情况你娘应该也跟你说过了......”

柴奉文:“外公,方子给他是给他了,我又没说这盐只能他们郑家一家独卖啊!

他们郑家能做,咱们李家又不是不能做!”

李渊:“谁做?这么一大笔钱我可信不着外人!

而且咱们李家就这么点可堪一用的,我又放心谁啊......”

柴奉文:“您要是找不着放心的人,你就让我来!

反正这方子是我弄出来的,多少成本,怎么贩卖我都熟悉......”

李渊:“不行,你可不能降级降等......”

柴奉文:“外公,您当我傻吗?

我又不会亲自出面做买卖!柴家和李家可是有不少远房亲戚的!

您只要指定一个听我指挥不就行了吗!

不对,您这是套我话呢是不是!

外公,您可真坏......”

李渊:“既然你已经发现了,那就照你说的办吧!

这件事交给你。

至于利润,四成上交国库,我要四成,剩下的两成归你如何?”

柴奉文听了这话心中核算一下,发现并不亏,反而大赚特赚,不过随后想到什么又开口道:“那郑家呢?您既然知道新盐的成本,绝对不会就这么看着钱流进郑家的口袋里吧!”

李渊:“郑家那边我准备跟你这边差不多,国库四,我三,郑家自己拿三。”

柴奉文:“那郑家不是赚大了!”

李渊:“没办法,郑家人口多,手上的营生没有多少,要是弄得太狠了,会引起其他几家的反弹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